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泰国论文,本文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发现,逆向教学设计和主题式教学在理论上具有结合使用的可行性。二者在教学理念方面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属于有效课程教学的思维,它提供了一套规划程序和结构来指导课程、评估和教学设计。该模式对于我们探索有效教学以及思考和寻找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本研究意将逆向教学设计运用于主题式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生的汉语输出水平,从而达到优化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理论意义: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升温,转变传统汉语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逆向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且颇有成效,但目前在国内,把逆向教学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较少,运用到汉语主题式教学中的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将逆向教学设计运用到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中,能为我们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成果。
实践意义:本研究针对泰国主题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逆向教学设计运用于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当中,利用逆向教学设计“以始为终”的理念及其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来提升泰国汉语主题式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从而提高泰国中学生的汉语水平。此外,研究中所呈现的具体教学案例和教学建议能为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其顺利开展海外的教学工作,这对于推动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百度文库、谷歌学术等,搜集相关期刊和著作类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梳理,理清了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现状,为研究逆向教学设计在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2)实践法
利用在泰国实习的机会,了解了泰国中学汉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总结和分析了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获取了大量的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3)案例分析法
论文最后提供了逆向教学设计运用与主题式教学的具体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总结了其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章 逆向教学设计及主题式教学相关理论
2.1 逆向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2.1.1 逆向教学设计的涵义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文译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框架,关注于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UBD 提供了一套规划程序和框架来指导课程、评估和教学设计,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目标性和有效性。在实践操作中,UBD 模式集中表现为一种新颖的设计流程,被学者们称作“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①该模式包含两个核心观点:一是教学和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迁移;二是教师应该从学生最终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反向设计课程。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理解”和“逆向设计”者两个概念进行说明,以更好的理解逆向教学设计这一模式。
首先,我们对“理解”的认知通常与“知道”相关,Grant Wiggins 和 Jay 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一书中对二者进行了区分,“理解的含义更为广泛,知道是其子内容”②。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理解的一个指标就是把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将理解归结于知识的迁移说明了学习的本质,进而也就使得“教育的目的是理解”这一观点更加明确了。
其次,我们知道所有学习结果都必须以理解为基础,最终都指向知识的迁移,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理解了呢?为此, Grant Wiggins 和 Jay McTighe 将理解归纳为六个层面:能解释(能说明)(explanation)、能阐明(能诠释)(interpretation)、能应用(application)、能洞察(有观点)(perspective)、能神入(有同情心)(empathy)、能自知(self-knowledge)。所以,理解在这里用于回答“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既解决学习目的和意义的问题,又解决学习原则和方法的问题③。
2.2 主题式教学相关理论
2.2.1 主题式教学的定义
主题式教学也可称为主题教学(Thematic Teaching)、主题学习(Thematic Learning)、基于主题的教学(Theme-based Instruction)等,虽然表达方式有差异但均指与主题相关的教和学。目前,国内学界对于主题式教学没有统一的定义,鉴于本文研究的是汉语主题式教学,笔者较为认同以下两种对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和描述。
白建华(2010)认为“主题式语言教学是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题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并且强调把语言融入到实际生活,将语言教学进行情景化和生活化,也就是将语言放进有意义的主题里学习,使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而不是以语言要素或语言技能为课堂的组织结构。
安·索德曼、李筠、贾浦江在他们所著的《主题式教学: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主题式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同时,接触和主题相联系的、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教师围绕主题及汉语学习目标来组织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料和活动,以真实情境中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来推进学习的进程”
第三章 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18
3.1 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
3.2 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9
第四章 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实践.........................26
4.1 总体教学设计思路.........................................26
4.2 教学前端分析.....................................26
第五章 逆向教学设计在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反思.......................43
5.1 逆向教学设计在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应用的效果.......................................43
5.1.1 结果性评估......................................43
5.1.2 过程性评估....................................45
第五章 逆向教学设计在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反思
5.1 逆向教学设计在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初中年级分 MEP 班(英语班)和普通班,MEP 班每学期都有汉语课,普通班一年只上半个学期汉语课,两类班级用的是学校给定的同样教学主题。笔者在第一学期给 MEP 班上课运用了主题式教学法,第二学期给普通班上课中运用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进行了主题式教学。因此,本节内容中,笔者将通过对两个班学生半个学期的汉语学习反馈进行对比来分析逆向教学设计在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主要分为结果型评估方式(期末成绩、试卷分析)和过程性评估方式(课堂表现、汉语项目完成情况、到课率)两大方面。
笔者选取了普通班中的一个班级 M1/2 与 MEP 班进行对比分析。在汉语水平方面,两个班级的学生均在小学阶段学过一年汉语,但是在初中入学前汉语水平几乎为零,仅限几个简单的单词,对汉语拼音没有概念,两个班的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相当。在教学内容方面,两个班都采用了学校给定的同样主题内容,因此,这两个对照班的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只是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具有可对比性。
第六章 结论
本文尝试用逆向教学设计来解决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主题式课堂游戏化倾向导致的教学目标偏离;教学评估的片面化导致的教学浅层次化;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以此达到优化汉语主题式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泰国中学汉语课堂的有效性。
本文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发现,逆向教学设计和主题式教学在理论上具有结合使用的可行性。二者在教学理念方面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逆向教学设计注重在标准的基础上协调教学各环节,能有效的弥补主题式教学在内容的选定及活动的设计中缺少标准规范的不足之处。
其次,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证实了逆向教学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优化主题教学设计、提高泰国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增加,汉语输出能力得到提升,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第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习和实践逆向设计理念和方式的过程使教师用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能以更谨慎、更理性的态度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从而能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三、逆向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弥补泰国中学汉语主题式教学的不足,优化主题式教学。主要表现为,聚焦于核心任务能够提高汉语主题式教学的实效性;对评估的量化能促进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是主题式教学目标达成的根本保障;清晰的目标能提升主题式教学的系统性。
最后,研究也表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课堂评估方式的制定是影响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