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高校学生社团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社团数量与参与人数不断攀升,社团种类令人眼花缭乱,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和规模发展的态势①。高校学生社团经历长期发展建设,到今日已经取到丰硕的成果,成为大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舞台,也是打造校园品牌文化的有力平台。但在实际发展中,学生社团除了正常的人员更迭变动,却存在着非正常人员流失问题,制约社团进一步发展,有选择的加入就会有原因的退出,因此探究社团参与者的退出原因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 高校学生社团带来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之所以关注高校学生社团,源于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传播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育人的重要途径,社团可以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其次,高校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天赋和个性得到的充分释放,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各类实践活动也为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再者,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治管理组织,有着更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成为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通过引导社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二) 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学术研究逐渐增多,现有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情况、功能性研究、社团管理制度等主题展开:有的研究者对高校学生社团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有的围绕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开展研究,指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具有臃肿化、官僚化、行政化倾向等问题。此外,还有的文献探究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社团活动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讨论社团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研究都对学生社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已有文献大多从宏观层面展开叙述,概括性观点较多,社团发展暴露出的具体问题难以聚焦,只有部分研究人员选择从微观角度开展研究,探究学生退出社团原因的文献资料更是少之又少,亟需得到更多研究者与社团管理人员的重视,本节将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总结。
1、 学生退出社团原因的综述
现有文献对学生退出原因做出了一定的判断和解释。
张杨认为社团成员的流失率居高不下使得社团建设难以形成系统,这也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局限性所在。①有关大学生退出社团的原因概述,主要通过参与者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个层面展开评述,其中主观原因围绕参与者个体心理及价值观的变化等个体主观因素展开,客观原因主要围绕社团种种不足导致社员选择退出等社团客观因素展开。
阚兴辉对贫困大学生群体退出社团原因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大三、大四时分别有 80.9%、95.6%退出所有社团活动。并将学生退出社团主观原因总结为个体经济不足、学习紧张、个体价值得不到体现等,客观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社团建设经费不充裕、学生社团活动层次不高、社团内部管理不规范、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②。
徐婧颖从心里契约角度开展研究分析,将影响高校学生退出社团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社团组织外部原因、社团成员自身情况因素、社团制度因素、社团成员对社团的态度③。
.......................
二、 高校学生退出社团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 学生退出社团的特点
通过对访谈素材的交叉梳理发现,不同受访者普遍反映其所在社团的实际活动参与者逐渐减少,此外,参与者选择退出时间存在相似的高峰节点:在新社员入社第一次活动后与学期末备考期时明显较为集中,这一研究分析与陈祉诺在其研究论文中“社团招新后的一个月内与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的备考期为退社行为高发期”的观点互相印证①。此外,参与者在社团退出形式上较为随意,缺乏相应的退出程序,对社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 社员退出行为具有普遍性
在实际访谈过程中,以一个学年作为社团任期周期,针对所在社团是否存在人员流失问题做了针对性的了解提问,受访者对此现象印象较为深刻,反应较为强烈,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社团活动参与人数的减少,参与者活动热情的衰退。
“我们社团在学校兴趣类社团中属于比较规模比较大的社团,在新学期迎新活动结束时统计有社员 300 人左右,在学期末坚持参与活动仅剩 100 多人,我能感觉到大多数参与者对社团活动仅抱有三分热情。”(受访者 1)
“第一次社团活动时我没有注意到通知便意外错过了,感觉第一次社团活动十分重要,错过之后再想融入社团会变得比较困难,我比较内向,很难在社团交到朋友,之后的活动也就很少参与了。....我们宿舍四个人,有三个人都同时报名参加多个社团,但是社团活动时间上很难错开,到最后基本都是选择参与其中一个社团的活动,有的社团活动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受访者 2)
“有次参加社团的活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活动定在上午进行的原因,带上我一共就带来个四个人,我当时就感觉很意外,人员参与落差太大了吧。”(受访者 4)
“我们社团能坚持参与活动的成员差不多有一半吧,其余要么就是因为有事儿请假,要么就干脆不来了,这个可能社团都有这个情况吧,人员流失无法避免。”(受访者 11)
从受访者的反馈中可以发现社员任期内退出情况在社团中普遍存在,有的社团负责人则认为社员流失是社团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没有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而是任其发展。社团退出行为的普遍性足以说明问题发展的严重性。
........................
(二) 个体退出社团的影响因素
本节将大学生退出社团的影响因素大体划分为两类:个人主观因素与社团客观因素。在实际过程中个体的退社行为普遍受到个人主观因素与社团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
1、 个体主观因素
部分受访者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个人原因退出是最为常见的退社缘由,大多数退社行为与此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常常伴随较大的心理变化。由于人的思维想法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个体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从参与者个体主观原因角度进行退团原因分析,需要更多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并没有深入分析,本节也仅选取较为常见影响因素进行举例介绍。
此外,有部分受访者在任期满后自然退出,普遍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年级的增长伴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对未来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的思考驱使工作重心的转移。在社团正常人员更迭中,除部分社员愿意通过选拔成为社团干部继续留在社团锻炼外,多数社团参与者会在大三时选择自然退出,这种正常的社团人员更迭,并不会对社团发展造成实质的影响,只需合理有序做好社团交接工作,平稳度过更迭期即可。
(1) 个人兴趣的变化
兴趣是驱使人行为的最直接动力。在社团招新活动时,多数大学新生对社团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简单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做出选择,还有部分受访者在社团不遗余力的宣传中或在好奇心驱使下而选择参与,参与社团伊始就仅持有“三分热度”,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对个体而言已不再是影响行为的主导因素,以兴趣爱好为主的社团活动自然而然也不再成为个体的首要选择,这种主导影响因素的转移,驱使个体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逐步下降,导致失去参与社团活动欲望,直至最终选择退出。
图 3-1 人的行为循环示意图
三、 从“供需错位”视角解析学生退社原因..........................20
(一) 社团参与者需求分析....................................20
1、 社交需求.....................................20
2、 尊重需求..............................21
四、 解决学生社团“供需错位”问题的建议.....................................34
(一) 加强学生社团内部建设........................34
1、 完善社团退出机制.......................... 34
2、 建立社团长效反馈机制......................35
五、 结论与展望.................... 39
(一) 文章结论......................................39
(二) 研究展望...............................39
四、 解决学生社团“供需错位”问题的建议
(一) 加强学生社团内部建设
学生社团内部出现漏洞,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弥补,针对上文中出现的“供需错位”原因,社团在管理、建设中都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着重从社团内部出发,加强社团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社团活动长效反馈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与换届制度,还需要注重交流学习,参考其他高质量社团的发展经验。
1、 完善社团退出机制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学生社团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社团出现的各类问题也普遍缺少可供参考的规章制度,因此加强社团制度建设是讨论学生社团问题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学生社团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应顺应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并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及时校正使之更加合理化、规划化。
在《郑州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中对社团成员招新活动有明确规章制度要求,各社团需动态更新社团成员登记表,但是对于社团成员退出却无任何指导,处于真空状态。社团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约束,也很难激起对人员流失问题的重视程度。本文中出现的学生在退团形式上随意性正是由于缺少相应退出机制所导致。因此急需建设完善社团退出机制。
第一,完善合理有序的社团成员退出流程。退出机制的制定首先要遵循的是社团自愿参与原则,任何社团不得以任何理由刻意拖延、拒绝社员的正常退社申请,工作务必要做到公正、公开、及时。在尊重参与者选择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好社团发展权益,如需要考虑成员退出对社团影响,必须提前向社团负责人提出申请,给予社团人员调整缓冲期,同时要确保工作顺利交接,避免社团资料因人员变动而出现遗缺。
图 3-2 社团“供需错位”负面影响示意图
五、 结论与展望
(一) 文章结论
本文旨在探究高校学生退出社团的原因,本研究采用深入访谈的方法从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角度展开探索,提出社团内存在“供需错位”问题,即社团供给无法满足参与者需求,需求与供给存在的错位关系是造成社团人员流失问题的原因之一。“供需错位”问题直接制约了社团发展,亟需各方给予更多的重视。在实际中通过不断的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内部建设,加强高校社团外部调控用以弱化“供需错位”负面影响,减小社团人员流失压力。只有内在响应与外在帮扶相结合,才能切实改善社团发展环境,从而真正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性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众对人员流失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与思考,看待问题角度单一,没有审视社团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对问题原因细致全面的掌握。
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可避免会面临诸多困难挑战,高校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步精简社团数量,采取措施提升现有社团的整体质量,促使社团发展重心从高增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学生社团未来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相信未来在更多学者的关注下,我国高校社团建设会取得更高的成就,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才能探索出最有效、最科学的发展路径,进而迈入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