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论文代写|当前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2-04-14 13:57:26 论文编辑:代写留学生论文翻

目录
一.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二.当前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三.对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在高师院校本科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遍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3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1]。经济地理学的教学质量是反映地理学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目前面临的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快速进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不仅局限于国家内,也扩展到全球范围。而全球经济活动主要是在市场机制下运行的,因此解释这些现象必须要求利用市场体制下的理论与方法。经济地理学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采取排斥态度,加之国内经济活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约束,我国经济地理学更多地关注国家主导的生产力布局。而对于解释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空间形象的理论以及实践方而仍然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内外结合”、“洋为中用”将成为经济地理学改革的必要原则。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变化要求
整个20世纪是人类经济活动发生急剧变化的世纪。人类经济活动已经扩展到地球表面几乎所有的空间。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摩擦减少,经济活动空间选择日趋灵活,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这种变化构成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背景,需要经济地理学面向实践,不断拓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学科的新进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发展,一些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出现、发展与变化,其结果导致解释经济现象空间形象的经济地理学不断出现新理论、新方法。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开始从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涉及到有关经济活动全球化新产业区、新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网络区位以及其他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形象的非经济因子的各种理论。如“嵌入理论”以及“网络联系理论”等的研究,并均取得较大进展。因此,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向学生讲授内容不断变化的经济地理学,防止多年不变的“老面孔”[3]
3.当代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型人才。规范性思维与分析方法固然必要,但更为重要的要具有创造性思维。通过经济地理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尤为重要,要不断向学生讲授国内外学科的最新进展,以及那些有可能为经济地理学所用的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同时,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1.经济地理学的课程设置
经济地理学是目前我国各类大学地理院系的重要基础课,高等院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审议地理系课程设置中将其列为核心课,规定为地理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系按培养方向明显分为综合大学地理系以及师范大学地理系,前者以培养经济建设各领域内的管理、规划与研究人才为主,而后者则以培养地理学师资为主,因而、对于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内容与重点各不相同。尽管近年来,培养目标的界限开始模糊,但地方师范院校以培养师资为主的情况几无改变。对于师范院校地理院系开设有关经济地理学的课程有经济地理学(导论、概论、原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而综合大学的地理院系开设经济地理学(导论概论、原理),个别院校也同时开设中国经济地理或世界经济地理。综合院校地理系重视经济地理学原理而师范院校则重视区域(中国、世界)经济地理学的教学[4〗。
对于划分专业的地理科学院系,而向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地理专业则普遍开设区域(中国、世界)经济地理,并以此为主,同时也开设经济地理学概论或导论课。如我校的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教育专业开设经济地理学概论、中国经济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而资源环境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则仅开设经济地理学概论。
2.经济地理学的教材
教材是反映教学发展状态的晴雨表。在经济地理学概论(导论、原理)中,目前使用的教材多种多样,使用杨万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地理学导论”第二版的学校为多。同时使用自编讲义,以及开始使用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地理学”也有多所院校。
由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单元是企业的思想[5]为企业(单区位企业、多区位企业、跨国企业)区位—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全球化,以此构建主线,具有创新性。而且吸纳了国内外经济地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如企业布局跨国公司空间格局特点、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等,引进了相关学科的多种理论。9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成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本教材以与时俱进的学科研究动态和市场经济为主线,切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感[6〗。我们认为该教材内容新颖,知识丰富,教材理论性较强,有经济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等。但理论介绍繁多,缺乏深入分析与实际结合探讨,大量理论的堆砌与新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难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参考文献的85%以上为外文,索引阅读难度大。教材中的案例较少,且多为外国实例,语言生涩,可读性也较差。
使用得比较广泛的由杨万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地理学导论》,本教材采用第一、二、三产业分类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问题,主线清晰。主要依据产业结构、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规划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紧密,地理性较强,但缺乏国内外新成果的比较与研究,教材第四版至今已有9年,存在教材使用周期长、知识结构较为陈旧等现象,如强调产业结构的不同社会制度区别,重视产业部门,重视资源和区位条件分析,轻视市场经济的作用。书中的大量实例取自中国经济的实际,有较强的现实性,体现了经济地理学的“经世致用”的要求。
三.对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革新、课程教授体系的完善、实践性的加强及教学理念创新等,只有对以上诸方面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加强。
1.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
(1)教材的改革
教材选择是教学内容更新的关键,强调不断更新教材,对于陈旧的教材必须充实新内容和修正旧资料数据,教师应该将学科理论和实践进展的成果不断地充实到教学中去。鉴于《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导论》两种教材是目前使用比较多且比较优秀的教材,我们可以根据二者的特点与互补性,同时使用这两种教材,互相参照;或者以其中一种教材为主,另一种为辅,即如果主选《经济地理学》,必须充实产业经济的一些内容,增加区域的综合条件分析、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策略的实证分析等,强调历史性、文化性对我国产业布局的作用,突出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区位的影响,比如决策者的行为、区位政策、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自然条件上的作用和军事上的考虑等等[6〗。如果主选《经济地理学导论》,必须增加近年来中外经济地理的理论研究成果,经济的全球化影响和市场机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地理发展的特点补充政府行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完善区域市场的组织问题等。教师也可以使用自编讲义,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形象、生动,亲切易懂,补充必要的知识和信息。
(2)注意中国特色与国际主流学术观点关系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学科,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道路,应该造就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但这种学术思想的“特性”,只有在国际学术舞台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5〗。必须了解国际学术界不断涌现的新观点,研究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在科学借鉴、比较中,推出基于我国实际的理论观点,为充实和发展我国经济地理学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参加科研过程体会作补充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介绍大量的中国区域开发实例。这样做,不但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目也教会学生将经济地理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之中。例如:用贵州草海黑颈鹤的保护问题,说明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问题;用福建宁德三都澳的产业项目选择,综合说明产业布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综合影响。
(3)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
自然地理学、环境和资源学科提供了经济地理环境条件和基础知识,经济学揭示了经济系统运营的基本规律,技术科学又提供了理解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和空间联系的方式,掌握这些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十分有利于经济地理学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补充相关学科的知识。
2.教学方法改革
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内容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问,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枯燥,而且缺少实践、实验手段,而我们学生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使教师在课堂上容易陷入“满堂灌”的局面,学生缺乏学习的“兴奋点”。因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交互式教学的组织与主持者,形象地讲,是经济地理学这一“节目”的主持人。
(1) 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7〗。为改变长时间一贯制的讲授法教学,笔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部分,采用自学作业、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变“言从”为“质疑”,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学习“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区域间平衡发展问题”时,可首先让学生自学中国区域开发历史进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从“大跃进”、“三线建设”、“梯度开发战略”、“反梯度开发战略”、“中间突破战略”、“点轴开发战略[8〗”,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9〗的存在是否合理?如何结合历史发展特点及实际情况评价各个开发战略的优劣?这类问题的讨论不但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而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典型性。同时可以借助各种静态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图片等提示教学内容。
(2) 注重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使学生重在分析“为什么”,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会“是什么,即授之以“鱼”,更应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及小论文(即大型作业)的撰写,并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写上批注。作业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根据上课内容查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如针对上课讲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过程及不同流派的主要代表人及观点请同学用自己的观点论述人地关系。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以谈活形式发动同学参与分析讨论。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美日贸易冲突等对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等等。通过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教学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1)强化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济地理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布局、公司、社区调查研究,当地产业条件综合分析,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及小论文的撰写,并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写上批注,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进行教学理念创新,师生共同进步
教学理念的创新是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学指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就经济地理学而言,这一教学理念包含两个涵义:教学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经济地理学知识的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要充分使用自主性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探索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经济地理学教学过程的完成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激发了教师的成长。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对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及我们学生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 4
[2]李国平.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及其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 2002(1): 122—126
[3]杨万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等合编.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Harvey D. The Limits to Capital [M]. Oxford: Blach-wel,l 1982
[5]韦素琼.关于高师经济地理学教学代写论文改革的探讨,经济地理, 2001(9): 56-58
[6]严艳,郭振武.新时期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15-217
[8]李小建,陈太政,币成林.论面向21世纪经济地理学教材的创新[J].经济地理, 2000(5): 120-124

摘 要: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地理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地理学教学内容更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修正,使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经济地理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论、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继续深造和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