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及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24 18:00:5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通过本文分析,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不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模式,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评价机制、学校教师管理、学校班级管理等方面都要予以关注和加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深化考试制度的改革,这是国家的实践性要求,并提出了一些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政策实施意见,并规定高考改革的具体目标与具体方向,2014 年启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模式,在 2017 年实行全面推进,并建立与之高度重合的发展模式,符合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的发展观念与发展理念,使学生的多元化录取策略与录取方案结合出具体的实战措施与具体解决方案。随着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各级衔接沟通内容丰富,多元化使得多种教学成果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会使得广大学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或提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所裨益。科学规范的教育制度与综合素质答案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记录成长过程的体现,使得表现更为突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增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不断的深化,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并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高校学生在完成自己与科学工作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不断优化,使得学生成长的过程被记录下来。高考的新时代的模式音认出了新时代的人才和思考方式,对于所运用的学习知识与能力进行深度的分析时的解决问题的增强。高效的现象评判方式,使得阅卷的管理更加完善,城际的报告详尽有效,这让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新高考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要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新理念。在这其中,也规定考试改革的形式与内容,在这其中包括:完善提高严格高中学业水平的考试,这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科目。同时也要改进教师的评分方式和严格程度,有关部门加强对评卷模式的管理和考察,完善并提高成绩报告的质量。

教育论文怎么写

1.2 国内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2.1 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实践、内容研究进展

王振存分析了高考制度改革的现状,提出了高考制度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四个关键问题,“高考制度改革系统性”、“高考制度改革整体系”、“高考制度改革复杂性”以及“高考制度改革综合性。[1]孙志林和王健提出了一个新的高考改革计划目标中心,从过去的知识测度转变为学生的质量测验。[2] 凌宗伟提出了新高考改革的高中课程问题,学生学习生涯规划问题,学校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并提供了新的高考形式,考试内容和注册机制,并从监督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3] 喻金水从高考政策和试点地区的实际发展经验总结了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江西省进行新高考时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和应对措施。[4]赵嘉凤对新高考改革中的教育公平性进行了研究,并建议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供求政策,特别是确保高校公平性。

新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文理,而是政治变革,文化变革和教育发展的综合影响的产物。朱永新发现,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文理科的个人教育体系影响了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不断增强。[6] 孙玲玲和吴良奎指出,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观点侧重于寻求向学生转变为学术水平的教育和科学,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它显示了政策的更新,也显示了我国的教育理念。[7]周旭和王玉梅等指出,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改革文科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做出重大改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8]李木洲和张悦认为,无论学科如何,文科都有各种实践意义,这将有助于基本的改革和指导,改善我国的人才选拔机制,并使学生建立等同的知识概念和其他相关价值。

第 2 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

2.1.1 新高考改革

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通过了对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重大问题的相应的决策。在党的决策中,具体举出对于各类招生简章的规范化处理,学校应当依据相应的合法规章制度与流程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坚决抵制终身制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对于自主招生以及专业机构的具体实践措施与相应的约束与科学的管理,并逐步地对高校进行统一的科学化水平的测试,对成绩进行综合化的评价与多元的考量,使得成员高校之间的同学学分进行相应的转化并拓宽,逐步增强对于高考改革的路线规范化、具体化、多元化,从而使得高考蓝图的具体的内容逐步增强。进行具体的人才选拔方案的实施,使得各高校的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相应的整合,使得招生的份额分配的方法逐步完善,并且对于数学加分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的秩序,对招生简章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使得招生工作呈现公平性、公正性的景象,对于升学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的构建,以及升学途径得以逐步建立,给学生在学习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选拔机会。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分别是: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 6 选 3 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给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到育人目标等;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感知和了解其所教学科的知识及特性,让学生能从多种学科中认识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变大,是否能够很好做出选择,做出生涯规划;家长原来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成绩,现在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科目,他们是否能指导好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这些问题都即将面对着极大的挑战。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为奥斯特洛姆等人。新型公共管理措施是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新科学化发展,使得公共行政的模式得以不断优化,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充分国外行政改革进行主要的理论分析,使得相应的影响程度逐步增强,在新的公共管理具体措施实践时,在新时代的统筹规划之下,让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模式能够得到整合处理,一些难以避免出现的国家性严重危机情况,在传统老旧体制下,公共行政已经无法快速处理信息并能够实现有效的突破,这就使得相应的统治安排能力逐步降低,自上而下的统筹交错力度呈现错乱、封建并且呈现落后趋势,也会使得相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呈现断层化的现象。新公共管理理论它不仅是一种管理理论,在如今的教育改革社会大背景下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影响深远。

2.2.2 学校教育管理理论

学校管理学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为丹尼尔·格林菲斯、哈尔平、坎贝尔、霍伊和密斯科尔等人。学校管理,一是指管理学校的实践活动;另一种是指教育管理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即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校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于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一般规律或共性职能方面,又称为一般属性或科学属性。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学校管理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和一定社会制度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过程。认识学校管理的二重性质的意义:做到科学地取众家之长,发展自我,突出特色。

第 3 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11

3.1 新高考改革的现状..........................................11

3.2 学校教育管理内容的现状............................................12

第 4 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调查问卷分析...........................15

4.1 研究对象及方法.......................................15

4.2 河北某中学情况介绍..............................................15

第 5 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60

5.1 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60

5.1.1 学校领导体制缺乏民主性............................................ 60

5.1.2 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 61

第 5 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领导对于学校内部的管理的根本制度是学校的基本制度,反映这学校领导的具体性质,在我国办学过程中,对于领导主体的方向速度问题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校长负责责任制又具有角色诠释得学校的权利主体过于集中,无法倾听民众的声音。[31]以下内容主要谈论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5.1.1 学校领导体制缺乏民主性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内部的主体,对于管理的根本制度进行统筹安排与具体的把控,是学校的管理,在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又萌生出另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办学教育体系中,要有意识地实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决策模式。校长负责制从最开始的提出到最后的实施,已经有了 30 多年的风雨,并且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逐步地从不规范到规范,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当前对于校长的责任制虽具有相应的优势但存在的弊端仍然不容忽视,由于校长的权力集中,使得民主监督的权利,无法充分的发挥有效的职能与基本的作用,缺少学校主体与社会进行的密切沟通,民主监督权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得社会的参与度逐渐降低,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不利的现象。[32]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学,学校的校长也同时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无论学校大小如何,基本上都是一人二职。这样做虽然减轻甚至消除了党政领导之间的磨擦与冲突,却也失去了应该存在于学校领导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

教育论文参考

第 6 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对策

6.1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6.1.1 学校领导体制民主化

根据本文第 3 章的论述,当前我国中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从提出到实施已有30 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也显露出来了一些弊端。

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通过对长期中学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都已经制定了一套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校长专业资格管理制度,并已趋于成熟。校长资格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可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方面改革的进程,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在我国制定了专门的中学校长专业化建设要求。对于中学校长的专业化建设,其管理制度需要更加完善、细化、严格,通过多方面的筛选,比如学历、教学教育经验、管理经验、校长任职资格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让适合于从事教育管理的优秀专业人才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方式走上学校校长岗位的机率。

6.1.2 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要科学化

高中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尤其应当认识到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任务。各个管理部门及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全体师生,尤其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因此,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教育行政管理理念,积极为为广大师生服务,提升其管理服务意识,多顾及教师和学生的诉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感受,并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从而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当然,为了确保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派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以便能够真正使行政管理部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者。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