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心理之电影广告消费心理的微电影消费心理特刊

发布时间:2012-10-28 11:45:53 论文编辑:xiaoxilu32
   关于“消费者广告消费心理”探究

电影与广告最早的结合方式是电影广告植入,但是随着受众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植入性广告的僵硬、不自然,导致观众在观看电影时颇为不满,然而,微电影的出现,却为电影与广告的结合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那就是“微电影广告”。目前,对于微电影广告并无权威的定义,根据微电影广告的特征大致可以将其定义为: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采用电影的手法而拍摄的具有故事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视频短片。 一方面,它采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技巧,增加了广告信息代写论文的故事性,能够更悄无声息的推广品牌形象和品牌理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另一方面,微电影广告成为了电影的一种形式,但不同的是,产品成为了整个电影的第一角色或是线索,时间上微电影广告远比电影短小精悍。可以说,“微电影广告是电影拓展的广告片,同时也是广告浓缩的精华电影”。第一部微电影广告整合营销的案例是由凯迪拉克赞助的、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其剧本来自网络同名微小说。
 视频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论文代写”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影片场面恢弘,制作精良,这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广告,堪称微电影广告的里程碑。《一触即发》的成功使微电影广告一发不可收地成为了各企业的最爱,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跟进,推出融入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宣传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企业和产品信息。二、微电影广告迎合当下消费者心理微电影广告为何没有像传统的电影植入性广告一样受到消费者的抵制,而如此“轻易&rd代写毕业论文quo;的获得消费者的芳心?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微电影广告本身的特质刚好符合了当下消费者的心理诉求。1. 寻求共鸣的心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物资相对匮乏,产品只空白,带动了运营商、报业、消费者以及通讯科技等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价值链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三大通讯公司形成了手机报服务的三足鼎立局面,可以预见,在未来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中,手机报这种高带动性移动信息服务项目会在社会信息传播行业中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要做广告就会在整个社会提高知名度,进而获得高额销售量。“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歌词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家喻户晓,燕舞集团的收录机产品也红遍大江南北。那时的广告不必强调全新的生活理念,不必推崇产品所特有的精神,只需要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名字,产品是作何用即可。可是那个“单纯”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同类产品琳琅满目,单纯的功效诉求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注意,对于众多产品消费者在选择之时更是无所适从。广告对于产品销售和消费者选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品如果不做广告,就不能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不可能在更大范围里扩大销售;消费者同样需要广告,没有广告的引导,在选购商品时,会更加困难。可是目前相当数量的广告无法满足消费者“挑剔”的眼光。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那种不停地重复和强调,然后强加于内心的广告,而是能够让消费者本人感受到内心的触动,能够引起共鸣的广告。这种共鸣,实际上是消费者对于广告所传递的品牌理念和品牌精神的认同。伊利牛奶与优酷联合推出的《平凡人的奥林匹克》是一个系列电影,截止目前有三部作品,分别是《花甲背包客》、《跑吧,老李》、《孩子们的韩教练》。《花甲背包客》讲述了一对60多岁的花甲夫妻从2008奥运年开始背包旅行,至今已经走过了七大洲,64个国家。其中主人公张广柱的一番话令人感悟颇深:“那些山那些风景,并不在乎你有多少钱,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足够健康的身体走到它们面前。”《跑吧,老李》讲述62岁的老李是马拉松发烧友,6年跑25000公里,17个马拉松比赛,在2008奥运年,老李组织了海口马拉松,这是全国唯一一个民办马拉松比赛。《孩子们的韩教练》讲述的是33岁的韩炜,花式篮球冠军,2008年他用花式篮球登上北京奥运会,他认为拥有篮球就拥有了一切,直到2011年12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观,生命除了健康和快乐,其他的都是身外物。

 三部作品传达了同样的人生理念:健康的生命,才有别样的风景。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美好心愿,影片所传递的生活理念受到观众的认可,很快在优酷就拥有了超千万的点击率。李奥·贝纳提出“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强调要从产品本身去看待产品。“按照李奥·贝纳的说法,任何一种产品都具有一种使它能够在市场上生存的素质,这就是‘内在戏剧性’,广告人的任务就是把这一‘戏剧性’找出来”。正如李奥·贝纳所强调的,要尽量开发产品本身的内涵,在这些内涵中找出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元素,这些能够打动消费者内心的元素必然会引起消费者共鸣,进而利于产品信息的传递。当消费者开始认同并接受广告所传递的理念和精神的时候,他们会自愿为产品进行传播,也会自愿购买产品,甚至是企业的系列产品。一则优质的微电影广告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长期的回望,这应该是每个企业,每个广告创意人都要学习的。2. 猎奇心理消费者总是存在着猎奇心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想着一探究竟。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一种欲知的心理倾向。传统电影如果想获得高关注度,就必须有噱头,一般在正式放映之前会有各种媒体的宣传,明星召开发布会,电影预告片的放映等,足够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要观看。传统电影的内容之所以能够设计各种情节是因为时间上允许,但像一般的电视广告,短则5秒,长则30秒,在短时间内必须紧迫的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名字、功能,时间的限制使创作者无法设置各种吸引观众的情节。而微电影广告在时间上长于电视广告,一般维持在10分钟以内,目前网络上的微电影最长不会超过30分钟。这就给创作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叙述一个故事,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是情节,是故事内容,而不是百无聊赖的重复和强调。

 《一触即发》的成功与它事先的宣传是分不开的,90秒的《一触即发》其特效丝毫不亚于好莱坞大片,演员则选择了一线当红明星吴彦祖,再加上故事内容的惊心动魄,自然受到观众的称赞。《一触即发》在进行宣传时,并没有告知观众这是一部只有90秒的微电影广告,以致观众在观看时是抱着一种看大片的心理,打开视频以后才发现原来是90秒的微电影广告。但是,我们要注意对消费者猎奇心理的把握要适度,不能够为了一味的满足消费者好奇心理而过度的制造噱头,这样不仅会让消费者产生厌恶心理,更会把企业的形象断送掉。虽然《一触即发》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但是分析网友的互动评论,可以看出,消费者看完仅有90秒的电影才发现这是一则广告时,心理上自然有落差。3. 快节奏心理“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大众广泛参与的微电影广告,既作为大众生产的影像文本而存在,又体现出了制作与欣赏方面的鲜明个人化趋势,这种复合特质尤为符合新媒体社会大众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心理”。这就是现代大众,他们想要放慢脚步静静的享受生活,可是社会的种种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阻碍了人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做一件事情。正是因为当代人的快节奏心理,才有了“微”时代的来临。微博、微电影的盛行,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微博是在140字以内向受众讲述一个话题,微电影是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以内向受众传达理念。微电影广告是与电视广告比内容,与传统电影比时间。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