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笔者认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不仅仅只是对贷款项目监督检查的一种工具,更是一种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对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中的绩效评价评估工作中,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上、评价评估工作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上、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建设上、绩效评价评估结果的合理运用上、评价工作质量风险控制上等很多各个方面都会不断进步,走向成熟,能将这项评价工作不断做得更出色。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998 年以来,我国国民财政支出投资规模快速稳步扩大,各种项目建设投资规模逐年快速增加。1998-2005 年,来自中央财政预算内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平均每年同比增长幅度达 27.4%1。2008 年,由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所引起的金融海啸的影响波及全球,对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金融海啸所带来的问题,我国决定通过投资项目刺激经济,投资数量达到 40000亿,具体内容包括支持保障性商品住房项目建设 2800 亿;重点支持农业三农项目建设 3700 亿;支持铁路、公路、机场、城乡公共电网 1.8 万亿;科教医卫卫生事业项目建设 400 亿;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项目建设财政投资 3500 亿;支持自主研发创新产业结构调整 1600 亿;地震灾后的紧急恢复灾区重建、重灾区1 万亿2。政府大力支持推进我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对于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摆脱困境,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善我国经济供给结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良性循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上马,民众不仅关心“政府花了多少钱”,也开始关心“钱花的效果怎么样”。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项目建设完成后的实际结果与政府建设该项目的初衷并不一致,有的项目建成后并不能达到项目筹建时预计的效果,也有项目在建设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导致项目无法完成。造成这种特殊情况的原因往往涉及各种方方面面,包括政策制度、机制、管理与工程技术等等,而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均处于关键地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相关人员解决问题。因此,为了提升投资效率、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标准是必要的。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政府组织的很多项目不断上马,投资总额也越来越大,使用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也越来越多。为了正确的对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建设结果进行评价,建立反馈机制,设立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建立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向各级政府、纳税人提供尽量准确的项目评价结果分析,使决策层可以了解到实际情况,提升投资主体的决策部署水平。开展国际金融组织绩效评价有以下作用:第一,考核作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绩效评价既要有具体微观的评价又要有综合宏观的评价,通过充分运用实际统计数据和科学手段来准确评价、分析贷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中的根本原因,从而使相关项目在工程建设管理效果和项目资金来源、使用、管理、效率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真实的客观写照;第二,监督指导作用。一直以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都由于自身缺乏明确的项目责任追究机制和有效的项目监督管理手段,普遍存在项目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制约着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的发挥。通过加强绩效评价,找到其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明确责任,确立绩效奖惩管理机制和定期追踪问责管理机制,促进提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资金的综合使用运行效率和管理效果。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为止,我国共利用了超过 7 家国际金融组织的国际贷款来支持我国各种项目的建设,其中借贷额最多的两家国际金融组织分别是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两者债务实际余额共计 339.45 亿美元,占我国政府利用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债务实际余额合计总额 361.41 亿美元的 93.93%,因此本文将以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为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出叙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资本主义出现的初期,就已经建立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最早对其展开研究的就是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两人。他们认为,如果在自由经济体制下的完全竞争情况中,社会的总效益就是由个人利益的总和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需要额外进行有别于市场的经济评价体制。如今,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中,他们在对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控制了政府的成本,同时也在企业的效率上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普世价值观的转变,绩效评价的侧重点也从单纯关注经济利益开始向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进行转变,平衡记分卡这一重要的绩效评价方式应运而生。1992 年学者 Robert.S.Kaplan 和 David P.Norton4选择了四项基本指标来建立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机制。同时他们都相关的每一个部门以及员工进行匹配,并且命名这种形式为平衡绩效计分法。这两位学者把平衡绩效计分法在多种项目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中进行实施。在进入新世纪后,绩效评价的各类系统理论体系和理论模型层出不穷,比如项目绩效评价棱柱体系模型、关键环节绩效评价指标(kpi)模型体系等。在这些新涌现的绩效评价方法中,有大量模型和方法局限于作为个体的员工以及完整的企业,但是此后伴随理论研究的增强,它们逐渐表现出其在一些短期项目或是长期项目的评价上的有效性。
2.2 相关概念
国际金融组织,泛指不以区域国家为限制的直接从事社会国际金融安全管理和协调国际金融安全活动的国际组织,他们通常可以直接协调不同区域国家在重大社会国际政治经济和国内金融安全事件发生中的实际行动,通过提供短期金融资金以直接帮助其他国家稳定银行利率。国际金融贷款项目具有一定的特许性,只有在国务院批准以及财政部提出申请,才能够被批准,所以通常认为此类项目一般由各级政府主导。绩效评价实施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实际上就是选取特定的指标、采用合适的方法、再根据实际的项目所面临的环境对国际金融贷款项目的评价目标进行相对科学、不含主观意愿的评价。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绩效是指在该项目当中,从事了怎样的活动同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市场环境下,可以对其能力进行反映。
同样,在绩效评价体系当中,绩效评价指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指标是评价体系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价时的多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些指标才可以更准确,更科学的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
第 3 章 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绩效评价现状..........................10
3.1 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现状.................................10
3.2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现行绩效评价方式方法.................11
第 4 章 对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17
4.1 绩效评价改进方法选择...............................17
4.2 指标体系设计........................................17
第 5 章 案例分析.........................21
5.1 案例简介........................................21
5.1.1 项目背景.....................................21
5.1.2 项目建设内容..........................21
第 5 章 案例分析
5.1 案例简介
5.1.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发展,H 省大型城市集中采暖供热系统基础配套设施的前期建设相对较为滞后,不仅难以完全满足用户用热量的需求,而且许多城市用户只能采用小燃炉或煤炉自行集中供热,可能造成严重的城市能源消耗浪费和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影响了城市形象,阻碍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本项目是H 省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的清洁供热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包括 H 省境内集中供热能力发展不足的 A、B、C、D 四个市。
5.1.2 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两部分:分项目 1 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由 4 个子项组成。分项目 2 为项目管理与机构能力建设。具体组成及建设内容见表 5-1。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作为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类,在其效果的绩效评价指标中,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在其绩效评价的整体框架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而对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来说,因为其对于人们生产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性,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就更加重要。本文对我国目前现行的绩效评价框架进行改进并用案例对其进行了验证,说明本文所提出的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能源类项目绩效评价框架的改进确有其作用,在进行类似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时对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的评价确实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目前我国绩效评价事业依然处于发展初创期,还依然存在绩效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评价人员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但是,随着当代我国广大民众和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大量的理论实践和逐步探讨出适合当代我国实际国情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改进,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的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不仅仅只是对贷款项目监督检查的一种工具,更是一种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对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中的绩效评价评估工作中,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上、评价评估工作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上、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建设上、绩效评价评估结果的合理运用上、评价工作质量风险控制上等很多各个方面都会不断进步,走向成熟,能将这项评价工作不断做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