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级政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县制的应运而生及其历久不衰,并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这种建制极大限度地适应了中国国体的运行机制。我国的特点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的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靠一人,或是一个权力核心,是难以实现有效统治的。就连唐太宗这样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也不得不承认:“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远,所委者唯有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系,尤须得人”1。县的设置不是一种权宜或任意的措施,而是基于我国经济、行政等等因素综合考虑的长久之计。县域,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已经成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具有团粒结构的稳定的社区,具有了某种不可分解的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上述工作落到实处,仍然是县级政权的重要职能与任务。
(一)中国县制的历史变迁
与被历史潮流淘洗出的所有存在一样,县级政权这一基层行政单位的出现,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国君权威不再,春秋前期,诸侯国对地方的统治仍然沿用西周所确立的世袭采邑制。各级贵族所受封地,一般被称作“采邑”,在“采邑”内,贵族拥有对土地、人民以及军政事务的绝对支配权,并役使家臣处理日常事务,他们对国君已经没有了早先的尊崇与服从。
春秋中叶以后,群雄逐鹿开始初现端倪,而已经尾大不掉的采邑封侯却已不再从人力、物力上对国君提供毫无保留的援助与支持,采邑制已经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在灭掉弱小的国家之后,在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统治时,便开始一改传统的分封制,转而实行由国君直接控制的郡县制。据《左传》记载,在楚武王、楚文王灭掉权、申、息等小国后,已经开始将这些小国改为县2。此后,当时的其他诸侯强国如晋国、齐国、吴国等,也都陆续开始置县。至春秋末年,设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秦灭六国,统一中原,统治辖区的广阔与复杂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单一的诸侯国。“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3。这样,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作为一种地方政权组织体系,随着秦朝统一中国而最终确立起来。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县的出现,既是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和世卿世禄制持续崩溃的产物,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兼并战争血与火催生的结果,同时还得益于秦始皇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此后,虽世事沧桑,王朝更迭,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县以上的行政建制屡有更改;县以下也反复出现过乡、亭、里或党、里、邻等的区别,但县这一行政建制却历经两千年而不变,一直沿用至今。西汉时期,全国大约置县1000余个,近百年来,则保持在2000个左右。截至2001年底,全国置县(市、区、旗)达到2861个,据考证,其中仍有五十多个县名与秦汉时的县名完全相同。
二、中国县域经济的特征、地位与问题
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1、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反映的是每个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三、国内外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模式............... 18
(一)一些国家发展农村区域经济的经验 .............. 18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 19
(三)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 .............. 21
(四)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 22
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24
(一)县级政府职能的定位 .............. 24
(二)政府行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26
(三)体制障碍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 ............... 28
(四)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 ............ 29
五、稳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 32
(一)高效、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实行省直管县体制 ............. 32
(二)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首战告成 ............. 34
(三)扩权强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 ............... 36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省直管县体制顺利推进 ............. 37
结 语
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正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和阶段转换。最近三年,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首次突破性地提出“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对县域经济内涵的三年“明确探索期”完成,宏观经济部署也走出“重城轻乡”的非均衡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这些转折性信号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的到来。
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远有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近有以扩权强县为主要标志的探索。在战略选择上,就有城乡互动、项目带动、开放促动、城市拉动、人才推动等等。在发展思路上,更有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或战略,首要的,必须在体制上进行较大的改革。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逐步实现省直管县,探索背后的乡村治理结构,则是治本之策。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 丁四保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2.《县域经济论纲》闫恩虎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
3.《县域发展研究》青理东主编 中共中央党样出版社 2006 年 7 月
4.《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
5.《东北咋整—东北问题研究报告》宁一 冬宁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年 5 月
6.《政治与政治学》俞可平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 2 月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 新华出版社 2006 年 2 月
8.《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导读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5年 10 月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解析》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年 10 月
10.《科学发展观》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