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30 19:07:3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代写,本文从协同发展视角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系统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两者协同发展状况、两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情况以及两者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 2 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超 9%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 100 万亿元,达到 101.60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也不断深化,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2020 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达到 8.4 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约为 8.27%,较 2008 年的 5.7%增加了 2.57%,远超欧美发达国家 5%左右的占比。与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相对比的是,我国实体经济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实体经济占 GDP 的比重却出现连续下降,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程度的非协同、非均衡的特点。特别是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当前,全球正处于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工业 4.0 浪潮中,我国经济也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尤其需要更有效率、更具韧性的金融体系的高效支持和高质量赋能。因此,厘清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实际上,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深化与发展建立在实体经济这一物质基础上,金融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则需要金融提供支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荣共生、相互促进。2005 年,普惠金融概念在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并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旨在解决金融排斥、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发展,侧重强调满足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触达最广大的经济实体和消费者。因此,普惠金融某种程度上是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其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作用更加深化。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八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 1 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说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后,就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阐述。接下来,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创新点和不足。本章是对整篇论文的总体概述,是全文论述开展的基础。

第 2 章为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本章首先从定义、内涵和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分别梳理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其次,从内涵和范围界定两方面梳理实体经济相关文献。接下来,对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归纳。进一步,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研究文献的特点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最后,为使本文的研究内容更加明确,本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第 3 章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本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问题,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阐述相关基础理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协同机理;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机理。本章首先阐述金融发展理论、普惠金融理论、协同理论等基本理论;其次,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本章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分别具体分析实体经济作用于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理;最后,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如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推导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从理论层面上解析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是什么? 

第4章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测度。本章首先构建一个测算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耦合协同模型;然后,介绍耦合协同模型变量的选取以及数据来源,并分别对数字普惠金融、实体经济变量进行数据特征分析;最后,基于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我国总体及分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并对测度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金融论文怎么写

2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本节首先从定义、内涵和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分别梳理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其次,从内涵和范围界定两方面梳理实体经济相关文献;接下来,对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归纳。进一步,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提炼出国内外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研究文献的特点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并提出本文研究方向。

2.1.1   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1)普惠金融的定义及内涵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 2005 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而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指能够广泛获得金融服务且没有价格、非价格方面的障碍,能够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理念引入中国后,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推行。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 年,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并且将“普惠金融”定义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从普惠金融概念的语义学上理解其内涵,普惠金融可从“普”、“惠”、“金融”三方面理解。“普”,即普及、普遍,指的是覆盖范围要广泛、包容。特别是要将金融服务延伸至那些长期被金融排斥的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周小川(2015)将普惠金融定义为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型金融服务①。邢乐成和赵建(2019)认为,普惠金融的“普”,展现了包容性和广泛性,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让最大多数的人群分享金融发展的成果①。这也正契合了“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惠”,即惠之于民、便利客户,让服务对象享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从资金价格上看,普惠金融要求“可负担”,既包括接受服务客户的价格可负担,也包括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成本可负担。Chakravarty  和 Pal(2010)指出普惠金融旨在使所有人,包括弱势群体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②。邢乐成和赵建(2019)则认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定价要在合理的区间,符合市场供需平衡的基本规律,维持商业模式的可持续。“金融”即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活动,而不是社会保障和财政活动。这就要求普惠金融要按金融运行规律开展,要符合商业规则和市场化要求,必须保证其以金融规律为基本要求的商业可持续③。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数字普惠金融本质上是借助数字金融服务手段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是传统普惠金融的延伸和现代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此,界定数字普惠金融概念之前,我们应当首先明确普惠金融的概念。通过前文文献综述可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对普惠金融概念进行了界定,我国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对普惠金融进行了官方定义。综合比较而言,本文认为我国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的定义较为全面、完整,且体现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采用该官方定义,即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智能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广度和深度,普惠金融服务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也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应当予以准确地定义。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界定为:以数字金融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这与 2016 年 G20 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GPFI)报告《全球标准制定机构与普惠金融:不断变化发展的格局》中的定义“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逻辑上完全一致。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范围,本文认为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也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新兴金融机构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就金融服务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包括支付结算服务、信贷服务、货币基金服务、保险服务、投资服务和信用服务等①。

3   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 26

3.1   相关基础理论 ................................... 26

3.1.1   金融发展理论 .................................... 26

3.1.2   普惠金融理论 ..................................... 31 

4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 54

4.1   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 54

4.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分析 ........................... 57

5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 69

5.1   研究方法 .......................... 69

5.1.1   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 69

5.1.2   Kernel 密度估计 ............................ 71

7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效应实证分析

7.1   研究方法

7.1.1   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理论最早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 1982 年创立。邓聚龙教授认为,在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多系统现象都可以视为灰色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对经济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得到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函数。此后,经过不断改进,灰色系统控制理论在灰色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也即灰色关联分析法,该方法研究各种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一致的发展趋势或者相似程度,能够研究不同系统中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关联性与变化趋势,通过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各要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在本文的研究中,该方法能够将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系明确化、实际化,从而确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灰色关联度的测算是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然后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来确定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而言,灰色关联度越高,表示两个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灰色联系;反之,灰色关联度偏低,表明两个指标之间灰色联系不强。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来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人力资本、产业机构、政府支持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灰色关联强度

金融论文参考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实体经济是一国的根基所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共生共荣、相互促进。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为支持实体经济包容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探讨也已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方面,尚未涉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协同发展视角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系统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两者协同发展状况、两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情况以及两者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也可以实现协同发展效果。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一是实体经济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实体经济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造金融需求;三是实体经济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资本和利润。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数字普惠金融极大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广度和深度,为支持实体经济包容性、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排斥问题;二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增长;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创业创新。

(2)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稳步提高态势。分地区来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地区、亦或是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均呈波动性上升态势,基本与全国协同发展水平演进态势保持一致。其中,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最高并且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次之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最低。总体上,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未来进一步提升两者协同发展水平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