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具有近6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早在建国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1958年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和鸡西矿业学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调整,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96年4月, 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从此揭开了学校发展的崭新篇章。第一代写网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积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之一,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学校又成为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已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拥有工、管、理、经、文、法、农等多学科,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现设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20个院系、103个本科与高职专业。目前,在册学生3.9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3万余人。
辽宁工大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习生活环境幽雅。学校建有阜新校区和葫芦岛校区,占地3260亩,校园内古朴、典雅的建筑鳞次栉比,校舍建筑面积78.4万平方米,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1.5亿元。一万二千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190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CSTA 和EI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首批进入中国核心期刊。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辽宁工大不仅拥有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传统学科,也拥有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建有矿业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
一流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辽宁工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加强中青年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具有或正在攻博士学位240余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1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师荣获全国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一批教师分别被确定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辽宁工大以培养诚朴求是、博学笃行,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学校先后有近40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家、省部组织的课程统考和教学质量检测及各类大赛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5%以上,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广大毕业生以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特点,赢得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1999、2000年,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辽宁工大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美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非比陀利亚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秋田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专家、学者、留学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外籍教师和专家为学生上课,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数十项科研课题。学校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越南矿业学院共同开办了“2+2”、“3+1”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德国克劳斯达尔技术大学签定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学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十二届大会和第三届现代采矿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
辽宁工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机械设计大奖赛等科技学术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及辽宁省举办的各类科技学术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有300余项作品获奖。学校荣获了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辽宁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多项称号。“大学生社团文化节”被评为辽宁省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一等奖,“大学生好习惯工程”被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A类精品活动。我校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第三届全国高校十佳学生标兵社团”,这是辽宁高校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社团。我校学生代表昝莹莹作为三名学生代表之一,代表除北京、上海之外其它高校,在全国大学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作主题发言,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辽宁工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机械设计大奖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学术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每年都有10余项学生发明专利问世。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我校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在全国第五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学生获辽宁赛区冠军;在1999年辽宁省“凤祥杯”首届大学生电视辩论赛上,学校代表队获得了冠军;在“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参赛队伍分获辽宁赛区一等奖和三等奖;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荣获优胜奖;在全国大学生软件之星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第三名;在近几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上,有20余项作品获奖。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2000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2005年,学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精神文明办、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6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光荣称号。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辽宁工大以其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多次被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优良学风校”荣誉称号。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向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广大毕业生遍布国家经济建设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管理人才和著名专家、学者。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辽宁工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情怀、创新的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学校办成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社会贡献大、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