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次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对于影响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因素进行了权重排序,结合排序结果以及业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借助于相应的优化改善策略与保障措施来确保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效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差异和区别,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与常规商业银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业务类型上。尽管农发行承载商业业务,也包括信贷交易业务,但是其许多业务与农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农民务农一直有补助,但是由于粮食价值持续走低,再加上小面积耕种的低利润率,往往无法养活全家人的开支。一些农民有想法扩大耕种范围,但是租地成本高,自己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于银行的帮助,农发行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最开始,农发行就为了满足农民需求而特别建立的银行。农发行在近些年来特别关注信贷管理,总行通过多年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执行率高、针对性强的信贷管理模式,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后起之秀。伴随着信贷业务量的增加,信贷风险也不断的增加,信贷风险质量控制的缺陷逐步浮现,包括有控制环节、风险评价、信息沟通、监督机制与风险识别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问题,这不但会对银行的业务类型、服务质量产生影响,也会对信贷管理的整个流程产生阻碍,成为限制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主要的农业产品包括小麦、大蒜、蔬菜,JN 市的农产品类型在整个山东又十分具有代表性,农业生产问题关系到国泰民安,也关系到本地民生建设,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话题。农发行 JN 分行最早成立于 1996 年,经过四次发展改革调整,目前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到粮棉油、水利、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领域,突出中长期项目的同时,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林业、水利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推动本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截至 2020 年末,农发行 JN 分行全市贷款余额为 185.9 亿元,不但发挥了政策金融的引导功能,也进一步展现了政策性银行的担当力量。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
信贷风险是指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银行无法足额收回债务人贷款本金,从而导致银行亏损的风险类型。张婷婷,彭振江(2010)在研究中提出,银行没有关注贷款企业的管理与资金流向控制,或者由于内部防控机制不健全、银行职员的制度落实不足等,都是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1]。蒋丽佳(2019)针对我国的银行风险管理整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将银行风险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分别是信用、市场、操作与流动风险,四种风险各自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综合影响时会带来更大的信贷风险[2] 。
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风险承担与防范能力,所以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核心。Hong Chen(2017)在研究中主要分析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识别与度量的手段,包括“6C”,“5W”,以及“5P”等等,认为这些分析与度量手段可以很好的适应大多数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识别需求[3] 。姚宇(2015)在研究中重点提出银行风险的防控需要基于四个环节,包括评估、类型识别、管理目标明确与风险监控[4]。Nasr(2017)认为,银行风险管理需要借助于结构化管理、风险识别管理、抵押品评估与经营管理制度的健全来实现,需要以全面、整体的战略思维进行综合管理[5]。
1.2.2 关于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
凯恩斯(2014)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提到了金融理论的构建问题。国家干预是西方农业政策金融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条件和基本依据[6]。查理斯(2016)在研究中提出,政策性金融应该以政策为先导,主要功能方向是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7]。弗兰克·诺里斯(2018)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现实的需求特征,农业政策性机构则是推动农村发展建设,满足农业基础的关键。一个国家的政策职能属性与持续发展属性,都需要基于政策金融性来体现,而政策性银行的使命,就是帮助国家发展产业[8]。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银行信贷风险相关概念
(1)银行信贷风险内涵
在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信贷风险总是伴随左右,同时受到内部、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更是成为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更好的研究农发行 JN 分行风险内控机制,引导并实现风险科学控制与内部管理,现就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理论介绍如下。
所谓信贷风险,实际上就是信贷业务办理、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因素导致最终无法收回贷款本金的情况,这是导致银行受损的主要风险因素。信贷风险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往往会具有萌芽期、积累期以及发展期特征,所以实施控制往往需要结合信贷风险的特征来入手[23]。目前,国际上形成了相对通用的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对于信贷风险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主要风险类型包括有市场、国家、操作、信用、流动性、利率等多种类型。
(2)银行信贷风险特点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面临供给侧结构化调整与改革的要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一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势必被市场淘汰,而互联网、房地产行业也出现行业萧条的情况,这些经济下行压力都会给银行信贷风险带来不小的影响。整体来说,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隐蔽性。信贷的不确定特征是固定的,在这个固定属性基础上,由于信用不足而导致的风险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二是客观性。只要信贷活动存在,那么风险就会持续存在,所以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三是扩散性。风险的存在往往不是独立的,具有可扩散的特征,也就是说,某一个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时,往往会引发关联的链式反应;四是可控性。尽管信贷风险不可消除且客观存在,但是依然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识别、预测与管理,进而做到最大程度消除影响和威胁[24]。
2.2 相关理论
2.2.1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自有安排资金的运用,是确保资产管理质量的先决条件。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显著降低资产风险,进而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转。资产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初,在 60 年代时,逐步被负债管理理论取代,但是其对于资产调配使用效率的论述依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商业贷款中,银行提供贷款是资产管理的先决条件,但是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款往往是无法避免的,如何通关资金周转来降低短期风险成为可转换理论最为关注的问题[31]。实际上,长期贷款需求的人越多,市场竞争就越激烈,银行通过长期、短期贷款搭配的模式,就更容易促进资本流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就需要面对更大的信贷风险。
负债管理理论基于资产管理理论,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银行领域的理论判断,其核心在于银行需要调整负债结构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在上个世纪中叶,这个概念提出后,许多银行迅速响应,使得信贷业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银行为了更好的占领市场份额,开始采取大量负债模式来提供借款服务,此时金融市场的市场容量快速增加,并且也使得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得到了扩充,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其中,存款理论强调存款流动性与贷款规模的合理性;购买理论关注资产的流动性与信贷额度的控制;销售理论则在综合前两者的基础上,采取了更为合理的平衡模式,强调金融产品销售与银行资金储备管理,以此来降低信贷管理的难度,确保信贷管理的科学性[32]。
第 3 章 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现状............................16
3.1 农发行 JN 分行概况................................16
3.1.1 农发行 JN 分行简介..................................... 16
3.1.2 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业务现状.................................16
第 4 章 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
4.1 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情况调查.................20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0
4.1.2 描述性分析................................ 21
第 5 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分析......29
5.1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29
5.1.1 建立递进层次结构模型............................................. 29
5.1.2 以两两比较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29
第 6 章 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与保障措施
6.1 农发行 JN 分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6.1.1 完善信贷抵押担保制度
结合上文研究中出现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抵押担保调查不到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根本来源,是管理者对于抵押担保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给予下级部门更为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确保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实行同部门连带处罚模式,确保每个月都能够进行一次清查,并将抵押担保的效果纳入到年终奖金当中。做好审核准入管理,尽可能降低贷前环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料不全、欺骗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基于抵押担保的要求,做好贷中与贷后的复审管理,从而尽最大努力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在制定全面完善的信贷抵押担保制度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确保规则的科学性与完备性,对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进行衔接,同时也要保证各自的分离管理,以三个环节的管理效率作为连接,针对不同的环节存在问题进行优化,以此来确保责任划分的有效性。确保抵押担保调查制度的同时,也要积极落实好执行工作,具体到每次抵押担保,应避免出现遗漏、疏忽,对于任何客户都要一视同仁,拒绝过后补齐等情况,抵押担保的财务价值也应该符合行内的标准,按照折率至少要覆盖贷款本息,最好达到 1.5 倍,做到应抵尽抵。同时也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财务主管等高管人员的信用进行调查,确保不会出现借款人无力偿还等情况发生,预防坏账。针对信贷经理与借贷者的关系,一旦存在利益输送情况,严格查处,确保信贷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次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对于影响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因素进行了权重排序,结合排序结果以及业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借助于相应的优化改善策略与保障措施来确保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效果,主要结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7.1.1 农发行 JN 分行的风险内部控制存在很多不足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领域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风险内部控制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具体到农发行 JN 分行来看,依然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如控制环境、风险意识、抵押管理制度等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主要体现在农发行政策性银行的特殊属性。
7.1.2 风险控制过程十分必要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领域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风险控制的需求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他政策性银行。风险控制本身属于企业规避决策风险的一种途径,借助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可以降低非正常损失,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经营活动的稳定性,这对于农发行 JN 分行而言尤其关键。借助于信息收集、人员意识培训与内控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效益水平,推动信贷风险管理整体质量快速提升。
7.1.3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农发行 JN 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需要结合权重因素的排序特征,一方面需要完善信贷抵押担保制度,以制度推动信贷执行环节的相互连接;另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善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最大限度的保持工作热情与创造力,以信贷人员的能力架构体系作为未来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基本条件。在进一步构建信息沟通网络架构过程中,则应该逐步形成内部信息长效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安全与信息沟通效率兼顾,为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评价的适应性,根据农发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以绩效考核作为切入点,落实好监督控制各个环节,提升人员的工作价值与凝聚力,突出企业文化,满足银行工作效率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各方面要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