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理念下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09 20:39:4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论文的创新点是提炼健康建筑理论中“物理性、感知性”两个要素指标,与人体“感觉、知觉”层面健康性相结合,建立“感知”体系,并在体系下分别基于健康建筑两个要素指标,对于室内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及应用进行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经济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物质、精神的需求逐步提高,对建筑室内空间的健康性也越来越重视,开始更加关注建筑物本身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随着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逐步改善,对于室内空间生态,社会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而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健康建筑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要求与要素,在居民和家居设计师中越来越受欢迎,其独特的生态意义和独具美感的装饰效果已为人们所认可。

1.1.1 现状需求背景

(1)健康危机催生居住环境升级

一些在“我们在哪里花费时间”实验数据中,得出其实我们 90%的时间都在室内,这意味着我们每天花在室内的时间超过 21 小时,而在室外的时间不到 3 小时,甚至对我们中某一些人来说,在户外的时间都不超过 1 小时。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例如 2019 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的控制期间,我国采取全面居民自我封闭在家中,减少出入(见图 1.1)。人们也在这个重大的世界之大变动之下,更加感受到了健康建筑空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社会的科技不断提升以及城市经济综合高速发展下,国家开始倡导健康建筑的理念,特别是当下的城市环境变得逐渐恶化,以健康建筑理念为支撑的室内空间设计也越发的重要,人们对于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使室内空间的环境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在满足室内的人们使用需求的条件下将健康元素融入室内空间并创造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已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但现阶段室内植物景观的盲目性设计缺乏合理的规范,造成室内植物景观设计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为对象,以健康建筑理念为研究的切入点,将人体 8 大系统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提炼为“感觉、知觉”两个层面的健康,并总结出与室内植物景观相关的健康建筑“物理性、感知性”要素指标,最终构建出健康建筑理念下的“感知体系”。在上述理论和三者关联性设计需求要点的指导下,研究分别基于人体健康“感知系统”下的健康建筑两个要素指标,对于室内植物景观的植物进行分析选择。进而提出基于“物理性、感知性”要素指标下的室内植物景观核心展示设计策略,以及在不同空间形式、功能中的核心应用策略。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层面

在现代的社会,人们有 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人们接触的场所环境最密切、最频繁的,也是人们生活、工作等活动的重要领域就是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与人体健康、舒适、效率的高低有着深入且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顺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发展要求,基于健康建筑理念下,将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与健康建筑的理念进行合理的融合优化设计,为营造健康、舒适、安全、卫生的建筑室内空间环境创造了另一种设计可能。也对基于人“感知”系统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的种类选择、生态效应、展示方式、展示方法等多种应用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应用策略,为实现我国“健康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室内设计理论策略,并丰富领域该体系的完整性。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1.1 健康建筑相关

(1)人对建筑需求的起源

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是逐渐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从人们的一级需求赖以生存的场所,再到现在人们追求实施健康的健康建筑六级需求,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需求是不断的增加的。

人们最初的需求其实只需要一个避风避雨、防暑御寒、防止野生动物入侵的场所,当时在人类活动初期,建筑只是一种物质必需的生活方式;慢慢发展到二级需求,在满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舒适性和使用功能等建筑结构和造型开始被人类所考虑,建筑不再只是为了防御和防卫。第三个层次的需要开始向精神情感转化,人们运用造型、材料、色彩、空间等手段来提升一定方面的精神感受。比如祭坛、庙宇、教堂等典型建筑;一战之后,包豪斯设计风格出现,人们的四级要求开始追求工艺美感要跟上机械大批量生产的步伐;进入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我们最大追求为人们提供健康、可用、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建筑成为首要需求。直至今日,人们对于健康已经升级为六级需求,从绿色建筑向健康建筑升级转化。从绿色建筑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的设计核心,已经转变为关注人的身心健康的涉及核心。

(2)健康建筑的发展

健康建筑理念最早提出是在日本。在 1970 年代日本开始盛行的后现代主义的新奇建筑,特别是一些年轻 30 岁左右的建筑师,其作品非常大胆粗犷。盛行一时之后,日本一位建筑师内井昭藏突然站出来,并于 1980 年在《新建筑》上发表文章,第一次在大众的视野中提出了“健康建筑”这一理念,在他的理念中,“健康”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本身实体的健康与精神的健康,二者因素缺一不可他对于“健康建筑”的要求达到更加高的层面,认为当时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已经缺失了建筑本身精神上的健康,缺少与人之间的共鸣。

2.2 健康建筑相关标准体系研究

2.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在近些年,人们开始更多的把关注从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转向室内的人本身的健康,众多学者开展研究了一系列有关于健康建筑的标准以及措施,并进行了试点实践验证(见图 2.4)。这是一套扩展健康的高级解决方案,可帮助在关键垂直领域提供健康、安全、高效和绿色的室内环境。

在我国,健康建筑标准的整体制定与研究在多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下,并且结合多年的试点实践,在进行不断的修复和完善。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会议对我国健康住宅实践探索和理论,进行了初步发布研究,这标志着健康建筑标准在我国初步兴起。1999 年,中国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就联合建筑学、生.理学、卫生学、医学、体育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就居住与健康问题开展研究工作[21]。21 世纪初始,国家环保总局、住宅工程中心、国家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委编印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之后便一直在全国推行试点工作,并于 2009 年编制《CECS179:2009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范》。

之后,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T/CECS462-2017,于 2017 年 2 月 7 日发布[22]。经过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位学者多年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先后从 2001 年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到 2006 年的《住宅健康性能评价标准》,一版一版的更新我国的建筑相关标准,从绿色建筑一直向健康建筑靠近升级。

3 室内植物景观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性分析..................................42

3.1 “物理性要素”指标与植物景观关联性.....................................42

3.1.1 空气相关评价指标.........................................42

3.1.2 声环境相关评价指标...................................43

4 在感知体系下“物理性要素”指标相关设计策略..........................59

4.1 “物理性要素”指标下的植物选择.....................................59

4.1.1 空气相关指标..........................................59

4.1.2 声环境相关指标......................................60

5 在感知体系下“感知性要素”指标相关设计策略....................................79

5.1 “感知性要素”指标下的植物选择................................79

5.1.1 运动相关指标.....................................79

5.1.2 精神相关指标...................................80

5 在感知体系下“感知性要素”指标相关设计策略

5.1 “感知性要素”指标下的植物选择

5.1.1 运动相关指标

运动对于人类来说跟所有感觉与知觉层面息息相关,通过运动可以将身体的各大系统调动起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以及健康性。数据表明 2016 年最新全球估计数据表明几近四分之一(23%)的成年人没有足够的体育。相比于成年人,青少年和老年人当中体育锻炼不足的比例更高——分别占比 80%和 53%。健康建筑理念的运动指标下的设计,需要增加室内绿色空间以及运动场所来增加人们运动的机会,引导出室内空间的运动网络和通道,增加人体活动的机会。

(1)对人运动时具有促进功效的植物

植物的选择还应该注重对于室内空气净化的作用,以及对于空间中湿度和温度有调节功能的植物,选择的植物基本上是健康建筑物理性要素指标所要求的植物特性。空间中可以放置一些大型的植物进行点缀,例如千年木,植物不仅可以给室内运动空间带来优质的空气,它的根部和枝叶还可以吸取空气中很多有害物质,且植物比较喜阴,存活率较高,不需要过于精心的养护;常用的植物还有吊兰,同样适应性较强,其比较适合悬吊,不仅可以起到空间美化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空气净化作用(见图 5.1)。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结论

本文通过健康建筑的设计理念,探索满足人“感知”体系下健康性的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提取与室内植物景观相关的健康建筑“物理性、感知性”两个要素指标,运用到设计中,通过研究健康建筑的特性与要求规范,论述人体“感知”系统下的“感觉、知觉”两个层面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关联性需求及设计要点。本论文的创新点是提炼健康建筑理论中“物理性、感知性”两个要素指标,与人体“感觉、知觉”层面健康性相结合,建立“感知”体系,并在体系下分别基于健康建筑两个要素指标,对于室内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及应用进行研究。

本研究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在对于室内植物景观与健康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设计策略提出过程中,也加深、完善了自我的一些思考。在对于室内空间的环境设计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人”本身的身体健康,最具关注度的还是人在空间对于植物景观的“感知”。本文在建筑室内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工作中基于三点进行:第一是室内植物景观设计与人体“感知”系统的关联性,在此之前,首先基于健康建筑理念的“物理性、感知性”要素指标,结合人体 8 大系统中“感觉、知觉”两个层面的健康性需求,构建了理念之下的人体“感知”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对于植物景观设计的选择、应用等进行关联性分析。第二是通过相关联的发展溯源、特性应用等分析,当下室内植物景观设计已不能再只被定义为“装饰性空间设计元素”,而是可以更好、更直接促进建筑空间与人体“感知”体系最大化健康化的重要空间元素,这也将成为未来室内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