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据201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338个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占64.2%,比上年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0.7%。虽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较过去有所改善,但城市整体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此外,我国每年产生垃圾总量超10亿吨,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这些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还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人是对环境改变影响最大的因素。Becker(2014)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人类活动和对自然栖息地的干预[1]。彭远春(2011)认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日常行为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重要致因[2]。居民亲环境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3]。然而,据《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国居民在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方面的践行度普遍较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较少,居民在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
因此,探究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提升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在减轻城市环境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据201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338个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占64.2%,比上年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0.7%。虽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较过去有所改善,但城市整体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此外,我国每年产生垃圾总量超10亿吨,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这些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还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人是对环境改变影响最大的因素。Becker(2014)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人类活动和对自然栖息地的干预[1]。彭远春(2011)认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日常行为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重要致因[2]。居民亲环境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3]。然而,据《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国居民在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方面的践行度普遍较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较少,居民在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
因此,探究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提升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在减轻城市环境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2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就亲环境行为理论进行了许多的研究,由于各研究领域缺乏交流,对亲环境行为的概念形成了不同的表述,如环境责任行为、环境意义行为、负责任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和生态行为。国内学者早期多使用“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随后学者使用亲环境行为的概念越来越频繁。国内外学者都对亲环境行为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概念的界定和表述存在差异,但核心内涵相近,即都强调个体主动保护环境的行为[44]。因此本文将居民亲环境行为定义为,居民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主动参加或举行的对环境有益的行为。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体行为意向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又受到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三个方面的影响,同时知觉行为控制也部分影响个体的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已经被多位学者应用于亲环境行为研究中,证明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亲环境行为研究中的有效性,其广泛性也证明计划行为理论在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
2.2 理论基础
2.2.1 计划行为理论
(1)计划行为理论是由 Ajzen 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的应用[12]。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具有的某种特定行为意向取决于对该行为的态度、知觉外部规范的压力和对行为的知觉控制。其中,行为意向被认为是决定个人行为的重要先决条件。此外,行为取决于信念的力量和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知觉行为控制是评估特定行为的表现是多么容易或困难。因此,知觉到的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图可以用作实现行为的直接预测因子。本研究以该理论为基础,探究居民亲环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亲环境意向及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丰富亲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具体模型如图 2-1。
..............................
3 研究设计.........................................17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丰富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理论研究。为后续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在研究对象方面,相比其他学者选取的企业员工、游客、农民等群体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扩展了研究视角。有关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理论等单一理论对个体亲环境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梳理学者对于亲环境行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将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其他影响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结合,构建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2.1 理论意义
丰富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理论研究。为后续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在研究对象方面,相比其他学者选取的企业员工、游客、农民等群体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扩展了研究视角。有关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理论等单一理论对个体亲环境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梳理学者对于亲环境行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将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其他影响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结合,构建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2.2 实践意义
我国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政府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城市居民正是城市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行为的亲环境与否应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是必要的。通过对石家庄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探究其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改善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提供借鉴参考,以期进一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政府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城市居民正是城市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行为的亲环境与否应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是必要的。通过对石家庄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探究其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改善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提供借鉴参考,以期进一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
2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就亲环境行为理论进行了许多的研究,由于各研究领域缺乏交流,对亲环境行为的概念形成了不同的表述,如环境责任行为、环境意义行为、负责任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和生态行为。国内学者早期多使用“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随后学者使用亲环境行为的概念越来越频繁。国内外学者都对亲环境行为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概念的界定和表述存在差异,但核心内涵相近,即都强调个体主动保护环境的行为[44]。因此本文将居民亲环境行为定义为,居民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主动参加或举行的对环境有益的行为。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体行为意向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意向又受到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三个方面的影响,同时知觉行为控制也部分影响个体的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已经被多位学者应用于亲环境行为研究中,证明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亲环境行为研究中的有效性,其广泛性也证明计划行为理论在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
2.2 理论基础
2.2.1 计划行为理论
(1)计划行为理论是由 Ajzen 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的应用[12]。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具有的某种特定行为意向取决于对该行为的态度、知觉外部规范的压力和对行为的知觉控制。其中,行为意向被认为是决定个人行为的重要先决条件。此外,行为取决于信念的力量和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知觉行为控制是评估特定行为的表现是多么容易或困难。因此,知觉到的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图可以用作实现行为的直接预测因子。本研究以该理论为基础,探究居民亲环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亲环境意向及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丰富亲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具体模型如图 2-1。
..............................
3.1 模型的构建...................................17
3.2 研究假设..................................18
4 实证分析.......................................................32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32
4.1.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2
4.1.2 人口统计学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34
5 结论及启示................................46
5.1 结论......................................46
5.1.1 人口学变量对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46
5.1.2 亲环境行为意向会促进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产生.................................46
5 结论及启示
5.1 结论
5.1.1 人口学变量对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部分人口学变量与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通过 SPSS 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性别不同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的亲环境行为频率更高,表明女性更愿意采取亲环境行为。年龄层次上,与国外学者研究不同,我国居民年龄层次越高的人群采取的亲环境行为的频率越高。年龄较小的人群,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因而在亲环境行为方面实施较少。在调查人群占比较多的青年人中,部分青年由于追求小资生活,不会在意节约的行为,认为节约是落后的行为,不愿意刻意进行节约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上不愿意采取亲环境行为,因而亲环境行为的频率较低。职业类型上,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员工更经常采取亲环境行为,而政府及事业单位则较少采取亲环境行为。自由职业者收入较其他职业少,因此很倾向于进行亲环境行为。而政府及事业单位员工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收入的水平较一般人群高,因而不太注重亲环境行为,因此亲环境行为频率较低。月收入水平上,较高收入者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实施频率较高。这说明收入较高的群体与收入较低的群体相比,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参加参与公领域亲环境行为。
5.1 结论
5.1.1 人口学变量对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部分人口学变量与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通过 SPSS 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性别不同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的亲环境行为频率更高,表明女性更愿意采取亲环境行为。年龄层次上,与国外学者研究不同,我国居民年龄层次越高的人群采取的亲环境行为的频率越高。年龄较小的人群,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因而在亲环境行为方面实施较少。在调查人群占比较多的青年人中,部分青年由于追求小资生活,不会在意节约的行为,认为节约是落后的行为,不愿意刻意进行节约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上不愿意采取亲环境行为,因而亲环境行为的频率较低。职业类型上,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员工更经常采取亲环境行为,而政府及事业单位则较少采取亲环境行为。自由职业者收入较其他职业少,因此很倾向于进行亲环境行为。而政府及事业单位员工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收入的水平较一般人群高,因而不太注重亲环境行为,因此亲环境行为频率较低。月收入水平上,较高收入者公领域亲环境行为实施频率较高。这说明收入较高的群体与收入较低的群体相比,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参加参与公领域亲环境行为。
5.1.2 亲环境行为意向会促进亲环境行为的产生
亲环境行为意向会促进居民亲环境行为。亲环境行为意向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影响效应是最大的,即城市居民的亲环境意向是对居民的亲环境行为影响是最大的。居民如果存在较强的亲环境意向,那么居民也就越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亲环境行为上。但是居民的行为意向和居民的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与私领域亲环境行为影响效应不同,居民的亲环境行为意向影响居民在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效应明显大于其在私领域行为的效应,这表明居民私领域亲环境行为更为复杂,居民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较私领域较为简单,受亲环境行为意向影响较大。
亲环境行为意向会促进居民亲环境行为。亲环境行为意向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影响效应是最大的,即城市居民的亲环境意向是对居民的亲环境行为影响是最大的。居民如果存在较强的亲环境意向,那么居民也就越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亲环境行为上。但是居民的行为意向和居民的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与私领域亲环境行为影响效应不同,居民的亲环境行为意向影响居民在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效应明显大于其在私领域行为的效应,这表明居民私领域亲环境行为更为复杂,居民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较私领域较为简单,受亲环境行为意向影响较大。
.............................
结语
本文在城市环境污染加重的背景下,以石家庄市居民亲环境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应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本文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突破以往使用单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将价值-信念-规范中的责任归属增加到计划行为理论中,并提出理论假设。接下来借鉴已有的成熟量表确定本文的调查问卷。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本文得出如下研究成果:亲环境行为意向会直接影响居民的亲环境行为,且其影响效应是最大的;亲环境行为意向会受到包括知觉行为控制、亲环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还可以通过亲环境行为意向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责任归属影响城市居民的亲环境行为主观规范和亲环境行为态度。
对于实证结果带来了启示包括:政策制定多元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细化的激励政策;增加居民亲环境行为宣传,提高居民亲环境行为意识;提高居民对亲环境行为的知觉控制能力;增加环境信息公开,提升居民对环境的责任归属;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增加居民参与亲环境行为途径。
参考文献(略)
本文在城市环境污染加重的背景下,以石家庄市居民亲环境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应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本文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突破以往使用单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将价值-信念-规范中的责任归属增加到计划行为理论中,并提出理论假设。接下来借鉴已有的成熟量表确定本文的调查问卷。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本文得出如下研究成果:亲环境行为意向会直接影响居民的亲环境行为,且其影响效应是最大的;亲环境行为意向会受到包括知觉行为控制、亲环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还可以通过亲环境行为意向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责任归属影响城市居民的亲环境行为主观规范和亲环境行为态度。
对于实证结果带来了启示包括:政策制定多元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细化的激励政策;增加居民亲环境行为宣传,提高居民亲环境行为意识;提高居民对亲环境行为的知觉控制能力;增加环境信息公开,提升居民对环境的责任归属;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增加居民参与亲环境行为途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