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世界第一资源环境大国》(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14 21:45:0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日语论文,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和语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合理的分析了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点,并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逻辑思维与阅读习惯,合理的处理译文。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自 21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被不断消耗。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于是核能作为新的热点能源登上历史舞台,但核能发电因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将重点转移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 日本政府于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阳光计划”等太阳能开发项目,在日本政府的不断推动下,其太阳能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从 2000 年起,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便遥遥领先,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且日本的热泵技术也是全球领先水平,目前日本的热泵效率系数约达 5.35,远远超过欧美的平均水平。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0 年以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仅次于美国就是明证。通过分析、研究邻国的能源开发情况与利用方式,参考我国国情了解不同能源的优缺点,对促进我国能源领域及能源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的。

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选自日本平沼光的著作《日本は世界一の環境エネルギー大国》(译为《日本是世界第一资源环境大国》),该书出版于2012 年 3 月,全书共 206 页。本次翻译实践选取了其中的第二章作为翻译文本,选取部分原文字数约 1 万 2000 字,译文字数约 1 万字。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此次翻译实践选择《日本は世界一の環境エネルギー大国》的部分内容进行翻译,主要有以下的目的与意义。

本此翻译实践笔者选取了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交际翻译理论和语义翻译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根据原文本的科技类文本特征,选择以交际翻译为主要指导理论、语义翻译为辅助指导理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运用转换、省略、拆离、重组等多种翻译技巧进行词汇、句式和语篇的翻译,总结归纳日语科技类文本的特点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笔者期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提升自身的翻译能力和相关知识储备。该书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线,涉及日本的能源制度及社会经济,包含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翻译本文可以极大地提高笔者在能源、社会、经济领域内的知识水平。此外,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更好的学习翻译理论部分,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并为相关研究做出贡献。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接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交际翻译理论力求译文效果接近于原文文本效果,不大注重原文形式,这就给予译者很大的空间去解释生涩难懂的科技术语。而语义翻译强调原文、所以当文中出现表达性较强的语句时,可以采用语义翻译理论进行补充,两者结合 使科技文本的翻译更加准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对于指导科技类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

翻译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若想准确,高效地完成这一研究,科学的翻译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翻译理论同时又来源于翻译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必要,缺一不可。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加深对于翻译理论部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与翻译技巧,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翻译过程简介

2.1 译前准备

译者在开始翻译《日本は世界一の環境エネルギー大国》这本书之前,主要制定了以下几个步骤以确保翻译工作可以顺利展开,稳妥进行。 首先是了解翻译原文的文本特征及写作特点,根据翻译原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原文《日本は世界一の環境エネルギー大国》这本书所讲述的是日本继福岛核泄露事故后,人们认识到了原子能发电所伴随着的安全隐患等风险问题,为了突破从国外进口能源的窘境,日本便将重点放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书中作者主要叙述了日本境内的可再生能源情况,及日本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先进技术,通篇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结构分明、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由此译者认为此著作应属于自然科技类文本。科技类文本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其宗旨在于对客观性内容和实用性内容的传递,所以在翻译过程中 也应该保留科技文本的特点,重视信息的传递。

其次是平行文本的阅读。在翻译科技类文本时,若是不能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技术构成或者科学术语,很容易导致错译。原文所涉及的科技知识主要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机领域,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阅读了一些相关平行文本,例如:《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重力式沉箱基础及其安装方法》(杨威, 林毅峰, 张权等)《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罗春明, 何伟, 周柯)《一种带稳定翼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单桩基础结构》(李炜, 郑永明, 周永)等,通过相关平行文本的阅读来补充相关科技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用语,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2.2 理论框架

2.2.1 文本类型理论

1981 年,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 Peter Denmark)在《翻译问题探 讨 》(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  一 书 中 首 次 提 出 了 语 义 翻 译 (semantic translation) 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的概念,提出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纽马克将文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表达功能型文本、信息功能型文本、和呼唤功能型文本。表达功能型文本的主要重心在于说话人的思想,而不在于他人的想法。所以,一般作者个人风格比较强的文学作品,或权威领导人的演讲等被称为表达功能型文本;信息功能型文本的主要重心在于传递信息,注重事实及真理。所以如何向读者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是信息功能型文本的核心之所在,比如报刊杂志、新闻报道、教材等内容重于形式的文本一般被称之为信息功能型文本;呼唤功能型文本的主要重心在于读者,该类文本希望通过原文召唤出读者的感情,使之对本文有所反应,意在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之采取某些作者所希望其产生的行为,或规定,约束读者采取某些行为。比如广告、规章制度、合同等。

交际翻译理论旨在“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的影响效果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的影响效果”。也就是说,交际翻译理论的重心在于目的语读者,翻译时应该侧重交际效果,站在目的语读者的立场上,结合目的语的语境及语言习惯,参考目的语的文化和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信息,可以打破原有的框架,而不必忠实地照搬原文。

日语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 7

3.1 词汇的翻译 ....................................... 7

3.1.1 固有名词的翻译 ............................ 7

3.1.2 专业术语的翻译 ................................ 8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 18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的翻译 

科技类的日语文章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以片假名的方式引用了大量的英语科技词汇,从而导致日语科技文献中出现大量外来语。且由于新词汇的不断涌现,很多词汇都没能够及时收入到国语辞典和外来语辞典之中,以至于给日汉翻译的译者们增加了不少难度。本小节笔者将运用直译加注和意译等翻译技巧,分析总结本次翻译实践中固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

3.1.1 固有名词的翻译

固有名词多指某个固定的人物或名称、目的地,比如人名,地名等名词。与“普通名词”不同,它们多单指某个事物。

周洁(2007)曾提出:外来词专业倾向较强,有些字典上无从查起。即便是字典上有这些词的解释,也要核对该外来词在文中真正的文化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查找语源1词的方法就成为重要的翻译手段,而后再寻求相对的中文专业术语来表达。下面来看案例分析:

例 1:

【原文】ノルウェーの Statoil Hydro 社がノルウェーのカルモイ沖一二キロメートルの海域で…

【译文】挪威的 Statoil Hydro 公司在挪威的罗加兰郡卡姆岛 12公里的海域上…

分析:原文“カルモイ”通过上下文可知是挪威的一处海岸,可具体名称在词典中搜寻不到,于是译者便通过日文雅虎网站寻找到了该专有名词的语源词“Karmøy”,之后再通过搜索中文百度网站确定“Karmøy”的中文专有名词为“卡姆岛”,但是只翻译为“卡姆岛”对于我国的读者来说还是不够详尽,在我国的百度词条上针对挪威“Karmøy”这一岛屿,更多的还是解释为“罗加兰郡卡姆岛”,因此译者加以注释,最终将之译为“罗加兰郡卡姆岛”。

日语论文参考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回顾翻译《日本は世界一の環境エネルギー大国》一书的翻译过程,主要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此次的翻译原文文本属于科技类文本,科技类文本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且科技类术语众多,语言表达严谨,句式结构复杂,这就需要译员在翻译时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包括查找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翻译要点,理解运用翻译理论,以及对源语语言和对目的语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等,若想翻译出优秀的译文,这些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不可或缺的。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和语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合理的分析了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点,并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逻辑思维与阅读习惯,合理的处理译文。

在翻译词汇时,针对文本中大量出现的外来语,可以选择采取直译法或者对译法。因为近代科技类日文外来文献中的科技术语其词源多为英语,所以我们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可以先将其翻译为英文,再通过英文查找到我国与之相对应的译法,对于不确定的科技词汇,可以查找我国官方的相关科技文献,从中寻找到准确的译法,提高我们的翻译准确度,以确保译文对于读者可以达到和原文同样的效果;在翻译日语汉字词时,切忌望文生义,日语有很多汉字词是直接从我国的汉语中衍生出来的,这类词语虽与我国的词语形似,但意思却并不相同,它们在日译汉的过程当中虽然会给我们译者带来一些便利但也很容易因为理解偏差从而导致错译;在翻译专业术语时,可以查找相关平行文本,确定翻译的准确性。准确的术语翻译,可以为读者省却很多查询时间,避免因为重复查询而降低工作效率。在翻译句子时,针对不同的语句,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科技术语较多的句子,可以采取增译进行较为细致的解释,避免读者读起来生涩难懂。对于定语过长,句型复杂的复句,可以采取长句短译,拆句与并句等方法解决句法层面的难题,翻译时应该明确句子成分,理清逻辑关系,再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起来。翻译段落时,可以通过查证专业文本,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语篇方面的难题,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