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题目(其中全部字母大写,小三号字)
1.论文题目居中,每段落首行缩进2中文字符。
2.“行距”一律为1.5倍。
3.外文字体: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中文一般用宋体)小四号字
4文中直接引用他人观点,要加引号。在引文后要注明出处(作者姓名(英文只标姓氏),作品出版年份:引文页码),具体参考下一条。
5.在引用、转述他人观点时,要在其后要加括号,括号内包括作者姓名(英文只标姓氏)和作品出版的年份,之间用逗号隔开;然后在年份后加冒号和页码。例如:
……….(李明,2007:123)或
(Stern,2001:158)。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参阅的各种资料,应附在论文末尾加以说明。参考文献有多种意义:作为阐发作者见地的佐证或背景资料;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或经典论述;表示对他人理论或成果的继承、借鉴或商榷等,反映作者对情报吸收、利用的程度。
a.参考文献标题用“参考文献”表示,四号,居中。
b.参考文献其余部分为小四号字体。英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先是英文文献,然后是中文文献。不要序号。
c.英文文献各项信息之间用英语的句号隔开。如果一条文献占了两行,第二行要缩进。具体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姓氏、名的首字母缩写、年份、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卷号或者期刊总期号/当年期号。例:
Zobl,H. 1982. “A direction for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developmental sequences”. Language Testing 7/2.
注意: 作者姓氏后面的英语句号不能漏掉; 论文题目上的双引号不能漏掉,且论文题目后的句号在双引号之外;期刊名称要用斜体字;期刊卷号不能漏掉。
专著或书籍:
作者(姓,名的首字母缩写),出版年份,书名(斜体),首字母大写,介词、冠词等除外),出版地,出版社。 例:
Chomsky,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 MIT Press.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movar, Larry A and Richard E. Porter. 2004.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注意:先是作者的姓,然后是名,之间用逗号隔开。
论文集
论文作者姓名、出版年、论文题目、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目(包括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例:
Chambers, F. 1980. “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 in ESP”. In M.
Coulthard (ed.). 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 London: Routledge.
参考文献来源于因特网,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作者、文章题目、URL地址、引用日期(日期要置于括号内,括号后要用句号)。英文日期的顺序为:月、日、年。例:
Knuth, R. A & B. F. Jones. “What does research say about reading?” (April-29-2004).
d.中文文献:中文文献的各项信息之间用中文逗号隔开,最后用中文的句号。如果一条文献占了两行,第二行要缩进3格。例如:
杨小凯,……
如有两位以上作者,中间用顿号。例如:
杨小凯、张萍,……
中文文献的具体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姓名、年份、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号。 例:
李四光,1973,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第4期。
专著
作者姓名、出版年、著作题目、版本、出版地、出版社。例:
刘少奇,1962,《论共产党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来源于因特网
作者、文章题目、URL地址、引用日期(日期要置于括号内,括号后要用句号)。日期按年、月、日排列。例:
李春玲,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