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县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政治运行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突破口,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就曾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因此,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其政策导向、职能履行、行为方式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之下,由于受政治权力运行的影响,地市一级政府通常基于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考量,往往倾向于优先发展市政府所在区域,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倾斜等行为手段将政策、税收、招商引资等优质资源集中于市辖区,而对远离市政府的县域则重视不足,忽视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穷县富市的现象。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大局来说,在今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作用,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优化政府执政行为,着力盘活县域经济存量,从而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强省和改革前沿,在实现全省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的征程中,也通过各种举措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当前,无论是从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而言,浙江省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浙江省县域经济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方面已经形成全面开放的基本格局,优势突出,前景广阔。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浙江省的优越区域位置,也与各级政府的敢作敢为密切相关。因此,对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先进的经验做法,显然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蓝本。当然,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也并非十全十美,从近几年浙江省县域经济 30 强排名以及各区县经济差异,可以发现其也存在重区轻县、地区差异化严重等政策性偏差和结构性失衡等现实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国家政治体制和政府结构上的差异,国外在行政区划方面并没有与我国完全对应的县级政府。因此,对于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从县域经济对应的相关研究主题而言,主要是综述其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而关于政府行为方面的研究综述,主要结合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次政府角色转型的重要历程,理清西方国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文献回顾,充分认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时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并辩证地将其理论成果运用于我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1. 国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得益于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发优势,西方国家较早地步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并引领了经济学研究的时代潮流,创立了科学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区域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学者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基于其理论体系的庞大性和理论成果的多元性,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地一一进行回顾,因而,主要按照理论发展的时间轴,选取较有代表性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的理论成果进行简要分析。首先,从国外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历程来看,按照理论提出的时间顺序,大致有以下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理论:19 世纪早期,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Thunen)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的著作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①20 世纪初期,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Weber)在其著作《工业区位论》(1909)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工业区位理论,推动工业布局研究向工业地域设计转变,奠定了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②20 世纪 30 时代,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在《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1933)等著作中,提出了城市区位设计的中心地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理论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产生了重大的理论影响;③20 世纪 40 年代,德国经济学家勒施(Losch)发展了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区位选择,提出了市场区位论。①随着这些理论成果的提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得以逐渐建立,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以逐渐完善,出现了一大批更具时代特征和地区特色的理论成果,例如拉格纳·纳克斯等提出的“平衡发展理论”②,弗农等提出的“梯度推移理论”③,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④,萨缪尔森⑤和柏克曼基于各自的空间市场均衡模式和连续流模式提出的空间经济理论等。
...............................
第 2 章 县域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理论阐述
2.1 县域经济与政府行为的内涵
2.1.1 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概念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自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后,就受到学界和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县域经济的概念已经日渐明晰,其内涵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丰富。对此,我们可以从县域经济的定义、特点、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
首先,县域经济的定义。所谓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内,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发展为根本导向,涵盖完备经济体系、具有地域发展特色的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本质上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尽管其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产业部门,但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国民经济,因此,注重地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就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
其次,县域经济的特点。从县域经济的定义和属性来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地域性、基础性、市场导向性、能动性等方面。其一,地域性。地域性是县域经济的根本属性,这主要是因为:县域经济是在一定的县域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开展经济活动的区域经济,因此,县级政府调控的范围是县域所在地,县域经济发展要考虑的也是本区域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资源禀赋等能凸显地域特色的基本要素。正是因为地域差距的存在,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其二,基础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这不仅确定了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说明了县域经济在沟通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上的基础性作用。其三,市场导向性。县域经济尽管强调地域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县域经济就是封闭的“诸侯经济”。相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调控主体除了要发挥基本的调控作用,更应坚持市场导向,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意识,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其四,能动性。尽管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守中央和上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但为了确保县域经济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健康有序的发展,也相应配备了独立的行政主体、调控主体和财政体制,因而,县域经济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
2.2 优化政府行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2.2.1 政府职能理论
政府职能理论是影响政府行为最直接、最基础的理论,无论是西方国家近百年来所经历的政府职能演变,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中一直强调的政府职能转变,其目的都是通过明确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内容和职能边界,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形成职能重心明确、职能关系顺畅、职能方式科学的完整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职能理论不仅是政府结构设置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府行为运行的理论依据和根本保证。因此,运用政府职能理论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理论分析:首先,明确政府行为的边界。政府职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运行职能两个方面,基本职能主要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运行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运行程序。按照这一职能内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主要体现的是县域政府的经济职能,那就应该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发挥经济管理、市场监管和经济调控的基本作用,避免行为的缺位、越位、错位。其次,规定政府行为的属性。政府职能具有明确的公共性、执行性、法定性和强制性,这是确保公共权力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与之相应,政府行为也应将这些属性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确保县域经济发展为民谋利、为国谋利。再次,优化政府行为的手段。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履行日益科学、规范、高效,这充分反映了政府职能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与之相应,政府行为的开展也应坚持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手段为保障、以高效的水平为目的。
表 3.1 青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基本情况(2018 年)
第 3 章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现状分析——以青田县商贸业发展为例........23
3.1 青田县推动商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3
3.1.1 青田县商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 23
3.1.2 青田县推动商贸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 25
第 4 章 优化政府行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2
4.1 合理调整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32
4.1.1 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 ............................ 32
4.1.2 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 33
第 4 章 优化政府行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合理调整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县域政府有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规范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既是检验县域政府政策制定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县域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我国已进入“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各县域政府“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也基本明朗,正可借助这一机会,总结回顾政府行为的得失,通过合理调整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既打好收官之战,又为下一步规划奠定基础。结合青田县的个案分析,本文主要从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县域政府政策制定行为的相关对策。
4.1.1 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
当前,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主题,县域政府应结合域内具体情况,立足区域特色,着力推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具体而言,主要是应处理好以下问题:首先,转变发展观念,增强转型动力。县域政府应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用五个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政府行为,抑制功利性的政府行为取向,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来考虑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定位,从而增强转型的动力。其次,立足区域特色,精准定位目标。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要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立足县域域情,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综合分析域内产业基础,精准定位产业转型目标。例如,青田县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尽管存在过度依赖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但在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通过稳固一产挖掘新潜力、提质二产增创新优势、培育三产打造新引擎等政策,突出了县域特色,合理确定了县域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再次,优化政策执行,确保政策落实。在确定县域经济结构转型目标之后,县域政府需要制定相关实施政策,并发挥县域经济调控主体的积极作用,督促各个部门遵照既定政策执行,确保转型任务落实到位、转型目标顺利达成。在这一过程中,县域政府要发挥推动县城、乡镇、农村之间加速串联、融合的调控作用,规范各级政府行为,避免行为偏差和行为失范的产生。
表 3.2 青田县对外开放具体措施及其成效(2018 年)
.........................
结语
本文以优化政府行为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宗旨,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详细说明了政府行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说明了政府行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丽水市青田县商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总结了青田县政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分析了其政府行为存在主要偏差及其产生原因,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了优化政府行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由于学术水平不足以及时间精力所限,本文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继续了解这一主题的研究动态,深化相关问题的认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