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广州亚运会的日益临近,社会对广州城市形象的期待程度越来越高。道路名称作为城市的名片和标识,在指引和交际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道路名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英语翻译现存广州街道名翻译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令国外人士不知所云。本文从翻译的等效理论、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的人文化等方面为广州市的道路名翻译提供不同的翻译模式。
关键词:道路名翻译等效理论翻译标准翻译的人文化翻译模式
一、道路名称及其翻译的重要性街道名称,(城市街道和马路路牌)是一种特殊的地名,其地位非同寻常,因为它不但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载体,还是日常生活的向导及社会交往的媒介。而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密切,来华参观旅游、从事商务和公务活动的外国人士日益增加。而街道名称作为城市的名片,在跨文化交际和传达信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规范城市道路名的翻译十分必要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城市的街道名不但具有指示作用,而且蕴含浓厚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这就给街道名称的翻译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广州道路名称命名的常见方式及特点广州市是全国最重要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珠三角经济带的龙头,因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行业的国际人士前来交流合作。以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例,其境外采购商和参展商数量呈历年增加的态势。因此,街道名作为广州的名片对于外国人士了解广州以及实现成功交往很有意义。
1.广州道路名的结构方式道路的中文名称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四种(林元彪:15):
(1)“专名+通名”。专名即专有名词,通名即某“路”、某“街”等;
(2)“专名+性状成分+通名”。性状成分指的是“东南西北”、“一二三四”等表示方向以及数量等词;
(3)“零专名+性状成分+通名”。这类没有能够独立成为名称的专名,直接以性状成分表示该条道路的性质功能等;
(4)“叠加式”。叠加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叠加,通常是一个范畴较大的名称嵌套一个指代较小的名称。
2.广州道路名的命名特点以上从结构方式方面分析了中文街道名的特点,这对于之后将要讨论的翻译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而街道名称的地域特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广州的街道名称及其蕴含的文化特点值得探究。首先,被誉为“花城”的广州常年繁花似锦,树木葱茏。因此与花草树木有关的道路名不胜枚举,如百花路、花海街、绿茵路等。其次,与广州有关的历史名人与事件也通常被纳入街道名的命名体系中,如出现中山一路到八路是用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先烈路、陵园路是用来缅怀革命先烈的;陆居路以铭记广州沿江一带水上居民永远结束了以艇为家的漂泊生活。再次,表达美好意愿的街道名也不胜枚举,如泰康路、长寿路、永安路等。最后,表示地理特点的街道名也占相当一部分。在粤语中,“涌滘”指的是小河湾,充分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围垦的历史,如新滘西路、西海路、西湾路、粤溪大街等。
三、相关语言政策回顾在1967年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一项称之为“单一罗马化”(a single Romanization system)决议就已经制定,要求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1977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的会议上,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四、结语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中下使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如果对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利,那么就可以使用。虽然有很多毫无意义的词汇,但有些人却过于担忧,认为网络语言会使汉语丧失纯洁性。北方民族大学语言修辞学专家王希杰就认为均衡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过分均衡将会导致语言单调、枯燥。只有“一样话百样说”,语言才能不断更新,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对现代汉语来说,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不应该只用“堵”的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7]。总之,网络语言既然已经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能一概否定网络语言,而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姿态,与其保持对话,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其中不规范的语言加以纠正,使网络语言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周刊关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提案。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并指出将中文名称转译成英文,通名原则上意译,使用相应的英语词语。而2002年在广州的《羊城晚报》更是有关于街道名称用汉语拼音、拼音加英文还是全英文的民意调查。由此可以窥见街道名翻译的社会关注度和自身的复杂程度。部分学者认为采用单一罗马化,即把街道名全盘转写为汉语拼音是追求汉语世界地位的重要举措,正如郭建中(2005:63)所说,地名标识的拼写问题,是涉及国家的语言政策和民族尊严的一个严肃问题。街道名翻译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作者认为全盘罗马化不仅会使外国人士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同时,在传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层面也有所欠缺。根据街道名的不同结构和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对策才是可取的。
四、广州市街道名翻译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目前,广州街道名翻译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到路标与公交站牌的不统一,如天河科技街的路标显示是“Tianhe Keji Jie”(单一罗马化),而在不远处的公交站牌上显示的却是“TianheTechnology Street”(拼音加英文翻译)。同样的一条道路却沿用了两种不同的路标翻译方法,这让本来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更加困惑。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一个原来用甲语言表达的语言改用乙语言表达,使不懂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这就是翻译(孙迎春:286)。以上的定义与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观不谋而合。也就是说,翻译对接受者的效果,应该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这是由翻译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要求。等效原则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接受者,接受者是信息传递的终点。信息只有来源而没有对象,传递就无法完成。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标准到“归化和异化”,翻译者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科技化和人文化是未来翻译的两大趋势(张柏然、姜秋霞:2)。所谓人文化就是指翻译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立场,也就是翻译的效果要达到交际双方的等效。街道名翻译属于实用语言与科技语言,其符号特征是直接使能知指向所指。正如英国文艺批判家I.A.Richard在《文学批判原理》中指出的一样,“就科学语言而论,指称方面的差异本身就是失败:没有达到目的。在语言的科学用法中,不仅指称必须正确才能取得成功,而且指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必须属于我们称之为合乎逻辑的那一类。指称不可相互妨碍,必须经过组织,从而不会阻碍进一步的指称”(吕俊:93)。因此,与其一味地在强调民族尊严从而全盘罗马化方面纠缠不清,造成交际失败,不如采取辩证的态度,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街道名翻译。以下是作者对于广州市街道名翻译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案:
1.专名+通名作者认为此类街道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专有名词,不带有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如汇景路、五山路等;另一种与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关,如珠江大道、机场路等。对于第一种情况,可采用拼音加英文的翻译方法,即前半部分的专有名词用拼音转写。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当街道名成为文化的载体和城市的名片时,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将专名进行意译,当然前提是简洁易懂。示例如下:
2.专名+性状成分+通名此类街道名翻译存在争议的地方时性状成分的英文放在通名之后还是之前,如龙口东路是译为“Longkou Road East”还是“Longkou East Road”或者“East Longkou Road”,作者认为当性状成分是一些方位名词时,性状成分置于专名之前,而当性状成分是序数词时,应置于短语末尾。示例如下:
3.零专名+性状成分+通名此类路名的翻译方法大致同上,示例如下:
4.叠加式对于嵌套叠加式的路名,通常按照英文表达习惯将大地点放在小地点后面,示例如下:五、结语街道名称是城市的名片、交际的媒介和文化的载体。2010年的亚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主办城市的广州,其街道名的翻译亟待改善和统一,从而向亚洲各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展示一个文明、进步和现代的大都市形象。笔者认为单一罗马化的翻译方法并不是最佳方案,因为它达不到交际双方的等效。根据街道名的结构和命名特点可以将其翻译划分成几类分别考虑。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关于路名标识的拼写问题[J].中国翻译,2003,(5).
[2]林元彪.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刘凤玲,戴仲平.社会语用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吕俊.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孙迎春.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5]张柏然,姜秋霞.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1997,(2).
[6]Nida,/Eugene A.and Taber,Charles R.The Theory andPractice of Translation[M].E.J.Brill,Leide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