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指导下夹江县资源型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14:04:42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识到绿色转型对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必要之处,在夹江县的转型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惠民基础设施修建解决了当地用水难、出行难、看病难的问题,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质量;公路村村通工程让绿色产业的发展有了保障;而教育实质公平化从更本上改变了夹江县原有教育水平落后的现状,为绿色产业在夹江的发展持续不断的提供人才储备。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然资源一直都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石,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然而,对自然资源的过渡采伐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灾难,最终影响人类发展的持续稳定,为此各国的学者专家与政治家们,都在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之道。2005 年,习近平同志通过调研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从理论上破解了中国解决经济发展中生态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山”理论的内涵被极大的丰富,并正式成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纲领。
我国有着众多的资源型县域,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这些资源型县域作为原材料供应点和资源加工生产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资源型县域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理念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自然资源终究是不可再生的,当资源耗尽时,危机就会显现出来。当前我国部分资源型县域经济面对着一些危机:自然资源的耗竭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社会结构的单一引发一些列的社会矛盾;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存权。这些资源型县域经济的矛盾突出,改革困难重重,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向什么方向进行产业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改善生态环境?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种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进行支撑,而“两山”理论正是这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
夹江县是一个以陶瓷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县,1990 年第一家陶瓷厂点火生产开始,到 2015 年共有大小企业一百余家,占我国瓷砖生产总量的 22%,随着烧制陶瓷所用的高岭土开采殆尽,夹江县的发展开始出现种种困难: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一些企业开始外逃,而剩下的企业则选择了降低环保成本、打价格战等竭泽而渔的方式维持生存;烧制陶瓷产生的颗粒污染和废气使得空气质量奇差,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存权;社会矛盾严重突出,在四川一百八十五个县中,政府满意度排 181 位。就是这样的一个资源型县城,在全县以“两山”理论为指导,通过 2016 到 2018 的三年时间,GDP保持了每年 13%的增速,同时成功创建了全国卫生县城,政府满意度排上升 90 余位,新增了茶叶、林业、文化装备产业、旅游业等诸多绿色发展项目。夹江县是如何做到的?他们是如何将两山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的?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收集整理夹江县进行转型中的大量数据与案例,总结出“两山”理论指导资源型县域经济进行产业升级中,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针对两山理论,并没有有影响力的文献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的研究综述主要集中在外国学者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研究、资源型城市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研究等三个方面。
1.2.1.1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一直贯穿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通过大量开发与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取得了傲人的经济成就,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当地环境的极度恶化,危及人类的生存。许多人为引发的灾害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一点:温室效应引发的厄尔尼诺现象、工厂排污导致的伦敦雾霾。如果不能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人类将没有未来可言。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英国、美国等老牌工业国家,开始意识到环境的持续恶化会对本国和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思潮的影像下,外国学者们开始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给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马什(1864)反思了人类工业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他认为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而如果我们想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舍弃一定的工业化,来保护环境。雷切尔卡逊(1962)在其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提到了环境保护问题,他首次开始对环境保护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开启了外国学者对环境保护研究的大门。
图 1 研究框架与结构图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资源型县域经济
资源型县域经济在我国主要以三种概念进行界定。第一,从县域的功能来看,资源型县域经济主要功能在于开采矿物与加工,同时向其他县市区提供原矿或者矿物加工产品,矿物的开采和加工产业是该种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二,从社会结构来看,由于资源型县域其发展的主动力是矿产的开发和加工,因此其社会结构普遍表现为二产人口较多,一三产人口较少,当地资源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稳定性能会有较大的影响,矿产业的衰退会带来很多的失业工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三,从其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资源型县域发展主要依靠矿物的采掘和加工,因矿物的不可再生性,随着矿物的枯竭、产品的升级迭代等等因素,其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制约。
总结以上三点可以得出,我国的资源型县域经济内涵为: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县域经济,其社会结构和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其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利用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资源的耗竭,其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国内学者将资源型县域经济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发展型、成熟型、衰退型。
2.1.1 发展型资源型县域经济
发展型资源县域经济指该县域刚开始探明某种资源储量或资源开采作业才刚刚开始。这一型式的县域经济往往出现在整体经济发展的初期,或是某种新种类资源被探明,在我国建国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随着全国资源普查展开,各地都有很多资源被发现,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新疆、青海等地都探明了大量的煤炭、石油、铁矿等多种工业化所需的重要矿物,围绕着这些矿物资源的开采地形成了一套生活聚居区,也就是后来的资源型县域的前身。在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期,其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是依靠对资源的“粗放式”开采与加工,因矿产数量丰富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问题在于矿业开采加工带来的污染,需要政府对相关企业进行环保政策引导,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开采。
..........................

2.2 绿色转型
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成长,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探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依靠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危险且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这一发展思路便应运而生,它代表着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式,而实施绿色转型则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本文将从绿色转型的背景、绿色转型的方法、绿色转型的目标三个方面来梳理绿色转型的意义。
2.2.1 绿色转型的背景
人类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工业革命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物质需求能够得到持续的满足,多年以来许多老牌工业国家一直采用着“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许多资源型城市就在这个时候纷纷建立起来。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渐耗竭,各种问题开始显现,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经济的衰退,长久以来依赖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在面对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但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只会导致人类的物质需求增加,迫使经济必须持续发展,此时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不可再生产生了第一次矛盾,即如何在资源储量的有限性和经济发展的无限性。工业化进程不单单是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英国、美国等先一步进入工业化的国家饱受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大量国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时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了第二次矛盾,即经济发展产生污染环境与国民追求健康生活的矛盾。根据专家学者的理论,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当地形成配套的产业链,这一现象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对社会结构却是一场灾难,大量人口集中于工业制造及其相关产业,一旦发生行业性的经济危机势必会出现众多失业人口,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也就产生了第三个矛盾,即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
经济、社会、环境这三个矛盾共同构成了绿色转型的背景,它们警告人们持续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会导致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同时会产生环境污染最终会危及人类生存,因此必须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缓和经济和资源之间的矛盾。
...........................

3 夹江县绿色转型的背景和压力分析..............................16
3.1 夹江县基本情况介绍...............................16
3.2 夹江县绿色转型的背景调查..........................16
4 两山理论指导下夹江县绿色转型的方法与成效...................... 22
4.1 两山理论指导下夹江县绿色转型的方法.................................22
4.1.1 “退城入园”与“煤改气”促进产业升级.................................. 23
4.1.2 找准县域资源禀赋,绿色产业成为生力军.......................... 23
5 夹江县产业转型后留存的问题与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2
5.1 产业转型后,夹江县凸显的问题..................................32
5.1.1 缺乏相关专业人才........................32
5.1.2 后续监督保障工作缺位...............................32

5 夹江县产业转型后留存的问题与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5.1 产业转型后,夹江县凸显的问题
5.1.1 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在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同时,专业人才的缺乏尤为突出,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高级工人。作为一个传统的资源型县,夹江县原有的工业所需要的文化程度较低,许多工人往往只有小学到初中文化。在夹江县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后,企业纷纷进行转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则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而专业人才的缺口就暴露了出来,2019 年一季度统计中,陶瓷企业数控机床操作员、数字化生产线操作员等高级工人缺口达到 400 多人。
(2).缺乏教师。随着夹江县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实现教育水平实质化公平,当地新建了两所幼儿园和一所中学,同时扩大了原有学校的规模,师资力量的缺乏问题就体现了出来。其中幼师和小学教师的缺口达到了 110 余人。
(3)缺乏高学历的基层干部。当地很多基层干部受教育程度较低,不能很好的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县政府的一些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夹江县缺少一批受过正规高等校的教育,拥有高学历和科学的思考方式以及较高视野的基层干部,来维护和继承绿色发展的成果。
(4)农民缺乏绿色产业技能
绿色产业往往是来自于对自然资源的和谐利用和轻加工,而从事这一行业最多的人口则是农村人口。夹江县在进行绿色产业发展时,选取了造纸、茶叶、旅游业三个产业进行推动,而这三个产业往往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参与才能蓬勃发展,造纸业需要大量的农户种植生产纸浆的毛竹;茶叶需要适宜的土地酸碱度和懂得茶叶知识的茶农;旅游业需要当地农户配套开展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可以说,夹江县的绿色发展不能离开农民。进行绿色产业转型后,夹江县部分地区的农民因为缺乏相关的技能,无法参与到这些行业当中去,绿色发展带来的实际效益无法惠及他们。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从“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色青山”的掠夺式资源发展,到“宁要绿色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样决断的产业改革升级,最后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夹江县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通过对夹江县这一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绿色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本文构建了夹江县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模型,其构成如下:
图 2 夹江县绿色发展理论模型图
通过对夹江县发展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夹江县首先通过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加强两山理论宣传教育培训,增加了夹江县群众对两山理论的了解和对绿色转型的支持程度,同时培养了一批了解两山理论内涵的干部,为夹江县实现绿色转型打下了基础。然后,夹江县根据两山理论的内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传统陶瓷产业的绿色发展;同时,夹江县大力支持发展绿色产业,为实现发展循环经济迈出了有力的一步。通过对夹江县的经验的总结,本文将两山理论指导下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经验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加强两山理论宣传教育,提升全县人员理论水平,建立绿色转型基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转型提供保障 3.坚持两山理论的科学实践,正确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改革 4.结合县域自然资源禀赋,开发绿色生态产业。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