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认为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绝不是使乡村远离喧嚣,退守家园回归清静淡雅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而应是重塑村民的精神家园,使我们乡村的场所精神得以回归、乡愁情感得以寄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我国刚迈入建设全面小康新征程时农村基础薄弱,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今我们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 2020 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作出新概括,提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战略,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对比,除“乡风文明”外,体现在内涵深化上的变化[1],首次将乡村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
从乡土中国迈向城乡中国,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讨论不仅是中国乡村的保护与重建,也是对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未来中国如何发展的考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乡村生产上能够提供富足的农产品,且能够乡村价值可以在宜人的田园风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机的景观环境上有所体现,并附有农耕文化、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但在中国乡村在很长一个时期都处在注重生产、效仿城市、追赶城市的认知中,在乡村建设中会不自觉地用城市的规划设计方式去设计介入乡村,改造乡村,对乡村的价值认识并不是很全面[2]。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乡村振兴
乡村是指村落或乡村聚落,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核心是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全面等突出问题。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中国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和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是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6] 。
1.2.2 艺术介入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介入”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介入,就是深入其中干预其事。积极深入现实生活的体验后赋予了艺术介入存在的真正意义[7] 。一方面,能够融入自身生活体验和对现实生存关怀的艺术是能够被传承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艺术而言,回到现实性日常状态中,回到具体的人事物上来,能够体现新时代我们的艺术价值所在,也是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的新趋势。“艺术介入”有着独立人格的介入,批判的精神,参与社会的勇气,促进交往,增进认同感。
第二章 “艺术介入”理论研究
2.1 介入性艺术
介入性艺术(Engaged art)可以定义为在形式上呈现为在特定现场开展的,设计师与参与者共同完成的事件性艺术[42](如表 2.1 所示)。介入性艺术的历史向上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初期的历史前卫主义,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前卫主义艺术运动。
当代艺术中的艺术“介入性”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前卫艺术的新派模式”“新派公共艺术”艺术现象为当代介入性实践案例,可以看出现代艺术的“介入”实践形态(如表 2.4 所示)。
艺术家、艺术作品、受众与艺术现场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主——客二分”,而是一种具有多元互动性的可逆的相互关系,艺术家也不再是艺术作品创作的唯一路径,受众也是能够参与建构这件艺术作品当中,从而摆脱了以往由艺术家单方面把控主导艺术作品,这使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意义有了更多开放式释义。
从当代艺术中的艺术介入可以看出艺术设计除了审美之外,更看重包含在内的伦理道德意义,是一种有温度的艺术形式。这样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艺术家也不再是过去对作品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主导者,进而更看重观众参与其中成为了作品完成的必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艺术作品与创作的环境场地关系看,艺术创作者对于作品展示的空间也更加自由,逐渐脱离原先的固定场所,如美术馆、艺术空间等文化聚集场所,选择街区、社区、乡村等开敞式公共场所开展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展示内容还原于生活日常,展出的空间环境场所也成为作品意义的重要一部分。
2.2 追溯介入性艺术的实践形态
2.2.1 历史前卫主义中的艺术介入
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达达艺术是历史前卫主义中的艺术流派代表(如表 2.2所示),艺术创作者们将艺术行动的场所选择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进行实践创作,让艺术作品成为能够让大众也参与进来的公共事件。对于历史前卫主义艺术介入而言,特点是其以公共事件方式介入到社会当中,目的是希望“引诱”受众寻找精神世界的乌托邦家园,暂时逃避现实,是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思,通过艺术在社会中制造事件,让艺术成为批判社会的一种工具,使其成为一种积极意义的社会批判式介入。
历史前卫主义艺术随着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而宣告结束,但历史前卫主义艺术中的前卫精神却并没有随二战的爆发而结束且被传承了下来。到1960 年以后,前卫主义再次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号——“新前卫主义”(如表 2.3 所示)。新前卫主义与历史前卫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面临着新的社会语境,艺术介入出发点主要从日常生活语境下切入,以日常中的事件为主要的表达形态,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制造出全民都能够参与其中的社会艺术实践。
战后新前卫艺术中的这些代表艺术流派有着将艺术介入视为日常生活事件的特征,通过艺术介入实践激发观者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感知与批判。在此基础上,介入形式特征就体现在艺术的批判性中,现代艺术中的设计艺术批判性是当今介入性艺术美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虽出自前卫主义,但与前卫主义中的艺术介入相比更有着全局性、主动性,与此同时艺术家、设计师希望通过作品可以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际交往,链接社会与艺术认同。
第三章 “艺术介入”转向乡村景观环境 ......................................... 20
3.1 传统村落面临问题 ............................................ 20
3.2 艺术实践调研——艺术介入浙江乡村案例概述 ................................ 21
第四章 “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环境方法研究 ....................... 32
4.1“艺术介入”在乡村环境中具体形式要素 ......................................... 32
4.1.1 “源”——乡村原场地信息的提取 ................................ 32
4.1.2 “汇”——乡村场地信息的输出 ........................................ 33
第五章 马岗村景观环境艺术实践 .......................................... 45
5.1 马岗村区域分析 ....................................... 45
5.1.1 马岗村基础条件分析 .................................. 45
5.1.2 马岗村现状问题分析 ......................................... 47
第五章 马岗村景观环境艺术实践
5.1 马岗村区域分析
马岗村位于合肥市长江西路以外 30 公里,小庙镇以北约 10 公里,地处三国遗址曹操河畔,凤凰墩脚下,与合肥市南岗镇相邻(如图 5.1 所示)。马岗村幅地辽阔,耕地面积宽广,目前合肥蜀山区政府已完成 18 平方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军岭项目(2018-2020)规划,政府自上而下地计划以马岗村、将军社区等村为核心范围内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统一租赁村中闲置老旧的土坯房屋舍,将区域内部曹操古运河遗址、凤凰墩、江淮分水岭、将军庙打造成为“一山一水一将军”的旅游版块,现今在马岗村沿线周边大地景观一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
第六章 总结
6.1 各章概括结论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提出“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环境实践研究,并通过乡村景观环境实践模式要素和实践模式,进行实践模式研究,据此得出了相应的模式实践路径结论并提出适用于合肥市马岗村艺术化实践策略。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情况,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继而明确了研究内容与框架,并对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艺术实践和乡村景观环境概念进行了定义。最后,对艺术介入乡村相关理论基础和以往研究进行梳理,为后文构建相关实践类型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章从“介入性艺术”艺术流派研究对象入手,分别对介入性艺术中历史前卫主义、新前卫主义、当代艺术中的艺术介入概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此初步把握艺术家不再单方面把控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脱离展馆走向公共场所,更看重观众参与度成为了艺术介入必要组成部分,继而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明确了本文艺术介入乡村概念,确立“介入性艺术”可以理解为艺术介入乡村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介入性艺术”的了解体会是进一步理解艺术介入乡村发展路径。
第三章对艺术转向乡村环境,传统乡村现下面临的问题入手,笔者实地调研我国美好乡村样板区与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乡村,对安吉余村和富阳文村进行实地走访,以此对余村和文村内部的景观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基本情况概述及可借鉴分析,归纳出艺术介入乡村实践模式的基本分类,艺术介入的三种实践类型,即探讨设计师与现场之间关系,参与者与现场之间关系,以及设计师与参与者之间的三种基本实践类型。
第四章以“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环境方法研究进行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源、场、汇”的解析把握“艺术介入”在乡村环境中具体形式要素,其次通过图示化解析方法把握艺术介入在景观空间内具体实践类型,最后结合乡村景观环境内艺术手法与案例解析指出乡村景观环境内四种实践路径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此提出四种模式特征点与优缺点。
第五章在对马岗村基础条件和现状问题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从第四章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环境具体路径角度对马岗村艺术化实践进行探讨,回应马岗村艺术化实践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以此从乡村视觉形象、乡村界面色彩、乡村地域文化与景观环境内重要节点层面提出艺术化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