本文是一篇日本留学生论文,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能够体会到,这一过程首先是对自身翻译能力的一次试炼,在公文性文本这一大前提下,需考虑如何凝练所学,字斟句酌,使整体上行文顺畅,风格一致,也使每句简洁明了,一语中的。
第⼀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选题背景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各高校之间跨国界知识与资源互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高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基于这种情况,在深化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同时,持续关注海外教育动向亦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如何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学,是当下应予关注的重点。
日本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研究生院重点化战略、远山战略、COE计划等战略措施,既为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也为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于2017年文部科学省推出了《面向2040年的日本高等教育宏观规划》,为推动日本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令和元年 文部科学白皮书》是由日本政府面向全体国民发行的总结与规划性文件,其中详实地记录了包含高等教育在内的,有关科技、教育、文体等多方面的现状与展望。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该文本的翻译,帮助读者了解日本高等教育的近况与政策,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与拓宽国际化视野提供微薄之力。
1.2任务描述
本次翻译任务节选自《令和元年 文部科学白皮书》。根据デジタル大辞泉的解释,白皮书指由政府各部门面向国民发行的,针对各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活动现状、对策及展望等进行报告的官方文件。文部科学省是日本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之一,负责统筹日本国内教育、学术、文化、体育、科学技术及宗教等方面的事务。
《令和元年 文部科学白皮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现状与新型冠状肺炎相关政策展开,第二部分由“信息化教育—实现GIGA(Global and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校园构想”与“2019日本橄榄球世界杯—轨迹与传承”两项专题报告构成,第三部分为“文教及科学技术实施政策的动向与展开”,该部分下分14章,分别从推进教育振兴、实现终身学习社会、全面执行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实现文化艺术立国、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次翻译将重点置于其中的第5章——完善高等教育。此章包含五个小节:高等教育实施政策动向;完善学生经济支援制度及支持学生社会、职业独立;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全球人才培养及建设国际化大学;培养专业人才。表明了在全球化、高龄化等社会现象日趋明显的情况下,日本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以大学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应主动肩负起迎接挑战的责任,并积极进行改革。不仅要鼓励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还需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奖学金制度与企业联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保障与机会。
第⼆章 过程描述
2.1译前准备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2012年7月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行政公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等15种,事务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多种,是应用写作重要的研究文体。经阅读可知此次翻译文本包含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多项内容,故该文本为事务性公文文本。《公文文本研究方法刍议》中指出,公文文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内容实用性。即内容真实有效,具有实用价值,追求实施效果;(2)语体规约性。即行文主体的非个人性、话语系统的书面行、公文书写的程式性;(3)结构多重性。即公文文本由表及里表现出不同层次,如外在程式、篇章布局、信息组织、思维认知等;(4)程序处理性。即公文自撰拟至归档等阶段对应不同流程。基于此认识,在翻译时不仅需要译者能够发现原文中具有以上性质的表达,并结合理论恰当翻译,还需要译者在整个翻译工程中秉持如此理念对译文进行加工与处理。
同时在译前,还需要通过网络检索、文献搜集等方式扩充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了解中日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异同。并对往年文部科学白皮书翻译平行文本进行查阅与整合,用以参考。
2.2译中处理
在此过程中笔者力图在翻译理论及多种翻译方法的指导下,结合公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翻译。在翻译时应注意避免逐字翻译,以防产生晦涩之感,徒增理解难度。同时仍需结合具体遇到的问题进行文献查找、资料分析等,确保言之有据,持之有故。
审校环节分为三个步骤:自我审校、导师审校、目标语使用者审校。首先进行自我审校,其关注点在于(1)对原文的理解与表述是否存有偏差;(2)语句是否简洁凝练;(3)用词及句式结构是否正规严肃;(4)翻译痕迹是否过重;(5)注释是否到位;(6)前后用语是否统一;(7)运用翻译理论对译文进行审校;(8)根据公文文本的特点进行反思与整合。经过上述几点排查,不断斟酌完善译文。自主审校后,交由导师进行审校,通过与导师的沟通对译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整理。最后交由目标语使用者进行审校,因为此文本的读者更多为汉语使用者,故汉语使用者给予的反馈更加直接,也能够跳出日语表达的思维惯性,确保译文顺畅自然。
第三章 案例分析................................... 5
3.1 标题翻译 ........................................... 5
3.2 词汇分析 .............................................. 6
第四章 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4
第五章 结束语............................................ 26
第四章 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章节针对翻译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经验总结。
(1)标题翻译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把握中心词,以及如何凝练语言。如章节3.1中对“充実”一词的翻译,既要做到符合原意,又要能够统领全章;以及对标题中动词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的考量。在实践中,采取了搜索平行文本、参考文献的方式,通过细读该标题下全章节的内容,对标题的含义进行整体上的把握,通过检索对比使用频率得到既具有准确性,又具有普适性的标题。
(2)词汇翻译的困难之处在于对是否存在完全等同词汇的判断,以及对近似词的辨析与选择。在实践中,由于原文本是围绕日本教育领域的现状、政策、未来开展的公文性文本,虽同为教育领域,但基于不同国情,则存在一致、相近、不同三种情况。故对于某概念,需究明其在原文本中的含义,是否存在确实对应的政策/现象,是否有近似的政策/现象,这一过程由于涉及范围较广,需要进行广泛检索,精准对比。对于一致概念,经确认后使用。对于近似概念,可根据近似程度选择现有概念移用并加注说明,或采取意译方式翻译。对于目标语中尚未存在的表述,需要在理解原语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意译,必要时可以考虑加注说明。对于含义相近的译文,需要分别检索其含义,并考虑在公文文本的前提下,是否得当,是否存在可支撑的实例。
第五章 结束语
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能够体会到,这一过程首先是对自身翻译能力的一次试炼,在公文性文本这一大前提下,需考虑如何凝练所学,字斟句酌,使整体上行文顺畅,风格一致,也使每句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对自身知识储备的扩充。通过此次翻译,笔者了解到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现状以及对于未来走向的预测与规划,同时也在资料检索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教育是一个具有历史亦需要历史沉淀的过程,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国情与全球化趋势息息相关。基于不同的国情,面对不同的挑战,中日两国采取了或同或异的措施,其间的了解与对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启示。而这也是本次翻译的目标之一。
通过本次翻译,笔者深刻感受到翻译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在深入把握原文本领域的同时,广泛了解其他领域,并做到学以致用。这一过程则考验了译者的搜集能力、整合能力、以及触类旁通的联想能力,需要反复训练与日积月累。此外,还需要有“咬文嚼字”的意识与耐心,翻译需落在实处,从词到句至篇,需要译者给予每个细节以耐心与尊重。如此,才能将翻译之路走得坚实且长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