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高校毕业论文,本文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运用综合学科理论知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进行了研究探寻,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很多方面都还显得十分“粗糙”和“稚嫩”,加之实践性较少,还需在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做好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的工作。
1.前言
1.1 选题的缘起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作用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给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②其内涵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扮演着关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和使命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官网公布的 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 4002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1.6%。①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快速,大学生的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关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②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使用好这个“主阵地”和“主渠道”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代表性专著主要有:张剑(1991)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语言艺术》、刘玉瑛(2000)著的《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和曹志刚(2011)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期刊论文,在知网以“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止 2020年底,共 256 条结果。相关研究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概念、原则、功能、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学理基础和实践导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呈现,除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普遍性原则和一般规律外,必定还遵循特殊的发展规律。因此,不能完全以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研究替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检索可见的最早成果是贾昌萍、卢城(2006)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浅析》一文,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专著出版,说明“体系化”研究还未开展。在知网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截止 2020 年底,只有 35 条结果。通过对研究成果和所搜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概念界定、存在问题和提升策略。在概念界定研究上,成果极少,大都较含糊其辞,薛超(2011)、罗先奎(2012)、贾昌萍、卢城(2006)等学者在概念界定上多以特征描述来代替概念内涵,鲜有给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确切的定义。如贾昌萍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浅析》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即鲜明的党性、思维的逻辑性、用词的准确性、阐述的生动性”①,就是以特征来解释概念。目前以朱琳、师婕(2015)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语言艺术》一文给出的定义较有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据受教育者和具体场合条件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巧妙运用富有创造性的、特殊性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理论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基本论域研究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内涵
概念的分析研究在学科研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黑格尔就说过:“在哲学中,如果想不用概念立论,那就没有参与谈论的权利。”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作为本领域研究的核心概念,至今还没有给予其一个令人信服的概念。厘清核心概念,对指导理论构建的思路和实践方向具有基础性作用。
目前对概念的研究要么是从宏观上给出一个“含糊不清”的描述,要么从微观上给出一个较为“窄化”的定义,其中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概念的要旨来进行界定。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解剖法”来对概念内涵进行层层分析,可以清晰呈现概念的主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理解,就可以从对“语言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念理解开始,然后叠加在一起进行理解,继而推进到“高校”领域来界定其内涵。
2.1.1 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特征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思想的载体,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但语言同时也附载着思想的转化表达。人的思想是无形的自我意识观念,表现为千差万别,在交流中要想传递出去,需要合理借助“语言”这种载体。但这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如语言能否完全附载思想,即是所谓的语言的“有限性”;还有,作为“我”的思想通过语言传递给“他者”,“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通过语言来理解“我”,这是所称的语言在被解码时的“障碍性”。更好的用语言传递思想,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对语言进行加工、修饰、包装,“语言艺术”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及。
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学界给出了很多的定义,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把语言艺术当作一种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或技艺,放在一种“工具性”视域来理解;二是指主体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与客体进行交流的活动,这是一种纯粹哲学思维指导下的表现;三是认为语言艺术是一种追求审美价值,运用语言实现交流的活动。当然,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意义,但大都限定在某一学科来理解概念,对概念界定有“窄化”之嫌。检索可见,目前对“语言艺术”概念界定较为全面的有刘玉瑛、郑晓舜、杜鹃三位学者。刘玉瑛指出,“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在造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而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般是指人们说话或行为要遵循的法则和标准,如“四项基本原则”,也可以指主体对事物或观点在总体上表示肯定,如某人原则上同意这套方案或策略等。基本原则可以理解为指导行为实践的总的精神和最高要求,它是调整行为关系的基本准则,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行为的社会性属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良好呈现,也需要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既然是语言艺术范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除遵循语言艺术表达的基本原则,还要遵循课程属性要求的特殊原则,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本身的特殊性,“政治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感召性原则”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遵循的基本原则。
2.2.1 教学语言艺术呈现要坚持“政治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每一位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并且贯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始终,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表现为“政治性”的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所担负的意识形态责任要求其必须把课程的政治性放在首位,其教学语言也同样必须把政治性放在首位。”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主旨就是让党和国家意志体现在大学生意识培养过程中,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向大学生宣讲好,使大学生思想意识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坚持坚定的“政治性”的表现。但现实中有些大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个别少数甚至固执认为这样的课程是“政治宣教”、是“洗脑”课程。此种情况的出现,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虑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吃透教材、深谙政策理论方针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特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将政治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把政治性“说教”转变为理论上的“说服”,用逻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征服学生,引导学生把坚持“政治性原则”当作一种精神追求,让科学理论之光照亮学生心灵,在教学中实现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中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相统一”,这其实也可以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上的“有棱有角”。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存在的问题…………………26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独特性”体现不足………………26
3.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在“坚定的政治性”上表达不足……26
3.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在“深邃的思想性”上表达不足……27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的基本路径…………………32
4.1“独特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呈现路径…………32
4.1.1 用坚定的政治性语言引导学生…………………………………32
4.1.2 用深邃的思想性语言赢得学生…………………………………33
结语………………………41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呈现的基本途径
4.1“独特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呈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疑承担着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义务。教学语言艺术的“独特性”标明语言风格不同寻常,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这种“独特性”最本质上是施教者在通过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基础上,兼具吸收特殊语言表达形式的途径来具体实现的。因此,能否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独特优势,上好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独特性”的把握是第一要义,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其教学语言艺术的路径呈现如何体现“独特性”,大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对施教者提供具体借鉴参考。
4.1.1 用坚定的政治性语言引导学生
政治性是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在日常授课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政治性摆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内容上熟练运用语言艺术,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使命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老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 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②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筑牢政治底线,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好“嘴上关”。
结语
研究教学语言艺术呈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保证,也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基础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将枯燥和抽象的理论化为生动和具体的知识,是一种让大学生容易接受并产生积极反应的教育方式。同时,只有通过语言艺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激励和调节等功能更好地发挥相应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运用综合学科理论知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进行了研究探寻,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很多方面都还显得十分“粗糙”和“稚嫩”,加之实践性较少,还需在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做好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的工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