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出家,勇敲专家门
新中国审计机关成立初期,调配进机关的人员异常杂从工作性质来讲,职能最接近的要数从财政税务部门调配的人,专业最匹配的要数从事过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进人审计机关是条龙,其他各色人等就只能算是鱼。鱼龙混杂进人审计机关是当时人事特色。本人有幸“鱼贯而人”,1986年成为审计队伍的一员。
进入审计机关之前我从事的是地质勘探专业,几年以后转道粮食部门当保管员。跨人审计门坎连借贷记账法也全然不知是什么含义,可想而知怎么去审计别人,相形之下低人一等自觉汗颜。1986年冬季组织上派我去江西大学参加审计基础知识强化培训,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审计机关有一大批“鱼贯而人”的人,起点低并不可怕:二是审计是专门学科,并非其他专业学科可以涵盖得了的,无论谁进来都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把握。由此树立和增强了我从事审计一做好审计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打通由外行到内行成专家的唯一路径。
1987年结合自身的特点,我利用远程教育上电大学习财务会计专业,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大专水准的中文、会计理论知识学习,掌握了实践操作技巧,基本上能在审计岗位上摸爬滚打。1989年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我没有能够获取一称半职。但我深知审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职称的份量非常重,职称就是资格,我神望获取审计专业技术职称。1992年国家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制度,我一举中的,考试检验了我多年来的学习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敢拼才会赢.我感到欣慰审计师资格的取得,使我的工作如虎添翼,于是乎成为局机关的业务骨十,经常主审大型的审计项目如电力、电信、银行、财政;解读疑难问题,如帮助司法机关破解经济案件的疑点。在工作得心应手时,我并不自满,并不沉醉于中级职称可以受用一辈子的境界,虽然实践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但我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却不能从宏观层面上利用好审计成果。为了培养自己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洞察未来的思维能力,更高的要求自己,于是我广泛涉猎宏观经济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财政理论、金融理论、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精读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师的必备知识,仔细推敲其实务案例,从中吸取养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1999年高级审计师资格在我省试点考试,我因故没能参加,但高师资格考评制度的实施激发了我更大的学习热情,也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敲开专家门,成为专家人。2002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正式面向全国推开,我踊跃报名,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阅读考试参考用书。当时县级审计机关基本上没有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财务审计项目,而审计案例考试则以财务审计为依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迎考困难特别大,只有加倍潜心钻研各项已修订改变的会计准则,从教课书上的范例中吸取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很好地备考2002年高师资格。
由于“高考”尽是主观题,需要较好记忆力和在记忆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对于40多岁的人来说记忆能力已不如从前,加上专家出题、专家阅卷层次高,要答好试卷绝非容易之事。我饱读备考全书,却不能说成竹在胸,当然信心是不能失掉的,我要用考试来全面检阅自己的水平,力争以优秀的成绩向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周献礼2003年3月,“高考”成绩公布,我榜上有名,成功了,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然而真正进人专家队伍,要经评审关,还需继续努力、勇敢攀登,一股不竭动力又摧人勇往直前。在庆祝审计机关成立二一}‘周年之际,撰写此文,回顾亲历由外行转为内行走近专家队伍的经过,以求审计战线上的同行共勉,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冉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