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指导和引领社会的力量共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维护区域内各相关主体的公共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党建引领不能一味的追求实现党的政治功能,为了避免出现落入“行政化管控”的窠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政党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优化社区治理的关键。换言之,无论是上文的何种引领方式,都要遵循政党的政治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相融合的逻辑,才能真正顺应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日益成为党、政府、居民、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对象。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给出了“社区治理”的定义。比如康宇将“社区治理”定义为“是指由党组织、政府、社区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性组织对社区内公共事务的共同管理、共同解决公共问题的活动”。47夏建中认为“社区治理就是在具备复合结构居民社区内,社区内居民为了更好的解决面临的公共问题,与居民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等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过程。”48又如邱梦华等人认为“社区治理一词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被赋予了现代性的色彩。社会治理的法制化以及制度化是社区多元主体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活动的宏观背景,它决定了社区治理是包含了社区党组织、政府行政组织、社区盈利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在法治思维下共同解决公共问题的活动”。49吴常柏将社区治理定义为“运用治理理论有效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50总的来说,学界关于“社区治理”的界定一般都为围绕着主体、客体、方式和目的等方面,主要被界定在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过程的层面。在笔者看来,“社区治理”不只是多种活动的集合,更是多元主体通过平等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举措,对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相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出现了从“统治”到“治理”的广泛变革。“治理”开始逐步取代“统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关键词。人们对治理的理解和界定莫衷一是,直至 1995 年,“治理”一词被全球治理委员作出了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界定,即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我国学者俞可平从政治学的角度比较了治理与统治的区别,认为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主体的不一致。前者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居民、社会组织也可以是政府组织,后者的主体只有一个,即政府权力机关,其他主体只能被统治的角色。他进一步指出,治理关注的重点不是各主体实现自身的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简言之,治理是在公共权威的引领下为了实现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开展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
由此可见,治理理论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提升社会共建共治的水平要求在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落实多元主体的合作与协同治理。有学者提出,“充分学习治理理论,就要理解治理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想要更好的推进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就要从观念上深度认同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明晰不同主体的权利与责任以及协调关键主体与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深化开展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解决基层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的重要作用”。63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提升治理水平对党组织运用治理理论开展实践提出了要求。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党建引领方式的选择不仅要与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的发展情况相匹配,还需要评估社区的经济社会结构才能更好的协调多方利益,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环境。由此,本文将利用治理理论探讨不同方式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不同社会群体和组织在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中的互动现状、暴露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
第二章 上海市基层党建的历史演变与坚持党建引领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基层党建的历史演变
一、高度集中与社会管控领导理念下的单位制党建
在国家垄断一切行政权力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和管理体制,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主要体现为社会管控。也就是政党运用其在社会资源方面的分配权力,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以单位为载体对居民实施管理,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以“单位党建”形式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发展。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特征是执政党通过不同的单位把整个城市社会编织在一起,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几乎被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所替代;基层党组织则承担了资源分配的功能,支配着单位内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吸纳单位内党员实施教育和管理。
上海在推行“单位制”的过程中,由于党的基层组织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均以及党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参差不齐的问题,上海市着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党建工作。如对依附在单位的党员要求深入学习共产党员八项条件以及对其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反对党组织内部违法乱纪、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斗争,强调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工作,对大规模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海在推行“单位党建”的效果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单位党组织把作用限制于单位之内,对活动在“里弄”中的无组织人员以及部分退休党员来说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单位党组织具有较大的封闭性,加剧了单位和街居的分割、单位党组织和街道党组织的分割;“单位党建”的“行政化管控”及“行政化”体制弱化了社会活力,党的自身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科层制的僵局。
.........................
第二节 新时期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动因分析
一、政党与社会: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实际问题的需要
我国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革命年代的建制特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及活动原则。如何将这种民主落实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并坚持政党中心主义的领导是执政党需要重视的内容。“民主”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才能为提升社会参与、协同治理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制度保障。随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个体的诉求表达,执政党和社会构成了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然而,新时期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剧了社会异质化程度,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固化严重、社会分层加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育水平有差距、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差异、利益诉求不同、事实的不平等、价值观的多元冲突、心理的不平衡等方面,给社会治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当解决就会引发更严重的诸如犯罪等危及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中国一直是一党执政的单一制国家,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社会习惯都只能适应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基层社会治理也不例外,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破解社会矛盾,重塑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动员社会力量的现实而又紧迫性的问题,只能坚持政党的领导,而作为执政党,重塑并优化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也是现实问题的倒逼选择。
.............................
第三章 研究对象的界定和解释框架的建构..........................26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26
第二节 解释框架的建构............................27
第四章 上海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类型及特征...................... 29
第一节 “主导式”引领:政党介入强、居民参与弱.................29
第二节 “协商式”引领:政党介入和居民参与都强.....................................30
第五章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约束条件及其困境比较...................... 37
第一节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绩效根源受制于政党治理理念的转变.............38
第二节 政党的治理能力决定党建引领的美好理念落地生根.........................38
第六章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思考
第一节 夯实政党发挥政治引领功能的基础
一、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更关系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效以及政党政治引领功能的实现。笔者认为,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明晰政党对社会的政治引领作用,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优化区域化党建发展的战略规划、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组织体系、健全党建工作的制度体系。其次,坚持政党对社会的思想引领。通过思想上领导,用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推进社会组织与群众等主体的合作共治,用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其次,在多元社会治理格局中,政党要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具体来说,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要充当好领导者、协调者和保障者的角色,做好领导者就是要通过党组织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带领其他社会主体共同致力于社区发展;发挥协调者作用意味着在多元主体的治理格局中保证党组织的核心位置,利用其所掌握的政治资源与组织资源做好对其他主体的协调。;做好保障者的角色要求党组织保障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保障社会稳定的秩序,为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良性运转提供支持。
.......................
结语
一、研究结论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指导和引领社会的力量共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维护区域内各相关主体的公共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党建引领不能一味的追求实现党的政治功能,为了避免出现落入“行政化管控”的窠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政党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优化社区治理的关键。换言之,无论是上文的何种引领方式,都要遵循政党的政治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相融合的逻辑,才能真正顺应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此外,党建引领应注重营造社区共同体、寻求协同性整体治理。意味着,首先要适应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速度,增强前瞻性,对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各类矛盾的出现要有合理预期的能力,理顺社区各主体合理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强化党建引领,搭建多元协商平台,打造利益兼容的经济共同体社区。其次,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民心工程相结合,党组织以真诚的情感投入换取社区居民深度的心理认同,营造干群融洽的情感共同体社区。再次,培养居民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促使其把个人层面的价值与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相连接,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价值共同体社区。最后,党建引领要重视引导居民将个人的生活和成长完全与社区的治理和成长融为一体,积极有效参与。构建居民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社区。真正培养起人们与社区同呼吸共命运的内在认知,才能使内生型社区治理具有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命型党建也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荣辱与共的社区共同体提供社区人身心回归的温情港湾,这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根本要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