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网络权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复杂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于突破性创新提升机制的理解,证明了外部关系学习与内部知识整合是企业提升突破性创新关键路径,进一步丰富了创新网络情境下的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视角,并为网络中的权力优势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创新网络已经成为企业捕获异质、新颖和互补知识,实现突破性创新的时代选择。
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主题。转换发展动力,革新发展模式,解决发展中不协调和失衡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离不开突破性创新。然而,2021 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第十四版显示,中国的创新联结(测量指标包括产学研合作创新、发达集群情况等)全球排名 32 位,落后于以色列(第 1 位)、美国(第 3 位)和韩国(第 15位)等技术创新强国。同样的,2021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的通知》指出,虽然科技创新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合作创新仍有不足,应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政产学研多方面力量实现融通创新。从微观上看,突破性创新是具有影响力,能够使组织发现新增长机会,甚至重新定义行业格局的一类创新[1]。企业作为突破性创新的主要市场主体,要想在动态发展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实现突破性创新,不仅要在既有生态位上捕获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更要打破组织边界,破除地理割据与认知思维锁定,通过创新网络(联合体)实现价值共创。
纵观全球企业,运用创新网络成功捕获异质、新颖和互补知识的案例不胜枚举。百度公司构建了以“开放能力,共享资源”为愿景的创新网络,包括汽车制造商、芯片公司、传感器公司、软件提供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 200 多家组织,从而,推进 Apollo 自动驾驶技术的探索和创新[2]。TCL 公司依托华星光电产业平台,通过技术合作项目的形式,联合印刷显示技术创新联盟等力量,实现多项显示技术和产品突破。IBM 公司通过聚拢客户、科技园区和云原生初创型企业等创新网络伙伴,获取不同行业场景的互补性资源,全面加速提升 IBM 在混合多云市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总的来说,企业运用创新网络能够获得诸多益处,比如,分摊研发风险、获取捕获新技术和新市场的进入机会、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弥合创新所需的互补性资源、技术与能力等。
1.2 问题提出
知识与关系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伴随专业知识分散、技术变革与市场环境动态性,企业跨越组织边界,与外部组织(如,供应商、客户、研发机构等)构建创新网络关系,谋求新颖、异质与互补性知识,已然成为趋势选择。但是,创新网络是区别于市场与科层之间的中间形态[25],内部存在大量异质性行动者,冲突与矛盾横亘,需要运用网络权力破除与异质网络行动者之间的壁垒,加速资源获取。然而,权力的运用给价值共创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挑战。由此,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网络权力运用对于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鉴于上述实践与理论背景的阐述,本研究在融合已有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资源依赖理论、权力-依赖视角、学习观、整合观等为基础,探究网络权力对外部关系学习、内部知识整合及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在不同网络关系治理水平下该影响机制的变动情况。具体来看,本研究围绕“网络权力如何影响突破性创新”这一基本议题,并从以下三个子问题来剖析和阐释:
研究问题一: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网络权力包含哪些维度?网络权力与其自身的突破性创新有何关系?
创新网络对于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非常关键。创新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技术与关系资源,然而并非所有网络行动者都可以动员这些关键资源。网络权力高的行动者在通常占据良好网络位置,具有良好的可见性[26],有利于企业整合网络中的互补性资源实现突破性创新。但是,权力天然带有操纵意味,将影响创新网络中的互动关系以及知识整合情况[12]。面对以上矛盾观点,有必要关照现实商业实践,重新梳理理论推导逻辑,剖析网络权力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深层次的关系。其次,尽管知识与关系两类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国内外研究者围绕网络权力做出了许多有益研究,然而,知识与关系推动创新网络中权力的形成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权力-依赖等,从知识与关系两个视角观察网络权力的类型,同时进一步探究其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必要。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创新网络相关研究
全球化浪潮与多维度的技术革命深刻变革了技术、市场和产业环境,给企业的创新活动创造机遇的同时提出巨大的挑战。创新过程的高度复杂性和因果模糊性促使企业已无法仅仅依赖单一知识源。因而,打开组织边界,以网络化的联结形式,开展协同式创新已经成为趋势。
2.1.1 创新网络的形成动因与构成要素
基于 Freeman 的经典论述,创新网络被广泛的认为是一系列创新关系的集合。在此网络中,战略目标为创新,而网络节点间的联结方式为创新合作关系[35]。从创新网络的表现形式来看,创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合作协议、产业创新联盟、校-企联合实验室、以技术合作为战略目标的合资企业等形式。现有文献就创新网络的形成动因已经做出了较多归纳。比如,Pittaway,Robertson 和 Munir [36]指出创新网络的收益体现在:分摊风险、获取捕获新技术、进入新市场的机会、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弥合创新所需的互补性资源、技术与能力、应对无法通过合约而保护知识产权时的情况。
在创新网络中,节点代表不同的行动者,而节点间的连线则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创新合作关系[37]。从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来看,网络节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商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7]。其中,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追求利润增长,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途径,因而企业被普遍认为是承担高度创新风险的主体,有动力构建、进入与维护创新网络。故而,本研究中的创新网络是指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其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智力资源与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网络中重要的知识源[38]。比如,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浙江双环传动等公司通过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合创新项目,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减速器中的瓶颈技术,成功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与封锁。
2.2 网络权力相关研究
长期以来,权力(power)一直被认为是研究供求二元关系、商业网络互动的重要视角[53, 54]。根植于社会网络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组织管理学者将“权力”概念引入组织,用于探究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与供应链管理中呈现的问题。进入 21 世纪以后,全球化的深入与知识分工专门化,研究达成共识:企业无法独自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其价值创造链复杂化走向价值创造网络,广泛依赖其供应网络、中介组织等共同来研究与开发、生产和向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41, 48]。权力研究拓展到企业间形成的网络。权力关系成为解释组织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梳理国内外网络权力文献,本节基于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规律,首先回顾权力的来源与理论基础,其次,界定网络权力的内涵、维度划分,然后聚焦权力视角下的企业间创新研究,采用逐层递进的思路回顾与分析文献。
2.2.1 网络权力的内涵、发展脉络和理论基础
网络权力研究起源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权力研究,几经演变拓展到组织管理领域。学者立足不同学科不同理论视角,对网络权力的概念与产生基础做出了丰富的研究。
Emerson [55]将权力的来源与实施扩展到个体与群体层面,从依赖视角定义权力,A 对 B 的依赖等于 B 对 A 的权力程度。权力虽然不易观察,但以一种可能性存在,可能被主体使用。他定义不平衡的依赖-权力关系为,A 对 B 的权力减去 B对 A 的依赖。结果可以是正数或负数,正数表示 A 对 B 的权力优势,负数表示 A对 B 的权力劣势。逐渐管理学者将权力引入到组织研究中。Liao [56]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权力是一方影响目标人的能力,是一个代理人改变或控制另一个代理人的行为、态度、观点、目标、需要和价值观的能力。管理者的社会权力包括奖赏权、惩罚权、合法权、参照权与专家权五类,不同的权力基础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和具体任务的影响程度都不同。Krackhardt [57]认为组织的权力基础由认知权力基础与结构权力基础组成。前者受到建立在正式和非正式结构因素基础之上的认知准确性的影响。而后者是指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的影响。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与初步研究框架 ............................... 53
3.1 理论模型预设 .................................... 53
3.2 案例研究设计 ......................................... 58
第四章 网络权力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制 ..................... 75
4.1 网络权力与突破性创新 .......................... 75
4.1.1 知识权力与突破性创新 .......................... 75
4.1.2 关系权力与突破性创新 ................................. 77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94
5.1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过程 .................................... 94
5.1.1 问卷设计原则 ......................... 94
5.1.2 问卷设计过程 .................................. 95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1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五章就小样本调研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为确保概念模型的检验是建立在坚实的问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就大样本回收的数据开展因子分析,并计算 Cronbach's α 系数、平均方差提取量(AVE)以及组合信度(CR)。
6.1.1 解释变量
首先,就网络权力(知识权力与关系权力)进行信度检验,计算 Cronbach's α系数,结果如表 6-1 所示。结果显示,知识权力共 4 个题项,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4,信度良好。删除某一条目后反而降低了原本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因此,判定知识权力的任一题项均不可删除。关系权力共 4 个题项,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29,信度良好。删除某一条目后反而降低了原本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因此,关系权力的任一题项均不可删除。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将网络权力、外部关系学习、内部知识整合、网络关系治理和突破性创新同时纳入研究模型。立足于资源依赖理论,权力-依赖视角等,本研究充分地就如何提升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这一议题做出探索。研究结论揭示了网络权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复杂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于突破性创新提升机制的理解,证明了外部关系学习与内部知识整合是企业提升突破性创新关键路径,进一步丰富了创新网络情境下的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研究视角,并为网络中的权力优势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总的来说,本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结论:
(1)网络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对突破性创新同时存在正面与负面作用。
网络权力是企业凭借其在网络中的相对资源优势所获得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参照徐可,于淏川和陈卫东 [9]、Benton 和 Maloni [58]、吴松强,孙波和王路 [73]、李宇和陆艳红 [278]、Teimoury,Fesharaki 和 Bazyar [297]对于网络权力内涵的界定,本研究将网络权力划分为知识权力与关系权力两类。233 个高新技术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知识权力和关系权力均与其自身突破性创新呈现倒 U型关系。知识权力是企业凭借其自身知识的高价值性、独特性、难以复制性等特性在网络中形成的对于知识活动及其相关决策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既体现了知识特性也展现了网络成员对其知识的依赖。知识权力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吸引和凝聚网络成员的新颖与互补知识,影响与控制网络中知识流动,使之向自身倾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另一方面,知识权力亦加固企业的知识创造路径依赖,巩固既有思维定式,增强知识创造路径依赖,抑制网络中的多样性,促使网络封闭化,最终不利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关系权力是企业基于社会关系纽带而形成的一种影响其他网络成员行为与资源配置的能力。关系权力同样具有阈值效应。适度的关系权力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吸引和凝聚其他网络成员,拓宽知识交易与合作的范围;凝聚网络成员进行高风险的创新活动;但是关系权力诱发资源诅咒效应,促使企业陷入创新路径依赖,另一方面维持关系权力亦耗费企业大量的成本。总的来看,网络权力增加带来的边际收益逐渐减少,而边际损失逐渐增大,网络权力对于突破性创新的提升这一议题上存在“过犹不及”效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