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发现 J 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当中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村民主体意识缺失、环保部门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因此,政府作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主体,应当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在治理网络的构建、连接多元治理主体、促进责任机制的形成、提升网络的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好整体的指挥规划,跟进后续的监督管理。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生活垃圾
2018 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起草制定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中,对于生活垃圾的精准定义是“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法律法规中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与集市贸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等,这其中,居民生活垃圾以及街道清扫垃圾是本文中生活垃圾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厨余垃圾、炭渣、废弃纸张、废弃玻璃、废弃陶瓷碎片、废弃塑料、塑料包装、废旧家电、废旧衣物等。首先,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固体形态的废弃物,不包括生活污水等液体或者气体废弃物;其次,生活垃圾产生于居民日常生活起居或者服务之中,与农村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无关。
1.1.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目前,对于“垃圾治理”这一概念,学界并没有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不同领域的学者都曾经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出发赋予其一定的含义,但可以确定的是,伴随着我国目前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严峻性日渐暴露,相关的治理理论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这一领域当中。需要明确的是,“治理”区别于“处理”,相比之下,后者的被动性意味更加强烈,强调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治理”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管理,治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罗西诺(J.N.Rosenau)这样描述治理:它是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是一种有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①。治理在强调最终达到预期结果的同时,更加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多方的合作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内容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公共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愈发复杂化、政府管理所要处理的事务愈发增多,这种情况,是对于政府工作能力发起的极大挑战,很显然,政府组织体制中的传统官僚层级在新的时代之下已经十分不合时宜,单向的命令传输和任务完成机制覆盖的范围十分有限,仅仅依靠单一主体——政府,而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已经陷入了过度程序化和形式化的泥沼。政府对于公共问题的解决方式欠妥,越来越难以满足公民的期待,公共管理部门需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面对严峻的情形。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在《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部门的新形态》中提出:政府应当在保持原有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的同时,动员和吸纳更多的治理主体加入到公共事务的治理当中,构建起横向联结的行动网络,凭借这种全新的方式,帮助政府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增强其责任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政府管理工作的绩效。
1.2.1 网络设计
根据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在《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部门的新形态》中的论述,开展网络化治理、并且获得良好治理效果的前提即为形成一个全新的合作机制,必须要在明确治理目标的基础之上,搭建起能够使得多方主体参与的治理网络。这是网络化治理的开端,是排在第一位的首要步骤。第一,要明确特定“网络”机制的目标和使命。无论是围绕特定社会事务领域当中问题的解决,还是开创一种全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将会指明未来行动的方向,重要的是在确定了重要的公共价值之后,也要突破过往历史进程中的局限,跳出固定的思维框架,避免传统的办事程序操控来之不易的治理体系,应当按照所期待的成果来调整网络①。第二,要选择正确的网络类型。通过服务承包合同、建立渠道性的伙伴关系、形成特定的产品及服务供应链或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爆发而成立专门类型网络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网络类型。想要选择正确的网络类型,也同样应该做到,从当下治理网络所面临的任务开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资金状况、政府自身召集治理主体加入的能力、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以及政府的权威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治理网络的状态。
2 N 市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
N 市地处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位于松嫩平原中大、小兴安岭连接之处丘陵的过渡地带,毗邻大兴安岭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较低。J 镇位于 N 市西北部,辖区总面积 79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33 万公顷,林地 1.34 万公顷,草原 8533 公顷,水面 1120公顷。J 镇农业经济基础雄厚,农业经济发达,作为省级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大豆、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年产粮豆 10 万吨以上。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优质高油大豆示范区,是省级现代化农业生态示范区,机械农具力量雄厚,全场农业机械设备 930 台套,机械总动力 6.3 万千瓦。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奶牛存栏 7521 头,鲜奶年度产量达 13000 余吨。
J 镇下辖 10 个行政村,总人口 1.47 万,从 2010 年起,当地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到 2019 年底,镇内工业园区已入住企业达 18 家,包括面粉制造公司、奶制品加工厂等,带动下辖各个村屯就业人数 168 人。2019 年全镇实现工业增加值 516 万元,利润 123 万元。2019 年度,J 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636 元,相比于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高出 34.8%,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1.1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历史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以及国家以及省市层面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视,不同层次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和指导性质的文件相继出台,J 镇各村根据不同阶段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相应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活动,总的观察下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村民自行处置阶段。此阶段对应的时间为 2012 年之前,在此阶段之内,由于在国家层面上,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工作并没有专门性的法律法规,继而省市一级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对此提出细致要求。在这个时间阶段之内,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尚小,农村整体的生活水平还未得到提升,因此村民日常生活中生活垃圾的数量较少,种类也自然而然的是以有机物为主,大部分都能够实现自行降解,通过村民自行处理就能够解决。
2.2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2.2.1 村民对于生活垃圾治理关注度低
J 镇属于典型的种植型居民点,自 20 世纪五十年代建镇以来,从事农业劳作一直是当地村民的主要谋生方式,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模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几十年来,和商品经济之间关系并不密切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绝大多数都是可以自然降解的。在这一阶段,几乎全部村民的大部分吃穿用度来自于土地,最终也归于土地。因此,当地村民对于生活垃圾并没有明晰的理解和认识。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J 镇所在的黑龙江省种植业持续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土地肥力强劲,耕地面积广大,村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以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为主,都已经不是为了维持个人以及家庭的温饱,绝大多数村民都必须通过将粮食收成出售给粮食收购商的方式获得收入。而且,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农机设备,在农机设备的必备的维护和修缮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无法自己制作,必须在市场上购买,而且都会产生譬如橡胶、金属等垃圾。因此,当地村民与消费经济之间的联系相较于其他农村地区更加紧密,无法自然降解的塑料、橡胶等材质的工业产品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垃圾自行降解模式的运行已经变得越发困难。同时,作为偏远农村相关的环保政策推行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限塑令”在 J 镇的实行只坚持了不到 1 个月的时间,村民显然不愿意为环保购物袋付费。当地的便民超市,目前仍然在免费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而废弃的塑料购物袋也进一步增大了治理生活垃圾的难度。
对于 J 镇居民而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对于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建设发起了巨大挑战,而且也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但是在现实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之下,当地村民的反应却是麻木而迟缓的。城乡二元结构,对于中国农村的影响就在于,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在思想意识方面、物质生活方面、心理方面、获得感等方面和城市地区的居民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J 镇当地村民即使意识到了自己是生活垃圾问题恶化的受害者,也往往会认为“乱丢垃圾的行为不好,但是大家都这么做。”
3 N 市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22
3.1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网络尚未形成 ..................................... 22
3.1.1 村民不重视生活垃圾问题 ........................... 22
3.1.2 缺乏专业化环卫企业参与 .................... 22
4 N 市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29
4.1 推动形成多元治理网络格局 ................................ 29
4.1.1 加大对于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 ................................ 29
4.1.2 鼓励专业化企业参与垃圾治理 .............................. 29
结语........................36
4 N 市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推动形成多元治理网络格局
4.1.1 加大对于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
第一,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制度观念。进一步展开对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宣传工作,以最高的行动效率和最大的热情去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主动性,鼓励、支持、动员全体村民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当中来,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与此同时,J 镇政府以及各个村委会,要有意识地引导村民认识到,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过度包装商品等消费对于环境保护的害处,规定当地商户供应环保购物袋、号召村民多购买简单包装的产品。
第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展开宣传。线下的方式包括: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印制并且发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宣传单、在各个布告栏张贴形象生动的冬季生活垃圾处置攻略宣传海报等。线上的方式包括:利用村民内部的微信聊天群、朋友圈等平台大力宣传从源头处减少生活垃圾、并且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等问题的重要性、分享环保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等,同时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之中,绝对不能忽视各大网络短视频客户端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作用,比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在农村居民群体中使用率较高的应用软件。通过以上多管齐下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护氛围。
第三,政府要积极发动环保公益组织展开宣传。现阶段,J 镇现有的公益组织当中成员包括以离退休老人为主的团体、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团体,政府应当牵头,组建类型多样、行动力更强的社会组织,发动个体户、政府职员等,鼓励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到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当中来。
结语
本文为探索解决 J 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路径,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实地调研,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依据,提出通过构建治理网络、强化信任纽带、健全责任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方式,从而走出一条“政府主导、村民协同、市场参与、多元共治”道路的方案,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发现 J 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当中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村民主体意识缺失、环保部门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因此,政府作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主体,应当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在治理网络的构建、连接多元治理主体、促进责任机制的形成、提升网络的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好整体的指挥规划,跟进后续的监督管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真正实现并且拓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就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更为稳步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整治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打造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乡村。在全新的治理网络当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激发村民主体性,动员村民组织参与其中,与专业化的环卫企业携手形成共同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局面,不失为一条绿色、共享、和谐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