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视角下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21:29:47 论文编辑:vicky
发展中应该如何进行更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以便保证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文章从改进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和完善农业技术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三个方面对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现状以及其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五条途径分析,发现它可以通过农业技术研发政策、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农业技术补贴政策以及农业投入结构优化政策实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然后通过对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技术研发工作成效不显著、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边缘化趋势明显以及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概念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他认为创新的本质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前所未有的新组合,而且可以从五个部分对创新内容进行认知,分别是产品的创新,即通过研发或者是品种改良进而获得以前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产品;生产工艺的创新,即对原来的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生产原料创新,即对原有原材料供应商或是供应渠道进行的替换和改变;组织形式创新,即打破原本不适合组织长远发展的旧的组织形式。同时熊彼特指出,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的创新或者是新工艺发明,而是包含着新技术或者新工艺引进原有生产体系中所引起的震动和其他一系列反应。熊彼特的继承者通过研究将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并且认为技术创新是人通过新技术应用从而实现改善经济的商业行为,而且在此之前,熊彼特曾经指出创新其实是新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这充分佐证了技术创新其实属于经济范畴,而非简单的技术范畴,也说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2.农业技术创新
当下,学术界普遍认为农业技术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上,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农业新技术的发明过程或者是研发过程,即主要针对的是研发阶段;广义上来看的话,农业技术创新包括农业新技术的发明,以及为实现其真正效用而进行的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运用,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卢东宁(2011)从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入手,认为农业技术创新是由农业技术发明、发明成果首次商业化使用和技术的扩散三者共同组成的创新链[50]。当然,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我们不难想象的到,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必定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农业科研院所(校)、企业以及农户等多个主体,包含科技研发、要素组织和调动、成果包装、专利申请、商业化使用以及资金周转等多种活动。
图 1-1 文章主要章节关系示意
..........................

(二)基础理论
1.资源互补理论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梅勒曾经就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并提出著名的“资源互补理论”,即就农业技术性质来看,农业传统向现代过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停滞阶段,该阶段的农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农业生产增加不依靠农业技术的推动,而只是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供给量的不断增加,例如劳动或者土地,而且如果只是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单一强化,也不会对农业生产率的持续性变化;二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该阶段的农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最大,而且人口的增长压力使得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也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力作为工业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本,但其稀缺性导致其资本报酬在不断增加,不利于发展劳动节约型农机,因此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使用成为重点;三是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该阶段的农业技术进步主要是依赖于资本总量的不断增加,在此情形下,农业部门在社会经济总量中话语权不断降低,资本变得更加充裕,因此可以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农业部门建设发展上边,非农部门发展迅速进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其中,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在此阶段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本对劳动的代替,因此发展劳动节约型农业机械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创新是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54]。
梅勒认为一个高效率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种要素的共同投入,而且这些要素之间是互补的,如果只是单一要素的不间断投入,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增加,同时这些要素还应有传统和现代之分,如劳动和土地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要素,而技术、教育以及体制等因素则属于现代意义上的要素。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序列,而且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的过渡时期,我们的劳动成本在逐渐上升,因此要迫切改变梅勒所提出的传统要素投入多于现代要素投入,而现代要素投入稀缺的现状。当然,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土地虽是传统农业投入要素,但它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是相对而言在获取的时候较为方便,且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仍然处在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过程当中,此时的农业四年技术和其它的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配套要素较为稀缺。同时基于梅勒的资源互补理论中提供刺激的体制、农业研究、新物质投入供给、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体制以及教育这五种稀缺资源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预见,要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应用,必须通过非农部门且更多的是要依靠政府部门实现最终的农民收入的目标。
..............................
 
二、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加的机理分析

(一)改进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
1.依托技术创新研发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
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政策的推动,能够有效实现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这是保证创新工作继续实行下去的首要任务。农产品品种的多样化能够丰富农民农业生产经营选择,增加农户收入渠道。同时,多样化的农产品品种可以有效地使农户生产实现规避因自然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风险,避免因为农作物生产品种单一导致的农户利益受损,这其实也是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般地,农业技术创新中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作物单产和质量的提升方面,那么最先采用新的技术创新成果的农户能够生产出较以往产量更大、质量更优的农产品,而优质农产品同时伴随着高附加值和较大价格弹性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最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户受益必定要高于一般农户。但是,随着农业技术扩散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肯定会选择采用新的技术创新成果,那么全行业农产品质量必将上升,新的技术创新成果所带来的价格红利也消失殆尽。因此,短期来看,农业技术创新肯定会使得一部分农户实现收入的增加,而长远来看的话,它肯定会促使整个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图 3-1 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加的机理分析
.....................................

(二)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
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是保证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前提,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不单单需要通过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而且必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生产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培育出来的相关新兴要素[64]。土地、劳动力、技术以及资本是农业生产需要投入的四种传统要素。当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是中央 2019 年“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关于坚持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其中明确提出要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田水林电路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研发薄弱环节适用农机,加快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65]。由此可见,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对“三农”工作发展的重要性。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看,如果假设农业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技术以及资金总量不变,只将土地资源作为可变量进行对待,在其人口总量仍然持续增长的当下,一味地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来实现农业产出效益的不断增加,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将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作为可变因素,将其他三者作为既定因素,在劳动力增加投入前期,会带来农业产出量的增加,但是到达一定限度之后,会导致边际报酬递减,况且农村经济的凋敝导致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一味地将家庭所有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如果假设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既定不变,把资本和技术作为可变因素对待,我们现在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与最佳生产要素配置标准仍存在一定距离,因此通过追加二者能够很好地实现农业产出的增加[66]。
.............................
 
三、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及问题分析·············· 30
(一)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现状····················30
(二)延安市农民收入水平现状····························31
1.延安市农民收入总量·····················31
2.延安市农民收入结构····················33
四、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41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42
1.数据来源·································42
2.指标选取与说明··························42
五、优化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53
(一)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性投入·····························53
1.政府应保持农业技术创新相关支持政策的延续性························53
2.政策制定实施应注重时效性······························53

五、优化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

(一)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性投入
1.政府应保持农业技术创新相关支持政策的延续性
文章中已经得出结论农业技术创新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同时受政策时滞性影响,每一项农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效应,特别是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来说。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要落实的话必须得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同时相关政策从制定到落实本就需要时间,造成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能在初期的时候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继续保持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投入,或是将政策进行延续,确保为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参与主体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2.政策制定实施应注重时效性
在实证分析当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时期达到高峰,然后这种促进作用将会不断降低,这是农业技术创新作为准公共产品所具有的特性。因此,要想实现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持续推动作用,那就必须做好新旧政策之间的衔接或者是针对已有政策进行改进,在原有政策评估阶段就应重新对政策进行审视,确保其内容以及相关措施符合已经发生改变的外部环境。正如,政策过程理论所强调的那样,政策的交叉运行才是常态,可能在上一个政策还未完全结束时,新的政策已经在实施当中。
...............................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文章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而明确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应该如何进行更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以便保证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文章从改进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和完善农业技术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机理三个方面对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现状以及其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五条途径分析,发现它可以通过农业技术研发政策、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农业技术补贴政策以及农业投入结构优化政策实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然后通过对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延安市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动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技术研发工作成效不显著、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边缘化趋势明显以及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再次,经过选取延安市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该市的农民收入和农业技术创新两项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农业技术创新相关指标对与农民收入指标增长具有较强的贡献率,表明农业技术创新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力,这也就说明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因此,文章建议从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性投入、加大农业技术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增加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塑造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法规、发挥农民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政策制定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推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促成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基础。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