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99.0865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元大关,并且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致使当前我国的上层建筑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这些矛盾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各类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目前,我国公共安全事件涉及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爆发时往往是难以预测的,各种诱发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也加剧了我国社会的整体风险和公众的个体风险,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近几年随着公共安全事故的频发,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后处置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安全的需求,但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研究才刚刚发展起来,研究体系尚不完善。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的背景,阐述了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综合分析出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挖掘出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利于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研究的丰富,也可以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有利于学科发展。
1.2.2 应用意义
在诸如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新型冠状病毒疫情、3·29 云南楚雄森林火灾频发等传统公共安全事故和套路贷、网络诈骗、物联网卡犯罪、AI 犯罪等新型公共安全问题叠加的风险社会背景下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更具有真实性,说服力更强,有助于引起政府、公众及其他社会群体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视,使他们更愿意为出于安全的考虑而自主加入到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中,提高我国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
第 2 章 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相关概述
2.1 风险社会的概念及特点
2.1.1 风险社会的概念
随着 1954 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的建成,核能源可能带来的风险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讨论,关于风险的研究由此开始。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为了保护公众免受自然灾害和工业化带来的事故灾害,国外关于风险的研究开始爆炸式增长,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涉及。但直到 1986 年,风险社会的概念才在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一书中得到明确的定义,贝克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了现在正在威胁我们安全的风险,他将后工业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过风险社会的概念,他们主要将风险社会定义如下: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处于由人类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全球性风险占主导地位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这使得现代社会产生了许多不同以往的不确定因素的可能性,现在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与前工业时代所面临的风险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论是预测难度、发生频率还是后果控制等方面的难度都有所提高。简言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较之前更加隐蔽、不可感知、复杂,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后果更加严峻,需要更综合、更复杂的手段进行管理。
本文将风险社会定义为在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影响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的风险由原来的自然因素转变为更多地由人为因素导致,并且风险普遍存在、既有隐蔽性和危机性,又有可控制性和创新性,风险社会就是带有这些特点的社会。
.........................
2.2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概念及特点
2.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概念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概念来源于风险管理理论,兴起于新时代对于风险的细化需求。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仅靠政府这一主体已经难以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想要更好的进行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还需要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配合。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是针对公共安全危机开展源头治理、风险预警、控制危害范围、降低负面影响等风险防控工作。
基于此,本文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定义为以政府为主导,公众、非政府组织、专家等非政府群体协同合作,针对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前的潜在风险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次生风险进行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风险控制,有效降低风险成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负面影响。公共安全事故究其根本仍在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避免出现贼去关门式的资源浪费。
第 3 章 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现状 ............................. 151.2.1 理论意义
近几年随着公共安全事故的频发,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后处置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安全的需求,但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研究才刚刚发展起来,研究体系尚不完善。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的背景,阐述了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综合分析出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挖掘出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利于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研究的丰富,也可以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有利于学科发展。
1.2.2 应用意义
在诸如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新型冠状病毒疫情、3·29 云南楚雄森林火灾频发等传统公共安全事故和套路贷、网络诈骗、物联网卡犯罪、AI 犯罪等新型公共安全问题叠加的风险社会背景下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更具有真实性,说服力更强,有助于引起政府、公众及其他社会群体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视,使他们更愿意为出于安全的考虑而自主加入到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中,提高我国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
第 2 章 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相关概述
2.1 风险社会的概念及特点
2.1.1 风险社会的概念
随着 1954 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的建成,核能源可能带来的风险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讨论,关于风险的研究由此开始。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为了保护公众免受自然灾害和工业化带来的事故灾害,国外关于风险的研究开始爆炸式增长,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涉及。但直到 1986 年,风险社会的概念才在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一书中得到明确的定义,贝克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了现在正在威胁我们安全的风险,他将后工业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过风险社会的概念,他们主要将风险社会定义如下: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处于由人类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全球性风险占主导地位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这使得现代社会产生了许多不同以往的不确定因素的可能性,现在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与前工业时代所面临的风险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论是预测难度、发生频率还是后果控制等方面的难度都有所提高。简言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较之前更加隐蔽、不可感知、复杂,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后果更加严峻,需要更综合、更复杂的手段进行管理。
本文将风险社会定义为在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影响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的风险由原来的自然因素转变为更多地由人为因素导致,并且风险普遍存在、既有隐蔽性和危机性,又有可控制性和创新性,风险社会就是带有这些特点的社会。
.........................
2.2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概念及特点
2.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概念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概念来源于风险管理理论,兴起于新时代对于风险的细化需求。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仅靠政府这一主体已经难以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想要更好的进行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还需要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配合。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是针对公共安全危机开展源头治理、风险预警、控制危害范围、降低负面影响等风险防控工作。
基于此,本文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定义为以政府为主导,公众、非政府组织、专家等非政府群体协同合作,针对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前的潜在风险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次生风险进行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风险控制,有效降低风险成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负面影响。公共安全事故究其根本仍在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避免出现贼去关门式的资源浪费。
2.2.2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特点
(1)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具有主动性
我国对公共安全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事后应急管理的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是被动的,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公共安全危机。而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是针对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一种主动性防御的应对措施。在公共安全事故发生之前主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解决潜在的公共安全风险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就好比是一场战役,而风险和风险的管理者(政府、公众及其他相关非政府群体)就是对弈双方,如果风险的管理者注重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控,就可以了解公共安全风险的弱点,在这场战役中它就占据了主动权,那么就大大的增强了其获胜的可能性。
.............................
(1)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具有主动性
我国对公共安全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事后应急管理的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是被动的,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公共安全危机。而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是针对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一种主动性防御的应对措施。在公共安全事故发生之前主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解决潜在的公共安全风险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就好比是一场战役,而风险和风险的管理者(政府、公众及其他相关非政府群体)就是对弈双方,如果风险的管理者注重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控,就可以了解公共安全风险的弱点,在这场战役中它就占据了主动权,那么就大大的增强了其获胜的可能性。
.............................
3.1 当前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取得的成就 ................................... 15
3.1.1 形成了基本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意识 ............................ 15
3.1.2 初步形成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组织体系 .................. 16
第 4 章 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2
4.1 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 22
4.1.1 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意识未能同步强化,风险应对能力不足 .............. 22
4.1.2 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风险更加错综复杂,单一主体难以应对 .............. 22
第 5 章 完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对策 ................................. 33
5.1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主动”防控风险................................ 33
5.2 完善非政府群体参与,“多元”协同防控........................ 34
第 5 章 完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对策
5.1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主动”防控风险
无论是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本身的特点,还是在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转变,都要求我国“主动”出击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君子见几而,不俟终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公共安全意识,以期在风险尚未成灾阶段就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尽可能的遏制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无论是公众、政府还是其他非政府群体都应该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公共安全意识,锻炼其面对风险时的心理素质,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水平,使公众、政府还是其他非政府群体在面临风险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并具有自救互救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共安全危机带来造成的损失。
5.1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主动”防控风险
无论是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本身的特点,还是在风险社会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转变,都要求我国“主动”出击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君子见几而,不俟终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公共安全意识,以期在风险尚未成灾阶段就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尽可能的遏制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无论是公众、政府还是其他非政府群体都应该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公共安全意识,锻炼其面对风险时的心理素质,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水平,使公众、政府还是其他非政府群体在面临风险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并具有自救互救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共安全危机带来造成的损失。
首先,应该加强身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最主要治理者——政府的公共安全教育。当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意识还尚有欠缺,所以其无法及时有效的防控公共安全风险,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因此,应该加强应对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的相关责任部门的公共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加强对各类公共安全风险应急预案的实际演练,已期达到落实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熟练掌握应对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的处置方法;加强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教育,将公共安全意识深植于相关政府官员的心中;加强各类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能力的培训和各类公共安全风险预警的演练,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和预警能力,提高公共安全防控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快速、高效、有条不紊地做好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最大可能地消解公共安全风险、降低公共安全风险成本。
.............................
.............................
第 6 章 结论
近几年,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警示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公共安全治理“关口前移”已迫在眉睫,
近几年,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警示我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公共安全治理“关口前移”已迫在眉睫,
2016 年 12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自然灾害防治提出要将强化灾害风险防范、常态减灾作为基础工作,综合防治自然灾害,并将社会力量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开展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既是对具有主动性、前瞻性、综合性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积极回应,又是对风险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综合拓展。
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首先,无论是理论需求还是现实需要都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提出了迫切需求。公共安全治理应由注重事后应急处置向注重风险防控转变,这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普遍性、隐蔽性和危机性的必然选择,应提高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控水平,实现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综合化。其次,我国虽然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践证明,我国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风险防控效果不佳,还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社会。当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还很淡薄,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应对能力都有待提高;政府几乎包揽全部类别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缺乏其他相关非政府群体的协助;我国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的预警系统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化,公共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有待升级;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缺乏风险沟通,对风险信息的发布处理不当
参考文献(略)
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首先,无论是理论需求还是现实需要都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提出了迫切需求。公共安全治理应由注重事后应急处置向注重风险防控转变,这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普遍性、隐蔽性和危机性的必然选择,应提高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控水平,实现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综合化。其次,我国虽然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践证明,我国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风险防控效果不佳,还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社会。当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还很淡薄,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应对能力都有待提高;政府几乎包揽全部类别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缺乏其他相关非政府群体的协助;我国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的预警系统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化,公共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有待升级;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缺乏风险沟通,对风险信息的发布处理不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