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困境求生——徐水县内贸局搞活经营纪

发布时间:2011-03-10 14:01:50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独辟蹊径困境求生——徐水县内贸局搞活经营纪
代写职称论文: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我国县办国合商业,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企业经营步履维艰
独辟蹊径困境求生———徐水县内贸局搞活经营纪实历史
进入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我国县办国合商业,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企业经营步履维艰。面对困境,许多企业束手无策,一筹莫代写职称论文展,甚至坐等破产、倒闭。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北省徐水县内贸局领导班子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束缚,他们在分析形势,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与优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从而使企业走出了一条困境求生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1995年,全县内贸系统完成商品购进15683万元,同比增长422•1%,商品销售完成16960万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利税331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在保定市商业及物资系统中名列前茅,增长速度在整个河北省贸易系统中也位居前列。
一、调整方向面向市场徐水县内贸局成立于1994年8月,由原商业局和物资局合并而成。1993年,在全国县办国合商业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徐水县的国合商业系统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全系统所创利税从1991年的100多万元下降到了10万元,多数企业出现了亏损。作为县商业局主要下属企业之一的人民商场,经营仅仅43个月,亏损额就达到了46•5万元,相当于吃掉了商场的二层楼。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新上任的商业局局长刘福生忧心如焚。为了探寻全县国合商业不景气的原因,找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他带领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到系统内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广泛的调查与分析,他们认为目前国合商业之所以不景气,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合商业中的多数企业没有能够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和转变经营方向,经营方式不灵活,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引导这些企业彻底打破原有的经营模式,把经营方向转变到适应市场,面向市场的方面上来。为此,他们经过认真的研究,确立了在新形势下发展国合商业的思路:改变旧的经营方式和经营项目,根据市场需求,拓展新的经营渠道,什么赚钱干什么。根据这一思路,他们首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原有企业进行了改组、改造。如根据人民商场的经营状况,调整了经营项目,将其改建为歌舞厅,当年就扭转了亏损局面,并实现利税14•8万元。为了使各商业企业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他们帮助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变不合理的经营方式,调整和改进工商关系,大力开展名优特新商品的经销、代理活动,以商品优、品种全占领市场。经过努力,全系统与近千家工厂建立了业务关系,从厂家直接进货的比重达到80%,经营品种也扩大到万种以上。同时,他们还引导企业注重商品的系列化经营,注重高、中、低档商品的合理化布局,把着眼点放在适销对路、扭亏增效上。如糖酒公司以宣化钟楼啤酒为突破口占领本地市场,全年销售3500吨,还抓住中低档名牌白酒销售好这一特点,与宁城老窖、沙城老窖、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锅头等酒厂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全年销售白酒1100吨,百货商场经过装修后,加大管理力度,上花色、上品种、上档次,销售额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他们还引导所属各商业企业转变经营作风,大力开展商品促销活动,引导企业积极采取送货上门、预约订货、下设批发网点、增加营业时间等形式扩大和强化销售,还鼓励企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借以促进销售。
二、开辟新路绝处逢生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发展和壮大县办国合商业,徐水县内贸局还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抓住机遇开辟新的经营门路。他们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论证,认为经营废钢有利可图,前景看好。一是有资源优势。徐水县经营废钢已有多年历史,仅崔庄、陈庄两地市场就已容纳废钢10万吨左右。二是市场需求量大。徐水县周围城市的几个大钢厂都需要废钢原料,仅天津钢管公司一家年需废钢就达30万吨左右。三是有广泛的人缘、地缘优势,易于建立贸易伙伴。徐水县地处京广铁路沿线,交通发达,并有较先进的通信设备,环境比较优越,为废钢占领京津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他们在深入废钢购销户调查时,还了解到个体购销户在经营过程中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首先,由于经营废钢须办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许多个体户证照不全或无证照,经营中受到公安、税务等职能部门的限制;其次,个体经营户在用户和厂家心目中信誉低,一些厂家不愿与个体私营户打交道或做零散生意;再次,个体经营户缺乏信息和销路。综合多种有利因素,原商业局领导抓住机遇,研究决定与物资局联手合作共同创办徐水县废旧钢铁总公司,并由刘福生担任董事长。公司组建一开始,由于国家银根紧缩,资金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了挺过资金难关,刘福生带领公司职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他们先是求得县政府支持,由县财政拨款20万元,后又通过各种关系从县外贷款10多万元,还以个人名义向私人借款60多万元。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使公司拥有了近百万元的流动资金。公司运作之后,又遇到了货款拖欠的困扰。由于货款不能及时到位,公司的正常业务难以开展。当时公司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天津大无缝钢管公司,为了及时要回货款,公司负责人和业务员多次跑天津,与该公司有关人员反复接触,终于取得了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天津大无缝钢管公司决定对徐水废钢公司实行特殊的“银行承兑”优先返款方式,加速了废钢公司的资金周转。为了保证公司高效运营,废钢公司的机构设置从一开始就力求精简、高效,公司下设业务科和3个分公司,业务科4人,每个分公司仅设两名业务经理,全公司管理人员仅有10人。公司内部实行了质量责任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把关制度和规定,实行监装监卸。3个分公司经理严把废钢的质量关,装卸车严格监督检查。为了避免在废钢运输途中掺杂使假,保证废钢质量,公司还组织个体户集中送货,实行派员押车,对不按质量要求购销的个体户严格罚款,从而使废钢公司的信誉大为提高,公司作为一种纽带与天津大无缝钢管公司及徐水县50多家个体购销户构筑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巩固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废钢公司不把贸易对象局限在某一个大厂身上,他们在与天津合作的基础上,又与邯郸、石家庄、保定、首钢等钢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关系,拓宽了废钢经销领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业,徐水县废钢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1994年创利税50多万元,1995年达到300多万元,到1996年预计可达到5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一个以废钢为依托,以近百个购销户为载体,以周边大中城市钢铁企业为销售对象的颇具实力的流通企业,成为徐水县内贸系统的支柱,为面临困境的徐水县内贸系统注入了活力。
三、扩充实力规模经营废钢公司的创办为徐水县内贸系统的经营开辟了一条新路,但原商业局领导没有就此止步,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合商业,重振县办国合商业雄风,他们又积极抢抓机遇,不断扩大自身规模与实力,大力推进集团化经营。1994年,由于多种原因,县物资局破产,刘福生局长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次机遇。面对重重压力,他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果断拍板决策,接收了原物资局的烂摊子,正式成立了徐水县内贸代写职称论文局。这不仅为县委、县政府减轻了原物资局职工就业问题的压力,同时也使自身的实力大大增强,为实现集团化奠定了基础。进入1996年,他们在废钢公司的基础上,又正式组建了徐水县废钢集团有限公司,并成立了中国华北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下半年即可开始运作,预计年内可实现利税100万元。他们还准备与天津大无缝钢管公司合作,投资组建废钢加工厂,建成后每年可创利税1000万元,并成为天津大无缝钢管公司最大货源供应基地;与中国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联营组建中国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华北公司废旧物资设施回收拆解中心;并初步议定在内蒙古集宁市组建徐集废旧物资设备加工厂,公司的经营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责任编辑:代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