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乌鲁木齐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15 17:13:5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案例将研究的当地多民族居民生活现状中,区域规划需求与可优化部分进行整合并整体规划,希望居住区以地区的自然地域特征、传统文化历史文脉与人文气质为基础,营造文化传承空间氛围。


1.国内外居住区研究现状

1.1 国内外居住区研究现状

笔者根据对历史文献的归纳总结可知,我国在 19 世纪就开始关注地域文化居住区环境建设,并探讨出人居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地域性景观、景观规划或建筑研究在学术方面,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吴良铺院士所著的《广义建筑学》、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所著的《反规划途径》、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和环境设计》、戴志中与杨宇振合著的《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等。

国际上主要有 1981 年 A•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和 L•勒费夫尔(LianeLefhivre)合著的《为什么今天需要批判性地域主义》、弗兰姆普敦(KennethFrampton)所著的《现代建筑 一部批判的历史》、査尔斯柯里亚(Charies Correa)所著的《当代乡土:唤醒亚洲 建筑的传统》等。

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国家文化以及文化和人口之间的差异,居住区模式也有所不同,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使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对具有地域特点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相关研究较少,国内关于具有地域文化的居住区学术研究较为全面,在实际案例运用中也逐步受到重视。

国内商品住宅市场的稳步发展,而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基本特征,“高需求,低供给”的劣质开发商终将被市场所淘汰,优质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影响居住区整体氛围,是提高住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对城市居住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的设计师与开发商,创作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居住区案例,如北京菊儿胡同改造、上海新天地、万科龙湖香樟林等等,这些居住区通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进行创造性地转化让笔者很受启发。地域文化在地产商业景观的开发中愈加重要,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的居住区也逐步受到更多的重视,建设新疆地域文化特点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对于环境建设者而言,设计出既能够满足开发商需求,又满足环境、居民的需要,产生极有效益的创造,是毕生的课题。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 案例地区居住区现状

乌鲁木齐具有西域人文风情的文化氛围形成得益于多民族人民在此世代生存扎根,城市景观也越来越国际化,建筑玻璃幕墙“以旧换新”,居住区景观也运用先进工程技术、高科技化的设施让居住区环境空间更加具有现代化,乌鲁木齐市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额一路上升,但大量的本土民居被拆除,传统的地域文化逐渐消失,所谓的具有现代风格但缺乏人文意识、文化关怀的“新型居住区”相继出现,适宜所在地居民居住、具有地域文化传统智慧、人文风情氛围浓厚的建筑与街道也离我们愈来愈远。笔者在乌市生活体验和设计公司实习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新型建筑与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未能充分结合,窗户较大引发“过堂风”冬季寒冷;墙壁厚度较小,导致建筑在夏季易被曝晒,水分易被蒸发;邻里之间人际关系薄弱,社区意识淡漠;还有通风、自然采光、人均绿化面积、场所精神、后疫情时代居民身心健康等等,未来城市居住区应将现代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解决未来居住区环境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探索未来城市居住区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2 案例居住区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基于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一个城市特有的地质特点、水体气候,不因外界而发生变化,这种生态情况被称之为地域因素。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决定了城市属性,城市整体地貌、地形、水体酸碱量、植物种类等等皆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变化。乌鲁木齐市是被称之为“峡口城市”,蒙古语音译而来,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它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南接准噶尔盆地,海拔 680 ~ 920m,整体城区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

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是:昼夜温差大,最热月平均温度 23.5 ℃,最冷月平均温度-14.6 ℃,日较差 10.9 ℃;空气干燥降水量稀少,市区年降水量平均 280 mm, 4 ~ 10 月降水比较集中;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 2076.4 h,风化严重,冬季寒冷且积雪持续时间长,年积雪日数为 136.1 d,夏季炎热呈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防御风沙和保暖避热是新疆当地居民建造住宅的首要要求,出现了新疆传统民居中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室内外活动区域处理手法,证明了新疆人民的建造智慧,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建筑师朱锫曾提出“城市、建筑都应该具有根源性,气候的、文化的根源性。”由此可见,地域自然环境因素是城市、建筑、景观等设计根源,乌鲁木齐市独特的地域自然因素为该居住区环境设计时所应考虑的第一要素。


2.2 城市空间布局与道路分析

随着近年来乌鲁木齐新的发展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定位为“一轴、双核、多心、六组团”。整体城市肌理呈现“束腰状”纵横交错、粗糙平滑、高低不平的纹理变化,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主要表现在地质结构、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表的色彩等方面。延续到居住区环境设计当中综合考虑,包括住宅建筑的排列组合方式、居住区路网结构形态设计、建筑轮廓、总体色彩搭配等等。因此,在居住区整体设计规划中,应保留乌鲁木齐市道路网络特点和基本肌理特征,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进行融合,充分展现该居住区独特的城市魅力。

在新疆地区人们在建造住所时常用适应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建筑材料,生土、石块、木料是他们常用的容易得到又经济实用的材料。它们坚固耐用、舒适独特的优点,在满足居民长时间居住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其中用生土材料制成的 30 厘米至 50厘米左右的砖墙具有较强的蓄热、隔热性,传热系数满足了居民对住宅空间冬暖夏凉的生活需求,具有“呼吸作用”。

对应以上建筑材料,新疆地域建筑形态主要有石块建筑、洞穴建筑、土胚砌筑等等,其中上栋下宇式、窑洞式、穹庐式民居建筑是新疆地区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在新疆喀什地区,当地居民用最普通的建筑材料,营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过街楼”,它的形成主要是居民随着家庭人口的不断增长,在有限的空间将利用最大化,既满足二楼居民使用又可供行人及通行使用。建筑向外建造,经过长时间不受限制、自由灵活的建筑营造下,形成了独具新疆地域文化特点的“过街楼”,反应了所在区域人们的构造智慧。


3 《“记忆 印痕”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9

3.1 案例区域建设需求及选址现状...............................................9

3.2 设计理念、原则及主题.....................................10

3.3 案例基于地域文化的居住区相关因素运用.......................................11

结论..............................18


3. 《“记忆·印痕”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3.1 案例区域建设需求及选址实地现状

本文案例设计将居住区规划为以新疆传统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居住区为目标。案例选址该设计区域位于乌鲁木齐会展中心主轴上,占地可规划面积 5.7 万平方米,交通设施便利,周围配套资源丰富。

本文提倡以新疆万锦公馆居住区为载体的另一点原因在于:案例区域临近奥体中心、红光山旅游景区、文化中心,区域人流量大,具有示范展示意义。案例旁是七道湾幼儿园更是具有教育意义。居住区的设计可扩大其传统地域文化知名度,创建引导外来人群的体验、感受的环境,打造体验式地域风情示范居住区。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结论

中国新疆传统文化是新疆人民的根与魂,本文的案例设计通过发掘新疆传统文化历史文脉对新疆城市居住区的传承价值,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以居住区“续接新疆地域文化,打造地域风情居住区”的建设目标,把新疆居民多年积淀的基于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的建造智慧和新疆场所精神传承给下一代的方法。在现在大部分居住区欧陆风盛行,程式化的设计也使得居住区丧失了自己性格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文化传承空间氛围的营造,让居民的记忆回归,体现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为设计宗旨,设计出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居住区。

案例将研究的当地多民族居民生活现状中,区域规划需求与可优化部分进行整合并整体规划,希望居住区以地区的自然地域特征、传统文化历史文脉与人文气质为基础,营造文化传承空间氛围。试图提出一套适用于当代城市居住区传统文化空间设计与再造,关注当代城市居民内心需求,让它既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积累与城市记忆,符合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符合当代城市化居住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创造性转化。笔者期待人们珍惜并合理利用那些自己和家人情有独钟的居住空间,随着家人之间的宝贵回忆慢慢积累,民族融合独有的“记忆”便会孕育而生,而这些空间见证着居住者的成长。在设计者精心设计的居住区小道上体验具有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多样生活场景,“邂逅”该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培养居民共同的情感。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建设者,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居住者能将在此生活的记忆留在心中。城市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不断被融入新鲜的血液,笔者在对新疆传统文化的实际调研中,被这座城市醇厚的地域文化所感动。何其幸运能够让笔者有机会去了解、挖掘这座城市的文化宝藏,希望能够尽笔者所学对当代城市居住区续接地域特色文化空间的城市建设作出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