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灾中的角色冲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23:56:1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和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两个主体都应各自做出改变,用这种改变来使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灾的功能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政府方面应该统一各地区政府观念,认同重视并接纳激励社会组织、立法确立社会组织的救灾边界与门槛、建立制度化的救灾路径、加强救灾协调沟通平台的建设、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税收与扶持政策。

第一章 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
我国关于社会组织最初的称谓是非政府组织,这个词原初是从外国传入的,最早是由联合国于 1945 年提出。在后不断发展的历程中莱斯特·萨拉蒙(LesterSalamon)将非政府组织的特性进行分类。即分为自治、志愿、非政府、非营利这几个特性。当一个组织满足以上特性时就能够被认为是非政府组织。但是中国因不成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导致国内非政府组织很难完全满足以上特性。因此,本文采用的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西方学者沃尔夫的,非政府组织的含义是指那些以公共服务为目,不求盈利并且组织不为个人谋私利的组织,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地位以及为捐助者提供免税的资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大决议》,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相关思想,并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一概念被再次确认,并逐渐开始取代非政府组织等其他概念。因为非政府组织在西方世界中的含义一方面有指不是政府的组织,另外一方面也会指反政府组织。为了避免误解,更好地切合中国社会情况,党的十七大报告之后非政府组织的称谓变为了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在政府之外的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性的部门。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是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虽然社会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组织,但在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共性方面都与非政府组织非常相似。所以二者在学术概念的范畴基本一致。
图 2 近年我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情况
.....................

二、理论基础
(一)角色分析理论
1.社会角色的意义
角色这个词源于剧本,意思是预定的演员行为。但是,随着科学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角色”带到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来。美国学者最著名的观点由 G.H. Mead 提出,她认为角色是互动的角色,不确定性是角色表演的一个特征,并且文化也只能在范围上为角色表演制定界限。Ralph Linton(2003)指出社会角色在文化的基础上为个体提供了行为规范,指明人在具体关系中应该如何行动。①J.L Friedman(1985)等人指出,社会角色是关于人们在特定类型的关系中应当如何行动的一套规则。②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布耶娃认为,角色分析需要研究行为的主观因素,但要真正理解这些主观因素的本质,就不应该把它们抽象出来,而是将角色行为的主观方面与客观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角色期望只是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客观社会关系的思维形式和主观反映。她认为,社会角色是一种社会功能,是特定社会中形成的一定类型的活动和相应行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最终取决于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
在对社会角色的解释中,一般都认为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社会角色对应个体认知和实际能力。社会组织的社会角色则是指社会组织在社会系统中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联系的权利、义务和行为。
2.角色分析理论阐述
Ralph Linton(2003)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将社会结构视为个人接受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系。因此,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的表演是按照文化规定的剧本进行的。①在 Moreno(1977)发表《谁将生存》一书后不久,他通过对角色、地位和个体的概念区分,进一步阐明了角色的性质和个体在其中的嵌入性:地位不同于能够占据它的个体,它只是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个体被置于一个社会位置,他们对这个位置的掌握通过与其他位置的关系得到加强。当他行使构成一个职位的权利和义务时,即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角色分析理论主要内容是研究角色预期、角色认知和角色表现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主体对自己的主观预期是角色预期,主体本身的思想观点是角色认知,基于角色预期和角色认知综合形成角色定位并三者同时作用于角色表现。社会组织的角色也是由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果有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社会组织的角色相应也会产生变化。
...........................

第二章 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的参与现状及角色冲突分析框架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应急救灾参与现状
中国有大量的社会组织,在历次公共危机中都有他们的身影。通过持续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担起重要角色,并逐渐完善和优化。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历程能反映出其救灾角色呈现的历程。本文主要梳理社会组织参与受灾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灾害救援的历程,分别是“5.12 汶川地震(2008)”、“4.20 芦山地震(2013)”、“8.3 鲁甸地震(2014)”、“6.23 阜宁风灾(2016)”、“6.24 茂县泥石流(2017)”和“8.8 九寨沟地震(2017)”。
(一)社会组织应急救灾角色呈现的伊始——“5.12 汶川地震”
四川“5.12 汶川地震(2008)”,这是步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场大规模自然灾害,也是社会组织在救灾中角色呈现的伊始。2008 年 5 月 12 日 14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 8.0 级地震,本次地震直接影响了方圆 20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甚至在东北、新疆、西藏等距离较远地区都有明显震感。此次地震的具体灾害数据参见下表。
表 2①5.12 汶川地震受损情况
........................

二、角色冲突分析框架
如前所述,角色冲突的来源是主体的能力缺失所导致的角色扮演失败。本文运用角色分析理论中的角色冲突分析框架来分析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的角色冲突。该分析框架主要是通过研究角色认知、角色定位、角色预期三个角色要素之间的矛盾,来寻找角色冲突的原因。其中角色认知、角色定位、角色预期两两之间或单个内部出现矛盾都会导致角色冲突。例如社会组织作为主体之一,对自身有独立的角色认知,政府作为另一主体对社会组织会有独立的角色预期。政府以自身对社会组织构建的角色认知,指导社会组织行动,社会组织用自身角色预期构建其行动方式。当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
图 4:社会组织角色冲突分析框架
(一)角色预期
角色预期是指,一个群体中大多数成员所期望或要求某一个群体中主体的行为。也即是一主体所被希望的行为,其中包括主观可能性、信念、期望等。角色预期最重要的地方是让主体对于自己的权利义务产生明确的认知。通过社会中复杂的关系,行为主体们慢慢把社会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内化为单个主体的行为规范要求。角色期望对于角色的扮演有重要意义,但是此意义建立在角色扮演的主体按照期望内容进行行为,如果角色演绎者对角色的期望与需求不一致,那么该主体则会面临角色冲突。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面临的角色冲突表现及影响因素.....................33
一、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的角色冲突表现.........................33
(一)合作者与不被信任者的冲突.................................33
(二)帮忙者与添乱者的冲突.........................33
第四章 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角色冲突的化解策略.............................46
一、 合作者与不被信任者冲突的化解策略...........................46
(一)各地区政府统一观念认同重视并接纳激励社会组织..................................46
(二)加强应急救灾时期社会组织救灾网络建设..............................46

第四章 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角色冲突的化解策略

一、合作者与不被信任者冲突的化解策略
(一)各地区政府统一观念认同重视并接纳激励社会组织
在我国的应急救灾体系中,政府是应急救灾的主导,主要的资源统筹分配和行动落实都是通过政府开展的,社会组织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的补充作用也需要政府指明方向。政府应当积极转变,在对待社会组织的态度上进行统一,接纳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灾,并且在社会组织日常建设中也提供支持。
应明确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的作用,承认其重要性。有数次救灾经历的四川省,在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中,明确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以此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救灾中的作用。在其他灾害发生不频繁的省市,也应当统一学习四川省经验,建立管理部门统筹管理社会组织,例如四川省统筹中心对社会力量统一管理的做法,这有利于在不同的省市运用有效救灾经验,开展救灾活动。为了避免“8.3 鲁甸地震”中雅安经验的失败,政府与社会组之间应多开展协作,而协作配合的前提是政府在观念层面接受社会组织,如此才能在未来开展更多的协作内容。
.....................

结语
我国进入 21 世纪后不断面临各种灾害影响,从 2008 年的“5.12 汶川地震”到 2020 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灾害的影响深度和波及广度日益增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政府精力范围内,能覆盖到的内容也越来越有限。当下,社会发展以协同治理为未来格局,社会组织代表的社会力量与政府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样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不仅要政府明白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做出相应的行动,社会组织作为应急救灾的重要参与者同样也要努力将自己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好,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应急救灾的作用,对未来我国提升公共危机管理整体能有关键影响。
通过角色理论,社会组织是政府的辅助者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者,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公共资源筹集者、弱势群体救助者、危机处理动员专家、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协助者的定位。但是因政府主体观念过强,对社会组织的不重视、缺乏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门槛和边界、救灾协作机制的不成熟和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机制与资源依赖的因素,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当中会有各种角色冲突。这些角色冲突的表现为合作者与不被信任者的冲突、帮忙者与添乱者的冲突、常备协作伙伴与临时伙伴的冲突、志愿者与个体利益谋求着的冲突。
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和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两个主体都应各自做出改变,用这种改变来使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灾的功能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政府方面应该统一各地区政府观念,认同重视并接纳激励社会组织、立法确立社会组织的救灾边界与门槛、建立制度化的救灾路径、加强救灾协调沟通平台的建设、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税收与扶持政策。社会组织方面应当推进参与救灾的预案制定、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制度、加强救灾时期的网络建设。提出以上的改进建议将能够把社会组织在应急救灾中的作用更好更多地发挥出来,拔高我国应急管理的水平,同时也为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灾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