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23:26:56 论文编辑:vicky
因此,本文研究广东沿海地方政府合作对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及其他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收集资料等途径整理和分析广东沿海经济带地方政府合作的背景、概念和理论等,以此为本文的研究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我国区域性经济组织逐渐增多,而地方政府的有效合作则是跨区域共同发展的关键举措。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向海而生,其海洋生产总值连续 24 年居全国第一,占国内全部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广东沿海经济带西邻广西、东邻福建沿海、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南邻南海,并毗邻港澳,地处亚太主航道,扼南海交通要冲,是经略南海的前沿和我国“一带一路”门户建设的重要性战略枢纽,其中共包括 14 个沿海城市,分别为粤东沿海片区的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和粤西沿海片区的阳江、茂名、湛江,以及珠三角沿海片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大力发挥沿海优势,外向型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沿海经济带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最具有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科研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组织之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全球经济的核心地带。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的地方是广东;6 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广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突出,海域辽阔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良好,产业经济实力雄厚,2016 年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 6.9 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86.8%。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国家对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给予全方位的鼓励与支持,为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战略支撑。但是,在广东境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态势显著,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周边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都发展缓慢。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发展最好的在广东—广州,发展最差的也在广东—湛江;我国已设立的 7 个经济特区中,发展最好的在广东—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最差的也在广东—汕头经济特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这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未来的发展定下现代化的总基调。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有效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外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在理论研究成果方面,Viner(1950)提出的开拓性研究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浪潮,并成为当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术研究的核心理论[1]。在此基础上,Makower(1953)、Lipsey(1960)等学者也对关税同盟理论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进行了专门的量化处理,使其成为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准,在当前仍然适用[2][3]。此后,在此方面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Balassa(197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4]。在实证研究成果方面,Walz (1997) 使用专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将绝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伙伴国 GDP 总量和相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 GDP 总量与本国 GDP 的比值纳入其中,通过研究发现结果为正回归系数, 统计显著[5]。在经济增长的效应方面,Vamvakidis (1999) 认为在更加开放自由的前提下,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比南南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加容易承接发达国家的溢出效应,因此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6]。在环境影响方面,Weijun He 和 Yi Yang(2018)认为,随着技术与贸易的发展扩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再刺激劳动力流动与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还能对二氧化碳的边际减排有所影响,通过面板数据的获取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能使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提高 5%的显著水平[7]。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沿海经济带
经济带的广泛释义是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且具有不同层次和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经济带以交通走廊、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发展轴依托,以轴线主要发达的大城市为极核,域内其它城市受其辐射功能及发挥经济集聚而形成的条带状城市群或经济区域[42]。在此基础上,沿海经济带就是在沿海地区划分的由若干行政区地方政府合作构建的经济发展区域。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陈鸿宇也指出,沿海经济带是以沿海区位条件为依托,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相关优势产业,形成由港口、海岸线及各种交通枢纽构成的带状空间经济体和结构协调关系紧密的产业走廊①。
广东省海洋资源禀赋,海域总面积 41.9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5782 多公里,为充分发挥与整合海岸线及港口资源优势,调整全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促进蓝色经济发展新动力,广东省政协于 2005 年首次提出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规划,确定经济带在地理范围上东起潮汕、西至湛江,以珠江三角洲为极核,以粤东、粤西为两翼,区域内包含全省 70%以上的地级城市,并由交通走廊作为纽带构成广东南部沿海经济带。至此,广东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一轴两带多中心”的统筹战略规划中,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为顺应全球向海经济的发展趋势,2017 年 10 月 27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 年)》,相比以往规划更加注重从生态优先与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拓展经济腹地、扩大经济空间、打造黄金海岸五个方面进行考虑,力争使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海经济带。
表 3-2 广东沿海经济带相关的政策性文件
...........................

2.2 相关理论基础
从唯物辨证法的角度,理论与实践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对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并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离不开科学性的理论。在对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中,力求使各地方政府间充分交流与协作,但由于各地方政府隶属于广东省辖区内不同的行政地域,其在合作过程中必将面临一定的问题与局限性,因此作为区域间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论基础,须兼具对广东沿海经济带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可行性、指导性与有效性。学术界对地方政府合作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基于文章研究内容,选取以下三个匹配性最高的科学性理论。
2.2.1 府际关系理论
府际关系主角是政府又称为政府间关系,是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网络。其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由金融危机而导致的社会恐慌与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把各州之间相互独立制约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共生的运作模式,改变传统联邦主义的理念,由此构建了新型的政府间关系,“府际关系”一词也于 1937 年由美国学者克莱德.F.斯奈德提出[51]。但克莱德.F.斯奈德并未对府际关系进行概念的界定,直到 1960 年,安德森才将其定义为各类的和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重要活动[52]。至此,学术界才真正意义上对于府际关系进行研究。
图 3-1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框架
..........................

3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论构建....................15
3.1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要素构成....................15
3.1.1 合作主体............................15
3.1.2 合作目标....................16
4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20
4.1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现状....................20
4.1.1 合作的发展演进.............20
4.1.2 合作的重点领域.........................21
5 国内外经济区(带)地方政府合作的经验借鉴..............................35
5.1 美国大都市区地方政府合作的经验借鉴.......................35
5.1.1 自愿的合作意识...........................35
5.1.2 多元的制度机制......................35

6 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对策建议

6.1 树立地方政府的合作治理理念
6.1.1 培养地方政府合作意识
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涉及经济方面、市场方面、社会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等,这一系列的统筹建设不是任何一个地方政府所有能力达成的,必须依靠各行政区地方政府的合力才能完成。粤东、粤西与珠三角沿海片区虽都属于广东区域但文化习俗等并非相同,要使广东沿海经济带各地方政府的合作顺利有序,当务之急就是要先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各地方政府能够冲破传统行政割据的束缚“心甘情愿”的进行合作。首先,省级政府应对各沿海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各地方政府清楚明晰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提出建设,于公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广东省的整体建设;于私有利于各辖区抓住良好的机遇进行内部发展,而这更需要经济带内每个政府的协力合作。通过上级政府的宣传教育使各地方政府能够有共同的利益认知,认同广东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淡化各辖区的“领地”意识,扭转传统意义上的惯性思维,使各地方政府投入到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建设当中。其次,搭建集体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积极引导各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商。组织各地方政府针对广东沿海经济带的相关发展规划进行具体的探讨,一面能够汇集头脑风暴的力量,对未来发展进行细节定位;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互相的审阅对各辖区的发展进行评价并找到相互之间的发展差距,增进各地方政府之间的信任感。最后,上级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对广东沿海地方政府的合作给予支撑,使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系统化和规范化。
........................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海洋经济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广东沿海经济带能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而广东沿海经济带横跨广东省内的 14 个沿海城市,广东沿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方政府合作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因此,本文研究广东沿海地方政府合作对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及其他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收集资料等途径整理和分析广东沿海经济带地方政府合作的背景、概念和理论等,以此为本文的研究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究,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及观点:
(1)广东沿海经济带地方政府合作的构成要素为合作主体、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组织、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法规七个方面,其作用功能分别为有效处理区域公共事务,促进广东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广东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缓解地方政府间冲突,提升广东沿海经济带整体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以合作内容为中心,合作主体、合作目标为推动,合作组织、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法规为保障的广东沿海经济带地方政府合作理论框架。
(2)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地方政府合作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合作中还存在着合作意识不足、合作目标短视化、合作内容不全面、合作层次较低的问题,这是由于广东沿海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理念薄弱、追求GDP 的政治锦标赛、体制机制不完善、政策法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3)在借鉴美国都市区和长三角的经验中,得到要从提高地方政府的合作意识、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倡导多元化治理理念、建立地方政府合作法规等方面促进地方政府合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