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对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提升的探讨——以胶州市农村Z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3-02 22:26:1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和后期实验干预得出如下结论: (一)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总均分是 4.383,在价值认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目标以及制度规范的平均分均高于 5 分评量分的中值,可见农村小学的班级凝聚力现状是值得认可的。(二)在年级、性别以及是否是学生干部上班级凝聚力水平差异显著,但在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现状,比较在不同变量如年级、性别、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班级凝聚力水平的差异。进而利用焦点解决团体辅导,设计出有效的方案对凝聚力水平低的班级进行干预,提高班级凝聚力水平。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主要有两类:

 一、问卷调查对象

以胶州市某所农村小学 4-6 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笔者亲自到班级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 109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9 份,回收率 100%,具体情况见表 1.1。

教育论文参考


第二章  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二节  调查工具

采用王国强编制的《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该问卷用五个因素去测查班级凝聚力水平,分别是价值认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目标和制度规范。

制度规范:班级成员和教师协商讨论后制定班级的制度规范,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所有同学共同遵守。

价值认同:学生认为班集体与自己息息相关,以班集体为荣,愿意为班级和同学服务,日常的行为举止会考虑集体利益,为班集体着想。

班级目标:让自己的班级成为最好的班级,为了这个目标,全体成员同心同力,共同奋斗。 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有爱负责,学生对老师敬重亲密,亦师亦友。

生生关系:同伴友爱互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在题型分配上,价值认同 7 道题,师生关系 6 道题,生生关系 5 道题,班级目标 3 道题,制度规范 3 道题,共 24 道题。采用五级量分法,“完全不符合”计 1 分,“完全符合”计 5 分。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16,各维度的系数为0.562-0.836,信度较好。总问卷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是 0.664-0.875,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0.373-0.674,结构效度良好。此问卷的信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并且语言表述匹配小学生的语言思维水平,可以作为有效测量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的工具。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讨论

一、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的总体水平

测查五个维度的平均值(M)和标准(SD),了解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的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差异。具体结果见表 2.1。

根据表 2.1 可知,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总均分是 4.383,在价值认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目标以及制度规范的平均分均高于 5 分评量分的中值,表明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现状值得认可。同时,五个维度的得分出现了差异,班级目标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维度得分,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维度得分相对其他维度偏低,尤其是生生关系维度得分最低。

考核班级的优劣,班级凝聚力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关于班级建设,我国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及指导意见,学校和班主任更是意识到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班级凝聚力建设是紧抓不懈的,所以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较高。再者农村小学生年龄小,对学校、老师依赖性强,易管教,因此凝聚力水平偏高。存在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本次调查对象只选取了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班额小、师生人数少,人文情怀浓厚。

研究结果显示五个维度的得分出现了差异性,班级目标得分最高,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维度得分相对偏低,尤其是生生关系维度得分最低。笔者所在的区市近两年对教师实施“三定一聘”岗位聘任制,定岗定责后,学校教师岗位总数减少,又因为学校离市里远,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出于家庭原因外出挂职,导致学校里较多的老教师任教考试科目,在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上与学生的融合度不高。同时团体活动的减少也导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得分相对较低。


第三章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 23

第一节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思路 .......................... 23

第二节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 23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34

第一节  总结论 ................................... 34

第二节  主要贡献与创新 ......................... 34


第三章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第一节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思路

首先,设计一套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方案。其次,对班级凝聚力水平低的两个班进行实验研究。一个是实验班,进行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一个是对照班,不进行任何干预。在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中,有意关注性别、是否是学生干部在活动中表现,期待发挥团体辅导和焦点解决的双重优势。最后,实验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团体辅导反馈和访谈,探索焦点解决团队辅导对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提升的效果。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 Abraham  Harold  Maslow 于 1943 年提出的,后来理论进行完善分为了八个层级,由低级到高级的需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在群体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孩子而言,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监护人年龄大文化水平低,高级需要急需满足。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Counseling,简称 SFBT)是由美国短期家庭治疗的 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 及同事共同发展创办的,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许维素在《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一书中写到,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注重探讨来访者自身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寻求例外的成功经验,不追根溯源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聚焦目标和未来的美好愿景,用小变化促发大改变。本次研究将这一理论的相关技术应用于团体辅导方案中,使之达到短期内实现班级凝聚力提升的良好效果。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总结论

本次研究的群体是胶州市某农村小学的学生,以 4-6 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凝聚力水平低的五年级两个班为实验对象,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和后期实验干预得出如下结论: 

(一)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总均分是 4.383,在价值认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目标以及制度规范的平均分均高于 5 分评量分的中值,可见农村小学的班级凝聚力现状是值得认可的。

(二)在年级、性别以及是否是学生干部上班级凝聚力水平差异显著,但在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如下: 在年级上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存在差异极显著(p=0.000***,p<0.001),凝聚力水平六年级高于四年级,高于五年级,五年级的凝聚力水平最低。

在性别上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0*,p<0.05)。女生的班级凝聚力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在是否是学生干部上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差异显著(p=0.036*,p<0.05)。学生干部的班级凝聚力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

(三)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发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73,p>0.05),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是同质的班级

但对实验班进行干预后,实验班的班级凝聚力水平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p=0.001**,p<0.01),而对照班未参加团体辅导,班级凝聚力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4,p>0.05),研究结果证明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作为提升农村小学班级凝聚力水平的有效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