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思考——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06-25 15:54:0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博士论文,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以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作为核心讨论主线,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融资约束和动态生命周期三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全球科技创新正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人工智能、数字化革命、新材料、新技术等方向获得多点突破,引致了世界竞争格局转变和国际分工的重新布局。与此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加之大国间经贸摩擦不断,导致各国纷纷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是重要的新动能,成为第一动力。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而且是推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高效动力源,更是引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同时,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动提升至重要地位。

企业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我国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构建了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完整创新体系。各级政府在构建该体系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该政策以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为核心,有效提升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据统计,2019 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简称 R&D)经费 22143.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2.5%,R&D 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了 2.23%,相较 2018 年提高 0.09 个百分点1。具体而言,2019年我国共申请了 438.1 万件专利,是排名第二的美国主管部门收到专利申请量的两倍以上。这其中包括了 140.1 万件发明专利,226.8 万件实用新型专利以及71.2 万件外观设计专利;进一步从专利授权数分析发现,发明专利比 2018 年增长了 4.86%,为 45.3 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 158.2 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 55.7 万件2。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作为政府机构干预经济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和激励企业创新中,政府补贴这一工具备受青睐(Ashhoff,2009)1。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创新无疑是其首选战略,然而,如果政府部门能够给予企业创新行为适度的资金补贴,那么,企业将会具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创新投入,增加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从而,能够显著改变企业间的市场竞争结果(Spencer & Brander,1983)2。政府补贴不仅能够有效改变由于创新投资正外部性所带来的创新投入激励不足问题,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由于创新失败所给企业带来的大量创新投入损失的风险,因而,为了增加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政府补贴已成为相关部门常用的政策工具。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政府补贴具有不同的形式。从补贴的不同类型来看,我国政府补贴主要可分为环境治理、企业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从补贴相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先后来看,我国政府补贴可分为事前补贴、事中补贴与事后补贴。对于企业的创新行为而言,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在对企业创新质量的研究中,政府补贴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把政府补贴界定为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得的实质性货币补贴收入。

1.2.2 创新质量

在对创新质量概念的界定中,Haner(2002)3较早从创新的产出、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加以界定,并从产品或服务、过程、经营三个维度做了进一步的创新质量的细分。随着我国学者对创新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学者也在此基础上对创新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作为对 Haner(2002)4创新质量概念界定的延续,国内学者从企业最终产品或服务、运作流程和经营管理三个视角对创新质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和归纳,并把创新质量视为在每个维度上经营绩效的综合(杨立国等,2007)1。不过,该定义与企业创新本身并不完全符合,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创新仅是其部分,经营过程并不完全定价与创新活动,此外,一般而言,创新活动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但创新质量并不能和经营绩效完全划等号,因此,把创新质量简单界定为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可能未真实反映企业创新质量水平。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政府补贴相关理论

政府补贴本身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关于政府干预市场理论讨论较为丰富,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从市场失灵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四个方面对政府补贴相关理论进行回顾。

2.1.1 市场失灵理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认为,市场机制没有理性,是一种盲目起作用的力量,因此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的经济职能,从而存在市场失灵。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是建立在帕累托效率理论基础上的,认为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会产生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垄断、外部性和公共品等。首先,竞争失效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充分完全的竞争是帕累托效率的实现条件,但实践中很少存在充分自由的竞争,随着理论的发展,学术界认为适当的垄断可能也利于资源的配置。其次,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外部性效应带来的问题,外部性效应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第三,市场机制调节下不能有效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边际成本为零,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市场失灵还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失业、通胀与经济波动等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干预要素配置、收入再分配等经济政策去弥补市场的失灵。

根据市场失灵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市场失灵划分为局限性市场失灵、缺陷性市场失灵、负面性市场失灵等1。局限性市场失灵是指超越了市场作用的限度所导致的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具有局限性,例如在公共物品领域,市场将无法发挥调节作用。缺陷性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自身处于低水平而导致的。其中,市场缺陷可分为自然产生的缺陷和非正常力量导致的缺陷两种类别,非正常的市场缺陷包括协议性垄断、欺诈等。负面性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运行结果背离了社会价值标准而导致的,比如,市场机制会按照要素投入来分配收入,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并且这一问题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

2.2 企业创新相关理论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 年首次在经济学中引入了“创新”的概念,他对创新的定义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从工艺、原材料等多个方面建立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创新理论体系。企业创新涵盖技术、产品、市场、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本文着重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管理新创这三个领域的理论进行梳理。

2.2.1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国内外学术界先后对技术创新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伊诺斯(Enos,1962)1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技术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新市场开辟、资本投入、工人招聘、制定计划等行为综合的结果。弗里曼(Freeman,1973)2则强调技术向商业化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应用新工艺与装备、在市场中推出新产品等。缪尔赛(Mueser,1985)3认为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意性和市场化。国内学者也对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傅家骥(1998)4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为获取商业利益,通过对生产要素及条件的重组,使得生产经营系统更加高效和节约,从而实现生产方法的改进,在市场中推出新的产品或赢得新的市场等。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的定义均体现了技术创新的过程及其要素组合。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最终环节这一观点,逐渐从成功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扩展成为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价值的实现。但关于技术创新的要素组合,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关键在于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创新活动应如何划分。

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还包括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策略等多个方面,并达成了基本共识。关于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包括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两种观点。技术推动是指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在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求拉动视角认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不断实现其技术创新。此外,企业创新的动力还包括企业家的盈利需求、政府创新政策的引领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规模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结构、产业政策等。关于技术创新的策略,从参与创新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模仿创新是新技术推广中重要的一种创新策略。

3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43

3.1 政府补贴的形式与作用.......................................43

3.1.1 政府补贴的形式..........................................43

3.1.2 政府补贴的作用...............................................44

4 公司治理视角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68

4.1 公司治理效率的测算..................................68

4.1.1 公司治理效率测算的思路......................................68

4.1.2 公司治理效率的方法及数据.....................................70

5 融资约束视角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研究.............................. 92

5.1 实证研究设计......................................92

5.1.1 计量模型构建...................................92

5.1.2 变量选择...........................................94

6 生命周期视角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影响研究

6.1 实证研究设计

6.1.1 计量模型设定

为了对本文第三章机理分析中所提的有关生命周期视角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的三个研究假设进行论证。

2006 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部门财务数据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本文选取了 2007-2018年在 A 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专利数据来源于WIND、CSMAR、iFIND 等数据库。同时,参考已有文献做法,对数据进行以下预处理:(1)金融类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同于其他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样本区间内被 ST、*ST 和 PT 的上市公司;(3)剔除 B 股公司;(4)剔除财务指标异常的公司。(5)剔除发明专利申请总数小于 1 的公司。最终得到了 5237 条观测值。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Lifecycle)。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主要有单变量法、综合指标法和现金流组合法,本章综合已有文献中的划分方法(周霞,2014;黄宏斌等,2016;王云等,2016;刘诗源等)2,3,4,5,企业的现金流特点反映了企业的内部运营能力、融资能力和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特征,可以避免主观划分生命周期并排除行业差异的影响,Dickinson(2011)据此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动荡期,本文以 Dickinson(2011)的划分为基础6,将初创期纳入成长期,将动荡期纳入衰退期,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组合特点如表 6-1 所示。

企业管理博士论文参考

7 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以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作为核心讨论主线,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融资约束和动态生命周期三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并对本文研究范畴下的政府补贴、创新质量和企业异质性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与回顾,形成了支撑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其次通过剖析政府补贴的形式与作用,提炼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为正式探讨两者之间关系做好了理论铺垫和准备;继而,按照企业异质性视角选择的必要性→不同视角下的异质性影响机理→异质性视角下研究假设的逻辑,搭建了本文的整体分析框架,为后文的实证检验奠定了研究基础。最后,本文四-六章分别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融资约束、动态生命周期等角度展开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实证研究。在分析过程中,使用了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固定效应、泊松回归、门槛回归、chow 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利用多个微观数据库进行匹配,对企业创新质量进行实证检验,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充分论证。得到了丰富的研究结果,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政府补贴主要通过改变创新的成本收益比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三个方面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和行为,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补贴通过影响企业自身的投融资行为、扭曲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正常的创新激励机制三种方式,抑制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此外,针对不同融资约束强度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还具有门槛效应,即存在非线性作用。

第二,股东治理、经理人治理和董事会治理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从股东治理来看,控股大股东比例增大,有助于对企业形成更有效的监督机制,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促进公司价值提升。而公司股权结构过度集中,都可能增加公司代理成本,降低公司治理效率,降低公司价值。从经理人治理来看,高薪酬未必能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反而过高的管理者薪酬降低了公司价值,导致公司治理效率降低。从董事会治理来看,无论是独立董事人数占总董事人数的比例,还是独立董事是否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保持一致,对公司治理成本而言来说,并没起到额外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