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韩语论文,,本文希望通过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让更多赴韩志愿者教师关注到课堂教学中话语互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笔者希望用这篇文章,总结笔者近一年在韩国高中的教学生活,为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自己在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传播给世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因为地缘,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相互交融而又不断摩擦的特殊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中韩两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日趋紧密。在朝鲜时期世宗大王创造训明正音之前,韩国也一直使用汉字书写,自 1992 年韩国第六次教育课程时期政府将汉文课划做中学教育课程选修科目后,汉文被列为修学能力考试的第二外语,2004 年 11 月 21 日,国家汉办委托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在韩国首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①,2012 年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与中国汉办合作建立了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支援韩国汉语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则跟随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第二语言教学,尤其是针对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来说,由于缺少目的语输入的环境,可以说汉语课堂是学生唯一能够接触到目的语的地方,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非常的重要,在教师与学生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能直接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学习程度以及语言的掌握程度。其次,想让学生快速的在课堂上掌握教师所讲的单词意义、语法句式,少不了模拟真实语境的操练环节,而不断操练的环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最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期待程度,减少被动学习而产生的枯燥感,可以说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影响了海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关于韩国汉语课堂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教学法的探索,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则集中于协作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法的探索则集中于游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韩国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方面。关于韩国高中汉语课课堂话语互动的研究只在少量论文资料中简单涉及,且学者并未对此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级及内容
(一) 研究对象
韩国高中汉语课为双人双语授课模式,即在一堂课中由韩国本土汉语教师和中国赴韩的志愿者教师共同授课,授课方式笔者将在第三章第一节中进行详细的说明。韩国本土汉语教师授课多采用语法翻译法,且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用汉语进行互动,因此笔者选择中国教师为本篇论文研究的对象。为了客观的的展现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中师生话语互动的情况,笔者选择了 8 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课堂观察或对其汉语课进行录制,其中三位教师为研一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四位教师为研二学生有一定的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一位教师研究生已经毕业,之前已经在韩国担任过一年的志愿者,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以下是 8 位赴韩志愿者教师的基本信息:
(二)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师生课堂话语互动的情况,观察实际教学课堂并使用修改过的 COLT 量表对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进行分项记录、再结合课堂录音和视频的转写材料,对八位赴韩志愿者的汉语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真实的再现目前现阶段韩国高中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互动的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意见。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状况
(一) 课堂观察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学者对第二外语课堂观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至 60 年代的教师培训领域。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0 世纪 50 年代,学者将课堂观察研究运用于教育行业,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 R.F.Bales 提出了“互动过程分析理论”(1950)、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 N.A.Flanders 记录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过程,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了“互动分析系统”(1970)。Flanders 的互动分析体系也被称为“FIAC”或“Flanders 互动分析分类”,该分析方法将课堂上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以及沉默或混乱共三类十项,并对其进行编码,以此来分析课堂教学,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经修改过后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工具。20 世纪 70 年代 Flanders 的互动分析方法是研究课堂教学互动量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根据 Flanders 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Moskowitz(1970)以 Flanders 的量表为基础改编了外语互动分析量表(Foreig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alysis),即Flint 量表,是对教师培训反馈的一个量表。
Fanselow(1977)编制 FOCUS 观察表则用于语言教师培训,记录课堂内外的交际者、交际内容、交际媒介、交际目的等内容,同样也使用与课堂中的互动研究。
Patrick Allen、Maria Frohlich 和 Nina Spada(1984)提出以交际为向导的语言教学观察量表,设计了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Language Teaching),COLT 量表以交际性为指导原则,记录和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教师与学生的话语互动。被称为迄今“发展最为成熟”(Nunan,1992)的课堂观察量表”。②1995 年 Patrick Allen、Maria Frohlich 和 Nina Spada 对量表进行了重新界定①,细致的划分和解释了量表中 Part A 和 Part B 的部分,研究者可以更具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修改。随后 Nina Spada 在 1987 年对加拿大承成人学习英语的第二语言课堂进行研究,在语言教育上提供了研究参考。
第三章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现状考察........20
第一节 韩国高中汉语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20
第二节 课堂话语互动数据统计....................... 22
第四章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49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49
一、 教师语言使用方面............................... 49
二、 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 53
第五章 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教学建议........................ 64
第一节 重视教师输入的语言............................. 64
一、 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64
二、 强化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输入.................................... 67
第五章 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重视教师输入的语言
一、 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相比,学生缺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可以说汉语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接触到汉语的地方,志愿者教师韩语能力有限,学生中文水平低,虽然授课时有韩国本土汉语教师能翻译辅助教学,但大部分时间志愿者教师单独教学的情况,为了师生双方能更好的沟通,志愿者教师难免会在课堂上使用混杂语进行授课,所以在韩国的汉语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使用汉语、韩语、英语三种语言授课、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选择最简单语言和教师交流。
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强调“目的语教目的语”的原则,指出语言心理中占主导位置的不是思维,是感觉,而最有力的感觉是由音响表象所体现的,指出教师经常说目的语时,就起到了一个音响的作用,学生自然就会感觉到语言信息,并输入到大脑中形成语言系统。①笔者赞同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能使用目的语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赴韩志愿者教师在汉语课堂中可以少量使用韩语、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首先赴韩志愿者教师要明确的区分“韩语”和“英语”,对于韩国学生来说“韩语”是学习者的母语,Cook(2001)也主张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现单一地使用目标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障碍时,他们就应该适量地使用一些母语。他鼓励教师在核对词义、解释语法、组织课堂任务以及提供指导、维持训练、管理考试和进行课堂小组活动时使用母语。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少量使用韩语下达指令、解释授课内容或者是活跃课堂气氛;而“英语”则为“媒介语”教师应该避免在韩国的汉语课堂中使用。若赴韩教师志愿者习惯使用英语的口头禅则需要特别注意改正。
第六章 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对同期八名志愿者教师课堂实录的分析,加上笔者一年在韩国高中的汉语教学经验而撰写的一篇关于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中师生话语互动的论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秩序、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手段。目前针对英语国家对外汉语课堂上师生间言语互动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针对韩国高中汉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研究尚且不足,由于韩国汉语课堂授课采用的是双人双语的协作教学模式,且汉语教学中存在第三种媒介语的情况,具有特殊性,如果用传统的、针对英语国家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来分析和指导赴韩志愿者教学是行不通的。
所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加以笔者自己在韩国授课的感受、真实记录了八名志愿者的课堂实录,分析研究他们课堂上师生的言语行为以及互动的模式,发现韩国高中汉语课堂存在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教师语言使用混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注重教师的课堂语言、保持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创设丰富的课堂话语环境、尊重两国的语言文化、注重教学中的细节等五个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关于海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还很少,但每年赴海外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加,本文希望通过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让更多赴韩志愿者教师关注到课堂教学中话语互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笔者希望用这篇文章,总结笔者近一年在韩国高中的教学生活,为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自己在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传播给世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