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建立“数理模型-实证分析”的理论研究框架,从数理模型推导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然后引入三类常见的科技金融支持到基础模型中进行推理,推导论证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深入地揭示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也清晰地阐释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机理。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寻求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式方法,就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深化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支撑力量必然源自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生产力发展有着思想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是我国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中国制造”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的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经济总量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目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我国低成本的优势以及人口红利都在逐渐消失;而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把持,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高端及核心制造业向欧美等国家回流的新趋势。在原有的经济驱动力受限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与资本技术的融合带来技术红利,与劳动力工作技能融合带来素质红利,亟需通过科技创新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大体量向高质量转型。面对造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诸多现实问题,科技创新是终极良方。
1.2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在本论文中,科技金融可以进一步界定为包括政府财政或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发展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金融支持活动。这一概念界定主要基于科技金融概念内涵和科技金融问题范畴两个方面。
科技金融概念内涵:尽管科技金融在国家层面已备受重视,现实中政府财政或金融市场上也有一些试点,但理论上的概念界定还较为宽泛。例如,有学者认为科技金融不只是传统金融业务为适应环境变化在功能和业务上的一种延伸,而是金融工作的深化,是利用金融市场为科技财富载体提供融资;又有学者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也有学者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和金融的融合,是金融体制机制发挥诱导作用,结合科技创新的特征,实现科技创新资本化,将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本文将科技金融概念界定为是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发展而开展的金融活动的总称。虽然金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有很多科技金融模式,但是我国的科技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实践中主要有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与反担保、重大战略专项金融产品、科技型企业科技股权设计等模式。
科技金融问题范畴:目前,从实践层面上看,科技金融角色在市场机制中快速转换,引发了一些值得探讨同时涉及科技方面和金融方面的问题。例如科技金融实践是科技实践层面的工作还是金融实践层面的工作具有实践上的经验价值;又如科技金融政策措施是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业务还是金融机构主导的市场化业务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中予以明确回答的。但是,本选题对科技金融的研究并不涉及上述问题,而是只关注于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这一最直观、最重要的理论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学者大多数认为,科技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科技创新,尽管他们关于科技金融的衡量指标存在差异,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大多数的回答都是肯定性的。科技金融主要包含两大部分:政府公共科技金融及市场科技金融,它们是研究的最主要的两个领域。
2.1.1 对科技金融能够并显著促进科技创新的研究
从政府公共科技金融角度研究的大量文献表明,公共科技金融补助是私人研发投资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刺激企业创新投资活动(Prescott,1998;Wang 2007;Hall & Maffioli,2012;Bloch & Graversen,2012)。Aerts & Schmidt (2008) 还进一步地运用非参数方法对比否定了公共金融补助对私人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指出受补贴资助的企业研发参与度明显提高,验证了公共科技金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产出以及研发强度具有促进作用。
从市场科技金融供给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众多学者包括 Greenwood & Jovanovic (1990)、alderon & Liu (2003)、Barbara Weber & Characteristic (2007)、Ang (2010)、Guariglia & Liu (2014)等针对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风险资本投资等不同供给的主体进行实证分析,都验证得出了科技金融实现支持科技创新的结论。而针对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两个不同程度的供给系统进行测算,也说明了金融市场能够显著提高研发投资的有效性(Chowdhury & Maung, 2012)。从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周期和过程入手,Nanda & Hodes-Kropf (2014) 研究得出快速发展而且开放的金融市场相对于发展平稳且相对保守的金融市场显然更能够促进科技创新。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研究起步相对稍晚,初期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对科技金融概念的研究以及以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传导框架做研究。而在 2012 年以后国内的科技金融体系的发展非常迅速且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明显,研究学者们开始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大部分都是基于各种视角利用不同年份的数据并利用同数据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对全国层面或部分区域层面或单个省市的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文件及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范畴:
第一个研究方向是梳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判定研究。其中包括两个主要的研究内容: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和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显著的研究。
第二个研究方向是对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作用的比较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地区科技金融创新绩效的测算比较研究和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分解比较研究这两个研究主线。
第三个研究方向是基于行业或企业层面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研究,从不同的切入点探索了作用及优化路径。
第四个研究方向是基于其他层面、视角或方法的对科技金融作用与科技创新的研究,其提出的结论和建议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3 科技创新基本模型分析 ...................... 25
3.1 基本模型的设定 .......................... 25
3.2 单一类型研发项目的企业收益和社会福利 ..................... 27
4 科技创新扩展模型分析 .............................. 53
4.1 扩展模型的设定 ...................................... 53
4.2 定额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 ............................. 54
5 我国科技金融支持的科技创新效应 ....................... 99
5.1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算 .................................. 99
5.1.1 基于 DEA 方法的效率测算模型 ............................ 100
5.1.2 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 101
6 基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分析
6.1 协同学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创新系统
协同学理论是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按照复杂结构方式、相互关联作用所构成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复合系统的内在有序结构作为具体分析对象。本节将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科技金融子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复合系统,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经济属性,但明显可见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中,它们之间还具有协同学意义下的正反馈性、有序性等良好的内在结构性质。
6.1.1 子系统定义与属性
首先,科技创新子系统涵盖的系统行为由创研团队、创新企业、专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主体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集合而成。相应地,为科技创新子系统提供资金支持的各类主体的金融行为,也就是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的各类主体的投融资行为构成了科技金融子系统涵盖的系统行为集合。
有效的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子系统得以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于任何创新行为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来说,金融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动力。从企业资金融通的难易程度很快能判断出其是否处于“陷阱”。从最基本的贷款到信贷,“信贷对于实现创新是至关重要的,金融是驱动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Schumpeter et al,1934)。另一方面,资金融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科技创新企业很容易掉入一个有想法没资金的科技创新陷阱。此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受到均衡状态的限制,而发生因“科技金融市场的缺乏和不健全严重损害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Hicks,1969)的结果。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本文建立“数理模型-实证分析”的理论研究框架,从数理模型推导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然后引入三类常见的科技金融支持到基础模型中进行推理,推导论证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深入地揭示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也清晰地阐释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机理。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国内 30 个省市区的数据,建立 DEA 模型,分析了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总体影响,以及细化分析了各类型的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效率起到的提升或抑制作用。此外,还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复合系统,并测算了我国 30 个省市区的复合系统协同度。还通过区异质性分析,明确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时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
(1)不考虑科技金融支持的数理模型中,企业为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自发在不同风险类型的研发项目上分配研发资源,在市场均衡中企业自发的科技创新决策是厌恶风险的,即企业在高风险研发项目上的研发投入不足,达不到福利最大化的最优决策投入水平。并且在市场均衡时,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多于决策层的最优决策,即科技创新市场上存在企业间过度竞争。这意味着市场本身无法达成使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的结果,也证明了企业的自发决策具有改进的可能。因此,应以科技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对高风险研发项目的资源投入;还应引导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留在产业内,避免由于负外部性引起的恶性竞争。
(2)在基本模型中引入三种常见的科技金融支持,分析每一种特定方式的科技金融支持使企业在面对不同风险程度的研发项目时改变原本的厌恶风险的行为模式。科技金融支持作用于科技创新的主要作用机制有三种:挤出效应、扭曲效应、影响产业内的企业数量。而不同的作用机制也导致三种常见的科技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差异性较大,同时不同的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果对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作用也不尽相同。相比而言,定额金融的间接作用难以持续且社会投入成本过大的情况,定比金融和科技奖励虽然也存在较大的社会投入成本,但是能够通过扭曲效应直接实现对自发科技创新决策偏差的矫正,同时达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的目标。因此,本论文也明确揭示了“科技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