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格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目的国的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差距越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也相应越大。同时还发现: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亚西、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除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显性贸易壁垒”之外,贸易过程中的不便利因素也阻碍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在 Melitz(2003)模型中制成品关税降低 50%产生的贸易福利是传统模型的 4 倍;而关税和出口固定成本同时降低 50%产生的贸易福利却是传统模型的 30 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出口成本比降低关税更加高效[1]。由于贸易便利化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因此其作为一种更加高效的合作方式,已经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推动。2013 年 WTO 通过了《贸易便利化协定》(下称《协定》),这标志着全球贸易便利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此后,我国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世界主要国家陆续接受《协定》内容并积极履行相关条款,简化海关通关程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2001 年正式加入 WTO 以后,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仍来源于成本优势,并非出口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升级带来的附加值提升。上述出口竞争模式使得我国出口贸易极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波动以及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冲击。比如 2008 年以后,当世界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衰退时,我国的出口贸易增速也随之放缓。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局势受到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影响动荡不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2020 年初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际市场需求锐减。以上的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再者,目前国内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导致我国原有的成本优势被不断削弱。因此,以数量增长为主的贸易模式亟待转变。
长期来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不仅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及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更能真正实现我国出口贸易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结合上述背景分析贸易便利化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将帮助我国出口厂商抓住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好贸易成本优势,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应对未来挑战。同时为我国出口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建议,以期我国能够早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同时列出本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阐明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国内外文献综述。从贸易便利化的概念界定、测度方法及影响对象,出口产品质量的概念界定、测度方法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贸易便利化和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三章为现状分析。构建评估体系测算 2008-2018 年 40 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并进行跨国比较。同时采用单位价值法测算 2008-2018 年我国出口至上述40 国的产品质量指数并进行跨国比较。
第四章为影响机理分析。从出口产品需求和出口产品供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模型,解释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影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理并提出本文的 3 个假设,为后文的实证研究作理论铺垫。
第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构建面板模型验证非线性假设;然后基于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实证回归确定门槛值;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第六章为政策建议部分。根据实证结果为我国出口厂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供思路以及为我国出口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
2.1.1 贸易便利化的概念界定
贸易便利化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很多国际组织研究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并对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WTO 将贸易便利化定义为:通过简化和协调清关程序及法律法规、降低相关流通成本和贸易费用、开放信息沟通协商机制等手段,减少贸易程序,促进贸易自由。其他国际组织如 APEC、OECD 和 WCO 等也围绕贸易便利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与上述定义内容较为一致。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对贸易便利化进行了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定义。狭义的贸易便利化包括:贸易程序的简化,物流效率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广义的概念更强调法律法规的协调、沟通机制的建立、跨境支方式的简化、电子商务技术的使用等等,涉及贸易流程的各个方面。随着学者们对贸易便利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因素正在被加以考量。
2.1.2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测度研究
在明确贸易便利化范畴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度。目前主要有两种测度方法,分别是将单一指标作为代理变量以及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评价体系,分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层次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三种。
第一,用单一指标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如采用港口效率(Feenstra,2014)[2]、物流绩效指标(Marti,2014)[3]、出口需要的总天数(汪戎,2015)[4]、完成出口程序所需时间(王伟,2015)[5]、完成海关手续的效率(林琦,2018)[6]来表示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二,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目前 Wilson(2003)[7]的评价体系已经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学者们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一级或二级指标进行增删,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在不改变原有一级指标的前提下,仅对二级指标进行增删。如孔庆峰、董虹蔚(2015)将原有的12 个二级指标扩充为 22 个,引入物流及时性指数、政府清廉指数、法律解决争端效率指标、社会稳定性指数等进一步丰富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的内涵[8]。董银果、吴秀云(2017)在规制环境中加入新的二级指标,如官员决策的偏好性和经商环境,将原有二级指标增加至 17 个[9]。曾倩、曾先峰(2019)在表示海关环境的指标中加入腐败、贿赂与非常规支付等指标,在表示规制环境的指标中加入政策不稳定性与政府决策中的偏袒等指标,将二级指标扩充为 17 个,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评价体系[10]。
2.2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
2.2.1 出口产品质量的概念界定
质量的定义早期来自管理学领域,经济学领域对产品质量的研究开始地较晚。本文参考相关文献的定义,认为出口产品质量指的是出口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费用的特征总和。此处需要注意质量与技术复杂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质量强调的是同一种产品内部的垂直差异,而技术复杂度强调的是不同产品之间技术含量以及技术复杂程度的差异。
2.2.2 关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研究
早期学者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随着全球范围内出口贸易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被提出并且不断得到完善。目前主要的测度方法有以下三种:
1 关于贸易壁垒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许多学者就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有一定差异性。
关于关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Amiti(2013)研究削减关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关税下降对靠近质量前沿的产品质量起到提升作用,与质量前沿差距大的产品质量则被削弱[44]。汪建新(2014)、刘晓宁(2015)等学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45][46]。施炳展(2016)研究关税减让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认为关税下降后我国进口中间品的质量整体上升,导致厂商最终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并且该促进作用在经济集聚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47]。关税减让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也得到张沁(2018)和石小霞(2019)等学者的认同[48][49]。
关于非关税壁垒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郁鹏(2017)关注进口国配额和进口数量限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认为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有显著正向作用,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结构升级[50]。刘家悦(2018)关注环境规制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 U 型关系[51]。唐丹丹、阮伟华(2019)研究政府补贴的影响,认为政府补贴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且在高契约密集型行业中该影响最为显著[52]。谢建国(2017)、沈琳(2020)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认为反倾销会产生“倒逼效应”推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53][54]。高新月(2020)也认同反倾销会产生“倒逼效应”,且通过研究还发现反倾销对原先低质量产品的质量提升作用较大[55]。
第三章 贸易便利化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测度............................14
3.1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度......................................14
3.1.1 贸易便利化发展历程...........................................14
3.1.2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14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分析....................................26
4.1 相关理论基础...................................26
4.1.1 交易成本理论.................................26
4.1.2 需求相似理论.........................................26
第五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31
5.1 面板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31
5.1.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31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说明............................................33
第五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面板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1.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结合前文的影响机理分析,本文选取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出口目的国人均 GDP、GINI 系数、贸易条件指数、市场规模指数和犯罪率指数作为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基础模型设定见式(5-1)。其次,在基础模型中分别加入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的平方项以及贸易便利化和人均 GDP、GINI 指数、市场规模指数的交互项,构建的新模型如式(5-2)所示。
(1)出口产品质量指数。该变量衡量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本文借鉴李坤望(2013)[71]的单位价值法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进行测算。测算公式和测算结果前文已经详细列出,这里不再赘述。
(2)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该变量衡量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本文参考 Wilson(2003)[8]的方法构建综合指数评价体系。具体评价体系前文已经详细列出,这里不再赘述。根据前文对作用机理的分析,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为正向、负向或者非线性,因此预期符号不确定。
(3)人均 GDP。该变量衡量出口目的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由于每个国家人口数量不同,因此一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能简单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所以本文采用人均 GDP 来衡量。一般认为一国人均 GDP 越高,该国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越大,因此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作用,预期符号为正。
(4)GINI 系数。该变量衡量出口目的国收入分配差距,本文用 GINI 系数表示。一国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表示该国的极富裕人群越多,因此对于高质量的产品需求越大,越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预期符号为正。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测算并分析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以及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国别比较;然后从理论层面分析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并且结合理论模型提出本文的假设;最后实证检验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非线性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高收入国家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但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且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提升极大促进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2)贸易便利化主要通过“规模扩大效应”在需求端影响产品需求,该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在供给端影响我国出口厂商的生产决策和供给能力,上述两种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短期内主要为抑制作用,长期来看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3)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且受到出口目的国人均 GDP 的调节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具体来说,2013 年以前当人均 GDP 低于 1464 美元时,出口目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2013 年以后当人均 GDP 越过 2941 美元门槛值后,原先的抑制作用转变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4)从出口目的国层面来看,到 2018 年为止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印度、越南没有跨过人均 GDP2941 美元的门槛值,除这 4 个国家以外的其余 36 个国家人均 GDP 都跨过了 2941 美元的门槛值,这些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都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