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文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一、 从已有专业基础角度,国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大体分为四类。从邮轮旅游对岸上和船上各种人才的需求和邮轮人才培养机构输出的人才不能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我国邮轮业发展的角度,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和大量的研究,对我国开办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 126 所高校进行分析,梳理出了目前国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基于四种不同专业基础(英语、海事海洋、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梳理出了各主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特点和适用方向。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邮轮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邮轮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张言庆[1]等早在 2010 就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内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中国内地的邮轮旅游市场将存在巨大的机遇。”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邮轮旅游业已成为世界邮轮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2]。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影响到整个邮轮行业,使得邮轮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在不远的未来,邮轮产业必将重启,全球邮轮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3],邮轮旅游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邮轮乘务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
邮轮旅游涉及交通、休闲、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接待人才。据上海国际邮轮中心近年来研究表明,全球邮轮专业每年人才需求量在 22 万人以上。随着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缺口日渐增大。
高职院校是邮轮乘务人才的主要培养和输出单位,但目前,我国高校开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数量不多,发展缓慢,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及培养模式都不成熟,比如存在培养的邮轮乘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性不足等现象,人才培养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国共有 126 所高等学校开办邮轮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中所占比重较少,每年培养的邮轮服务与管理类人才数量在万人以内。很明显,从供给侧的角度看,国内院校目前的人才输出不能满足邮轮产业对邮轮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国内国际邮轮乘务和管理类专业培养现状和不足,结合案例学校已有的专业群基础,构建出一种更适合高职院校、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高素质综合型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究意义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门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5]。为此,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诸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文件,倡导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匹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应[6],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国家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拟新增或近年来已经增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这一专业。但每个学院的发展特色和专业定位都是不同的,要结合自身的特色,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较困难,不少院校都是照搬照抄或高度模仿其他院校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和专业特色。作者在分析国内已有邮轮乘务专业的高校培养模式基础上,对现状进行梳理和模式分类,分析总结出四种基于不同专业基础的各类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所在的山东信院为例进行研究。案例学校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现代服务专业群,该专业群内有开设了近十年的空中乘务专业、开设近五年的高铁乘务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专业群的师资、课程、实训等很多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在此基础上,学院于 2021 年新增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并正在积极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一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对邮轮旅游这一最新、发展最快的旅游业态进行研究[7];二是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会给乘务类相关专业的培养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丰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是通过对案例单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对高职邮轮乘务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实践探索和推广作用,具有直接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四是本研究指导下,将为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在建)及省内待建母港输送邮轮乘务人才,对支持地方及周边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独立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的陈列或堆砌,它是一个系统,包含人才培养的范式、标准、结构、思想等以及这些要素的合理构建,包含内涵和外延[8]。关于“内涵”,刘明浚[9]、 周远清[10]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下的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式;钟秉林[11]对概念进行了扩充,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和过程监控等环节,涵盖要素最全。关于“外延”,林玲[12]等学者又将其细分为“广义外延”和“狭义外延”两种。前者仅仅把培养目的及培养方式界定为人才培养模式,单独的一项教学活动就为定义为某种培养模式,培养何种人和如何培养,成了概念的全部内容。后者又过于宽泛,种种要素都被纳入其中,被界定成各种各类教学活动的总和。
在结合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个既定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的。本研究采用学者钟秉林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即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环节。
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
邮轮旅游是一种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的中高端度假消费方式,兼具旅游和运输多种功能,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游、购、娱、食、住、行等多元素的服务[13]。岸上的旅游观光以及船上的度假休闲是邮轮旅游的两大内容;如果从航程的远近或者航行路线来看,又细分为远洋旅游、近岸旅游、内河旅游三类。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首次纳入高职专业目录是在 2012 年,专业代码 520410。它的应运而生和国家邮轮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截至 2020 年,国内共有 126所高职院校开办该专业,总体数量较少,但发展势头迅猛。该专业基于国际邮轮的岗位需求,主要培养适应邮轮一线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能够用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为旅客提供高质量邮轮旅行体验的综合型技能型人员[14]。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相较于国内邮轮乘务专业起步晚、研究少的现状,国外在职业教育这块,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更充足一些。在人才培养这部分,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以下几种就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几类: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将企业作为主体,所谓的“两元”,其实是企业和学校的结合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质是一种现代企业学徒制度。需要说明的是,参与教育的企业也需要严格的准入资格和条件。Kristina Gensch(2014)[15]认为该模式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由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参与教学,理论教师是长期在职业学校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实训教师本职是企业雇员。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VET),被公认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具有创新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其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能力本位”。从整体框架的角度,VET 由三个部分组成:国家资格体系 AQF(AustralianQualification Framework)、国家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AQTF(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Framework)和培训包 TP(Training Package)。AQF 是核心,培训包 TP 是教学实施标准。VET 经过 20 余年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行业引领、企校紧密合作、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满足客户需求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评价等鲜明的特点,其教学理念、模式、方式方法等,是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高职邮轮人才教育改革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16]。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是澳大利亚通用的职业教育模式,也称为“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17]。TAFE 模式其招生没有年龄限制,从低到高提供 6 级证书,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学习方式进行灵活选择,学制灵活。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方向对应着专门的培训材料包,培训材料包中规定了等级形式及能力单元。
第三章 国际邮轮乘务人才供需分析.............................15
第一节 邮轮乘务人才供给情况分析............................................15
一、培养邮轮人才的院校分布.............................................. 15
二、邮轮人才年度招生人数及供给预测......................... 20
第四章 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27
第一节 现有邮轮人才培养模式调研..................................27
一、调研过程........................................ 27
二、调研小结..................................... 28
第五章 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7
第一节 案例单位人才培养环境分析............................................37
一、学院条件......................................... 37
二、环境分析......................................................... 37
第五章 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一节 案例单位人才培养环境分析
一、学院条件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有奎文和滨海两个校区。办学多年来,累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设有 6 个系,现有教职工 640 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81.34%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 126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331 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 72.86%以上。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申报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并得到批准于 2021 年开始规划招生第一批学生 30 名。因此,基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的适用性邮轮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培养方案的提出已是迫在眉睫。
二、环境分析
截至 2021 年 5 月,山东省内有 13 所高职院校开设邮轮乘务专业,济南 4 所、青岛 3 所、威海 3 所,潍坊 1 所,烟台 1 所,日照 1 所。从数量上看,省内和潍坊市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邮轮人才需求空间较大;从地域分布上看,绝大多数都是沿海城市,不仅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也相对超前,这对省内形成良好的专业认知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具体到山东信院,开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现代服务系设在山东信院新校区,位于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如图 5.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后期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工作的开展,本文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
一、 从已有专业基础角度,国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大体分为四类。
从邮轮旅游对岸上和船上各种人才的需求和邮轮人才培养机构输出的人才不能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我国邮轮业发展的角度,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和大量的研究,对我国开办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 126 所高校进行分析,梳理出了目前国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基于四种不同专业基础(英语、海事海洋、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梳理出了各主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特点和适用方向。
二、深入挖掘行业和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真实需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前提。
为了规避并解决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定位不明显、培养人员层次普遍偏低、专业高水平师资不完备、实训多与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资源共享等问题,需要多维度、多角度地不断深入,调研邮轮企业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建立通常的信息沟通渠道,将这些需求对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体现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来。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要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前期策划为基础。
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打造建构学习层次,掌握他们真正需要的专业本领,实现国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层面的教育目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邮轮服务岗位囿于一线基础服务岗和不能满足当前时代需求的现状,提升该行业的服务及管理人员素质,美化我国邮轮乘务管理人员的形象,促进邮轮旅游的快速复苏及良性发展,为我国邮轮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