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2-04-24 20:03:1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笔者通过分析各种文献资料,对于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对其内涵、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总结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彰显时代性。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奋勇拼搏的不竭力量源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中胡锦涛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爱国主义教育。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民族优良传统,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这一《纲要》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报国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和载体发生了一些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在新时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1.2 研究的目的

“爱国”实际上作为一种天然的自发的感情,大多数人将之视为一种不需要理由的情感,但是在当今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下天然的理由就不够了。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阐述,让理性思维相对成熟、对问题充满质疑的大学生对爱国有深入的了解,解决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的困惑,做到愿意爱国、自觉爱国。

以往我们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就会想到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理论灌输。本论文期望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其他路径,增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途径,使大学生都能积极地将爱国主义的意识具体化、生活化,真正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次,文章通过倡导合法合理的爱国理念,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理性爱国、文明爱国,用理性和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为时间界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目标,“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基于此,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

1.2.1 国内研究现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担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民族重任和历史使命。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其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状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术界对这一话题的研究也成果颇丰。在知网搜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词,搜索结果为 1912 条结果。当前国内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必要性、理论来源、基本内容以及具体如何教育等方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的研究,在学术界观点比较多,从多种角度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做出了解释。情感角度较为突出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该教材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概括为“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①有的学者从精神学说对爱国主义内涵进行表述,还有学者从关系范畴角度阐述其内涵,比如温英杰、刘树宏认为应该从关系质、系统质的角度揭示爱国主义的内涵。②综合学说角度较为突出的学者为吴潜涛和杨峻岭,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情系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同时又是一种行为准则体系,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支撑民族繁荣发展。③总之,近些年学者们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解释大多是在列宁对爱国主义内涵的阐述基础之上进行的。

在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方面,学者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些角度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及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学者吴桐、金昕,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鲜明的时代性,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在西方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西方国家发布不良信息恶意抹黑中国的影响下爱国信念出现动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越发重要。④强军峰,王国新,邵荣华通过对近几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调查提出时代的变化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面临挑战。⑤总之,当前学者们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研究大多从经济全球化、网络的发展以及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的角度出发,体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特征。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理论


2.1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各不相同。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为实现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新的时代主题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

2.1.1 爱国主义

“爱国”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形成的朴素情感,它超越了阶级与民族、超越了政党与国家,是个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思想观念,具体体现为人们对故土自然、文化、民族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爱国”相比较为系统。

“爱国主义”一词最初源于国外,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patriotism”为其英文,翻译为中文是“爱国心或爱国精神”。爱国主义内涵涉及多个学科,多种学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明确界定“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从字面意义来讲,爱国主义是由主观情感“爱”、客观对象“国”以及思想体系“主义”构成。“爱”作为一种情感体验,是行为主体“人”的一种情感态度。“爱”是人七情六欲中的一种,是人们对事物和人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爱是人的情感表达因此具有主观性,在对国家热爱中,这种主观情感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具有主观色彩的爱也要有理性的制约。“国”有两层含义,一是祖国另一种是国家。国家和祖国在日常生活中意义相同,但是特殊情况下两者又有所差异。“祖国”在《古今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①“祖国”具有民族性,是祖先生活的地域。在这片区域中包括江河湖海等自然因素、语言文字风俗礼节等文化因素、以及经济国民等社会因素。“国家”往往突出阶级性和政治性,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因此“国家”的范围小于“祖国”,“祖国”包含了“国家”中的阶级关系。爱国主义中的“国”也就是“祖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主义”概括为思想体系,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主张。“爱国主义”则是主体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由于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不同对爱国不同的主张和看法。


2.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践行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

2.2.1 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家发展处于关键战略期,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日趋接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越是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在这个关键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制约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要矛盾。脱贫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就业、医疗、住房、环境等关系民生的问题依然很多,就业困难、房贷压力、食品安全、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阻碍着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放眼国际,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的同时,国际竞争压力敌对势力仍然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任务依然繁重。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以实现人民幸福为宗旨的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新时代提高我国教育质量以及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兢兢业业,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①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即将进入社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肩负着实现这一理想的重任。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梦想的关键时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敢于追逐梦想、追寻自身的理想。孙中山先生在年少时便痛心于国家现状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声,周恩来总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两位伟人的毕生追求,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奋斗事业贡献终身。对大学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中国梦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中国梦以及自身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联,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原则..................23

3.1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23

3.1.1 培养爱国之情..........................23

3.1.2 砥砺强国之志.................................24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举措...................................35

4.1 健全爱国主义“三全”教育模式............................35

4.1.1 强化“三全”教育理念........................35

4.1.2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36

结语...............................45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举措

4.1 健全爱国主义“三全”教育模式

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及特征,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结合基本原则探究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爱国主义育人模式,提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4.1.1 强化“三全”教育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6 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布的“31 号文件”指出要将“三全育人”贯彻到高校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贯彻“三全”教育理念,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全员育人”指高校全体的教职工都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育人工作中来,强化自身的爱国主义意识与育人意识,在各个岗位中都承担起育人的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做好组织领导工作,以身作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为学生夯实爱国主义理论基础;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学习中、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加强引导;管理教辅人员以及后勤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产生着间接影响。不管是直接能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还是间接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高校工作人员都要树立爱国主义教育育人理念,强化“全员育人”理念。

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全过程育人”是指将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素质提升中,建立从大学生进入学校校门开始到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贯穿式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的情怀,强化“全过程育人”理念。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全方位育人”是指打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界限,充分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资源和实践载体,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协同教育。

“三全”教育理念应用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有利于形成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培育拥有爱国情怀高校人才的创新性突破。

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印发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也预示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做出新调整。

通过分析各种文献资料,对于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对其内涵、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总结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彰显时代性。通过阅读爱国主义教育有关专著、期刊、论文、报告等,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融入到论文中,成为本论文的重点论述内容;从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原则三方面入手,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新举措:在其理论教育模式中,借鉴“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范利用典仪、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要通过加强学校组织领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保障。

由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课题,加之本人的学术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文章深度有待提升,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不够透彻,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我会认真参考,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