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参与家庭作业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探讨--以 莱西市X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7 19:52:1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代写,本研究从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行为方式的问卷调查入手,探讨了影响父母参与的因素和父母参与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同时用访谈的形式探求父母参与作业的困惑,了解教师对父母参与作业的认识。通过调查显示:不同背景的父母参与方式的实施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参与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和培养自主性的父母,其孩子的学业成绩较好。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家庭作业”是由老师设定,用以在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当前基础教育中学生必须完成的校外学习任务之一[1]。美国教育研究员库珀指出,小学早期阶段家庭作业的首要任务是养成孩子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优秀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在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等方面面临着各种困难,这就必然需要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然而,有报告显示并非所有的参与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约一半以上的家长对家庭作业的参与起到了反作用,增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困难,反而引起学业水平的下降。

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辅导孩子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但因为自身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以及教育价值观的差异等,父母在参与孩子作业时表现出对倾向性。有研究证实,父母在参与家庭作业中采取科学的参与方式会对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小学是学生认知发展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的高度参与。

(一)“家庭作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家校共育势在必行。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当天知识,并加以运用。由于在家完成,给父母提供了参与孩子家庭作业的机会。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父母从作业中了解当天老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的学习重点,从而更好的配合老师;还可以和老师交流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另外,父母不仅要从作业中获取知识价值,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个桥梁,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媒介,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父母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实践困境

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家长层面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在父母参与教育的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教育焦虑”日益体现在“作业焦虑”上。腾讯教育曾经调查显示,多数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打过孩子,发过火,参与效果差,经常看到父母对参与的评价上出现过度参与、自我效能感低,负面情绪严重、亲子关系紧张等评论词。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父母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也遭遇困惑。很显然,父母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诸多原因导致父母参与家庭作业困难,比如,父母在参与作业辅导时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父母在参与辅导时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技能;父母缺乏信心,自我效能感低下等,都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不少学者提出父母参与教育对早期儿童成长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为子女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文化和物质基础,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参与家庭作业时是父母参与教育的最直接方式,可以共同确立目标,搭建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桥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了解父母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现实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父母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研究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行为差异和参与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提出更加科学的参与方法,提高父母参与的自主性,突出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中的重要作用,指导父母采取科学有效的行为策略,合理促进家校合作,有的放矢地为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2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父母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理论基础,给当代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有助于指导父母采取合理的参与方式,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和效果。国内对于父母参与的理论有不少,但是关于参与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理论还有空缺。本研究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实际问题,搜索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目前父母在参与家庭作业中遇到的困惑,尝试从参与作业行为各维度指标——作业支持、教师沟通、作业监督、作业辅导、培养自主性建立父母参与的理论框架,并对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做进一步研究,为建构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二)实践意义

1. 从教师方面来讲,本课题可帮助教师了解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困难困惑,以促成作业的合理实施,更好地指导父母参与家庭作业。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得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行为方式差异以及实际困惑,同时指出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父母进行合理有效沟通,从而完善家校合作实践体系。

2. 从家庭方面来讲,本课题帮助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目前,父母参与家庭作业引发亲子关系紧张的现象屡见不鲜。本研究探讨了影响父母参与家庭作业行为的因素,给父母提供了实施合理、适度参与行为的建议和方法,从理论层面为父母提供符合孩子心理的指导策略,唤起父母反思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减少亲子冲突,从而帮助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 政策制度方面,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数据,研究当前父母参与家庭作业中存在问题,并反馈给学校及相关的部门,为优化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提供方法,为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教育论文参考


第二章 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研究过程中,对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文章把“父母参与”、“家庭作业”“学业成绩”等核心概念做重点梳理。

2.1.1 家庭作业

目前对于家庭作业的概念界定学者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层面:从时间空间范围来看,家庭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任务 [8]”。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作业应该是学生在家庭中完成的学习任务。二是从作业的功能层面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业成绩起着重要作用 [9]”。同时,“家庭作业是学生主体性前提下,巩固知识和发展技能,培养自主和自控能力[10]”。从这个层面来看,家庭作业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口头的、书面的、实践的,这既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业成绩,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对家庭作业的概念梳理,笔者认为: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要求其在家里要完成的学习实践任务,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也涵盖与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其形式既可以是书面性也可以是实践性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并加以应用,最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促进家校沟通的合理开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1.2 父母参与

“父母参与”即狭义上的“家长参与”。在国外研究中,“家长参与”一开始主要指“家长以榜样和支持的方式养育子女,向子女传授一定的道德标准和技能 [11]”。在近现代,更多研究这样定义家长参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及这种期望的传递 [12]”,或是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学习活动的监控和辅导。

国外学者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对“父母参与”进行界定。第一种是父母参与教育的范围,第二种是父母参与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所有跟孩子有关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父母的参与,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在学校、社区或者家里参与孩子教育活动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资源,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尤其是提高孩子当前的学业成绩。

国内学者在本土化父母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父母参与概念。主要可以分成三类。(1)从范围来看,“家长参与”是“任何足以让家长加入教育过程的活动形式,不仅包括参与学生校外的具体指导 [13]”。(2)从前提来看,“家长参与”应该是“家长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教育者相互配合共同对孩子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14]”,(3)从家校合作的关系来看,“家长参与”应该是“一种在家校资源共享、目标一致的教育性互动过程,在学校教育力量的引导、促进和支持下,家长将自身即家庭资源向学生倾注的过程 [15]”。


2.2 相关理论

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研究有多种学科的研究视角,结合本研究的实际内容,笔者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作为基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小学阶段(6-11 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段时期,父母正确科学的引导会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等能力的发展,在学业水平上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动机维度结构框架是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出发,以教育心理学认知动机理论作为基础组织;从认知动机自我效能感理论来看,父母参与的方式和频率受到自我效能感高低的影响,这与自身教育水平限制有直接联系。下面对这两大理论基础分别进行阐述: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不是单受遗传或者环境的影响,起重要作用的还有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还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持续重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或线性增加,并且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鉴于此次研究的是父母对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参与,所以这里只说明皮亚杰理论中的第三阶段(6、7 岁——11、12 岁具体运算阶段)。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思考特定问题的逻辑方法,但是他们抽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可以对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减少自我为中心的交流,表现出很明显的社会化趋势。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认知发展阶段特征的划分,充分说明了思维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每个阶段的发生都是不可逆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特征。这要求教师和父母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儿童知觉发展法则,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采取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或者参与方法,任何违背孩子认知发展规律而进行的父母参与方式都会起到反作用。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父母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 15

3.1 研究对象...........................................15

3.1.1 研究对象选择.......................................... 15

3.1.2 研究对象分析......................................... 15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34

4.1 研究结论.....................................34

4.1.1 学生年级越高,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频率越低..............................35

4.1.2 父母的参与与学业成绩不成正比..................................36

结语........................................42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莱西市 X 小学父母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4.1.1 学生年级越高,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频率越低

学生年级不同,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频率得分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学生年级越高,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频率越低。究其原因:

(一)小学低年级,家庭作业主要以语文的写字背诵,数学的简单计算与运用为主,内容简单易监督,加之这个时期的孩子适应性相对较弱,父母的参与效果较好,对成绩的影响也立竿见影,父母的自我效能感强,参与度相对较高。

(二)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对于自己的作业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加之父母也希望孩子在家庭作业过程中有一定的自主能力,父母适度放手,参与频率下降。

(三)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理念的限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科增加,知识的难度也加大,对父母参与的学科素养以及参与策略都有一定要求,这时候父母的自我效能感相对偏低,参与的频率也随之下降[17]。

(四)校外辅导机构削弱了父母的参与。校外辅导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销以及网课的盛行使得父母过分依赖校外教辅机构,这也是造成父母参与频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主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备受推崇,特别是随着目前孩子接触世界的机会逐渐增多,阅历也不断丰富,孩子越来越独立,希望在学习时有独立的空间。同时现阶段孩子又处于成长的发展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塑造的关键期,所以父母的参与动机普遍十分积极,对教育成功有着很高的期望,特别是孩子的学业成绩成为父母参与的最大促动因素。而在父母的参与过程中,父母的参与行为普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本研究从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行为方式的问卷调查入手,探讨了影响父母参与的因素和父母参与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同时用访谈的形式探求父母参与作业的困惑,了解教师对父母参与作业的认识。通过调查显示:不同背景的父母参与方式的实施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参与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和培养自主性的父母,其孩子的学业成绩较好。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切实帮助父母了解参与行为的多样性和制约因素,解答父母参与家庭作业过程中的困惑,为科学有效的实施参与方式提供策略;同时帮助学校更加深入的了解父母参与的真实动机和参与的不足,搭建一座家校共育的沟通桥梁,以提高成绩为依托最终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