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日语阅读教学中的推广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27 11:59:1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日本留学生论文,本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是一次对于日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并且是一次有效的教学探究。为保证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2014 年 8 月,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为解决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被动式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缺乏学习的独立自主性等问题结合当前普遍运用的“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式教学的优点而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英文为“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被称为“PAD 课堂”①。“对分”顾名思义将“对分课堂”解读为课堂一半一半分离开来,这也是其最大的创新点②。教师用一半的时间讲授知识重难点,构建知识框架;学生用一半时间进行“内化吸收”,根据教师所建立的知识框架,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补充内容,完善知识体系。再将“内化吸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亮点的想法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表达出来,分享观点,集思广益,互帮互助解决难题。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上还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当堂对分即当堂内化吸收,课堂的一半时间归教师所有,在此时间段内讲授本堂课重点内容,再留出一半时间给同学消化知识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对疑难问题进行共同探讨,解决棘手难题,教师则走班督促学生学习,为学生解惑答疑;隔堂对分则除第一堂课以外,下节课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自主内化吸收过程放在课堂外,在课后的时间里阅读教材,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在自己的时间分配下,用最适宜自己的方法深入理解③。第二堂课教师直接将学生分组进入讨论环节。当堂对分的过程中教师监督学生进行内化吸收,即教师参与过程,并走班答疑解惑,保证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进行自我思考。在课堂上进行的形式比较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用;而隔堂对分中,学生的内化吸收在课后进行,时间和地点都自由,此过程中完全脱离教师,极大考验学生的自觉性,比较适合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用。

日本留学生论文参考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自我教育原则

自我教育原则最先由斯宾塞提出,斯宾塞认为“教育要获得成功,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以此减少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被动式接受的学习形式带来的弊端。”人类的进步并不是靠外部推动力,而是靠自我教育取得的。自我教育也是独立自主的个性差异性学习过程①。该教学环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化吸收环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自身的独立学习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且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延伸扩展发散思维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升华。掌握更具丰富的衍生知识,展现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开阔能力,符合自我教育原则。

2.思维能力原则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整理“亮考帮”进行引导,进而思考展现自己的成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看法与亮点,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留白的知识框架进行完善补充,体现了思维创作的作用②。同时“讨论”环节中,学生交流讨论对于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有一定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的养成。

3.知识生成性原则

认知主义最早由皮亚杰提出,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作用,形成关于学科知识的认知结构学习的主要目的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构建知识内容框架,列出“知识清单”,引导学生内化吸收通过框架补充自身思考过程中形成的新的内容,这也是课堂内容和衍生知识生成的过程④。通过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打破被现有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的状态,自主思考获得了更多弹性空间,生成新的学习发现,合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新的思想观点的生成与升华。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在发展中研究人的心理现象①。强调教学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全方位发展。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提高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掌握构建知识脉络的技巧,有条理地整合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②。教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发展性原则,构建知识内容框架,让学生结合自身思考完善补充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通过讨论环节,学生根据“亮考帮”提出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习不仅要完成知识目标,更要完成素质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尝试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日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去,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将得出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和测试卷前后测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讨论该模式在中职日语阅读课堂中运用效果。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

(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中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阅读动机有何影响。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中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

笔者选取浙江省平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高三(13)班和高三(22)班作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当,高三(13)班总人数为 32 人,其中男生 11 人,女生 21 人;高三(22)班总人数为 30 人,其中男生 10 人,女生 20 人。经前测检测,两个班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偏低,阅读水平不相上下,无显著差异,符合作为研究对象的条件。随机抽取高三(13)班为实验班,高三(22)班为对照班,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时,实验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则使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由笔者任教,对照班的老师与笔者年龄,学历,教学经验水平等都相当。教材和课程安排也保持一致,尽可能排除了干扰性因素,教学实验持续四个月。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实验法

本实验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前测,一次后测。测试卷设置参考日语等级考试(N3)。日语等级考试分为听力,词汇语法和阅读部分,单独的阅读板块为四大题型,前测后测试卷参考 N3 真题。阅读前测成绩数据运用 SPSS25.0 对比分析,控制无关变量验证两个班的阅读水平是否相当。实验过程中除教学模式为变量之外所有控制变量尽可能保持一致。课程教学实验持续四个月即一个学期,实验结束后再次发放后测测试卷对两个班级进行统一测试并收集成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教学法的运用下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验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否促进中职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阅读成绩提高。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实验前后发放两次问卷,第一份调查两个班学生的当前日语阅读动机。第二份问卷调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中职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的阅读动机水平转变情况。且为保证实验效果对比明显,第二份问卷的题目与第一份问卷设置完全相同。第一份问卷在实验开始前发放,第二份问卷在实验结束后发放。学习动机在心理学专业的分析涉及面较广,有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强化理论等。本实验的问卷设置则从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原因三维度出发,综合情况运用三点量表法设置,将选项分别设置为 A.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共 15 题。此次问卷利用上课时间集中组织进行,保证学生对此调查的重视程度,也增强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本次实验前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了 32 份和 30 份问卷,总计 62 份,回收 62 份,回收率为 100%。实验后同样在实验班发放了 32 份问卷,收回 32 份;对照班发放了 30 份问卷,收回 30份。所有题目回答率 100%,故问卷的可用率较高。通过对比前后测数据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中职日专生日语阅读动机的影响。

3.访谈法

调查问卷和前后测试卷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具有客观性,为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但运用访谈法能从主观性方面人性化地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新教学法对任课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有什么影响。实验开始前对教师进行访谈,目的是针对当前中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深入了解中职日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日语专业教师对采取新型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的看法;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的 9 名学生进行访谈,9 名学生分别在后测成绩为 0-20,20-40,40-60 这三个分数段中选取个三名,代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访谈过程中能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更多信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访谈,有针对性地了解课堂实施情况,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产生的影响。


三、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一)关于中职学生日语阅读测试的结果与分析..............................34

1.两班阅读成绩前测结果与统计...................................34

2.两班阅读成绩后测结果与统计.....................................36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53

(一)研究结论....................................53

(二)教学启示...........................................55

(三)不足之处与展望...........................................56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关于中职学生日语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1.两班阅读成绩前测结果与统计

(1)阅读前测两班的成绩结果对比分析

实验开始前,向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发放相同的试卷,考试时间相同。测试后进行成绩评定,通过 SPSS25.0 软件对阅读成绩进行统计,统计显示两个班的阅读成绩不相上下。参见下表:

日本留学生论文怎么写


由表 3-1 可知,实验班为 32 人,对照班人数为 30 人,两个班人数相差不大,分布较为平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阅读前测的平均成绩分别是 39.06 和 38.50,两者相差0.56。两个班级的日语阅读成绩相近,说明两个班日语阅读水平相当,且成绩较低,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基础,教学是媒介。学生,教师和教学共同发展。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修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面临的恒久的课题。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同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次关于教学的新的尝试,都是一次对于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累积的量变必然会出现新的质变。本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是一次对于日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并且是一次有效的教学探究。为保证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在两个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访谈法在实习所在的浙江省平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高三(13)班和高三(22)班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笔者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测试卷的成绩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使中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

实验开始前,笔者向两个班均发放了阅读测试卷,考察两个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测试卷成绩,并用 SPSS25.0 数据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班的阅读成绩无较大差距,且普遍偏低。直接印证了两个班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普遍偏弱的事实。再通过对不同题型的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两班学生在不同题型的得分上也无明显差距,解决各题型的能力也均较弱。教学实验进行了四个月,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又向两个班发放了难度系数相同,题型相似的阅读测试卷,对两班学生进行阅读后测,后测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且对比实验班自身前测测试成绩提高明显。同时,各题型的平均分也普遍高于对照班。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