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例:就业质量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机理——获得感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链式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24-10-19 20:01:1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所采用数据位CFPS2020,但是CFPS并非是专业测度民众就业质量尤其是政府信任的问卷量表,但目前学界对二者的研究与测度已非常成熟,也有相关专门测度就业质量与政府信任的问卷数据。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①。当今,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多重冲击之下,我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和复杂化,尽管我国民众当前的政府信任水平仍处于高位,但依然存在着信任流失的风险②。再加之我国差序政府信任格局,地方政府信任度则处于更不利的位置③。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是公众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确认,体现着政府的合法性,也现实地影响着政府的制度权威和政策效能④。从制度主义的解释路径出发,现有研究认为公民对政治支持的态度取决于个人福祉⑤。而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高质量就业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提高就业质量是增进人民福祉、凝聚人心的活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并促进高质量的充分就业”①。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在寻求一份工作时,越来越将工作保障、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等作为考虑的重点,表现出强烈的对于高质量就业的需求⑥。然而,在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大背景之下,就业质量虽有改善,但低质量就业仍是大多数劳动者的就业现状。2022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企业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上升缓慢,但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比例高达53.8%。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47.9小时,“超时工作”已成常态,与国际上“8小时日工作制、40小时周工作制”的目标存在巨大差距。且仅有43.95%的城镇就业者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劳动合同签订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就业质量相关研究

(1)就业质量概念。国外在就业质量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这一概念,认为“工作生活质量”不仅仅依靠工作收入进行衡量。 国际劳工组织(1999)正式提出了“体面劳动(Decent Work)”的概念,主要内容为:在自由、平等、安全和保障人格尊严的条件下,无论男女均能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并将“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作为四项追求的战略目标①。欧盟理事会(2001)进一步丰富就业质量的内涵,其发布的工作质量指标中包括了10个维度,这十个维度分别是:内在工作质量,技能、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性别平等,健康和工作安全,灵活性和安全性,包容性和劳动力市场进入,工作组织和工作-生活平衡,社会对话和员工参与,多样性和非歧视,整体经济表现和生产率①。

(2)就业质量评价方法。国外研究中对于就业质量衡量的讨论主要倾向于实证分析方法的使用,主要将其分为主观与客观评价体系。客观评价体系一般围绕着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劳动的四个战略目标进行体系构建。其中代表性成果有2003年ILO建立的包括了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与条件、社会保障、就业稳定性、工人权利等11类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②。综合国外学者客观评价体系构建,主要包含的指标为:收入、就业前景、工作时间、雇佣合同、工作环境质量等③④。主观评价体系则一般围绕着劳动者对就业的主观感受进行体系构建,主要采用问卷量表的形式展开,Duffy等和Ferraro等开发的体面劳动量表最具有的代表性。Duffy以“工作心理理论”(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作为量表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了包含如下5维13条测量量表:安全的物理及人际工作条件、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充足的薪酬水平、保证业余生活与充分休息的工作时间、与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相容的企业价值观⑤。Ferraro等则以工作及组织心理学作为量表开发视角设计了7维31条测量量表:工作中的基本原则与价值、适度的工作时间与强度、富有成就感与生产性的工作、为承担公民角色所需的充足报酬、社会保护、发展机会、健康与安全⑥。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就业质量

上世纪9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首次提出体面劳动概念,自此就业质量受到学术研究者与公共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就业质量的既有研究指出,高质量就业既涵盖满足个体劳动者的客观基础,又包括基于个体劳动者价值判断的主观感知,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客观及主观福祉的综合体现 ①。同时,就业质量涵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内容, 宏观层面包括就业环境、就业服务、工作安全等, 微观层面包括工作稳定性、劳动收入、就业满意度等内容②。笔者认为,就业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概念,既涵盖劳动者就业各要素的客观实际,也包括劳动者对就业各要素和劳动过程的主观感知,集中表现为劳动者进行劳动时获得报酬或收入情况的优劣程度。为此,根据本文所探讨的主题,本文所指称的就业质量是微观个体层次上的就业质量,并将个体就业的客观基础与主观感知共同纳入分析与讨论中。

2.1.2地方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是一个很成熟的概念,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内涵上,Barnes等人认为,政府信任是公民对于政府行为正确、恰当并符合公益的信心③。王浦劬等则将政府信任定义为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状况与公众对其心理契合性的判断之间的关系④。在概念上,政府信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治信任概念Hetherington将其定义为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或政治系统运作产生出与他们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的信念或信心⑤。狭义上的政府信任,则可具体化成公众对现任政治领袖、官员和机构的信任⑥。

2.2理论基础

2.2.1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主要以韦伯的“工具理性”和“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目前在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科尔曼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问世,标志着社会学领域理性选择理论取得重要进展。概括来说,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和出发点,以效益最大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①。“理性人”,它既不是纯粹工具理性的抽象“经济人”,也不是帕森斯所指的仅受限于社会规范的“社会人”。理性人是一个能够在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中作出积极选择,追求最大利益的主体,兼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性质。一方面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体现了理性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理性人并非只关注经济利益,他们还受到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因而理性人能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考虑到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关系,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在政府信任领域便产生了制度主义解释路径。该解释认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建立在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量上,如果政府的治理绩效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那么民众就会对政府表现出更高的信任。于普通民众而言,政府的经济绩效与公共服务绩效与其密切相关,也是最能影响到他们的政府信任水平。促进民众就业,既属于政府的经济职能,也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就业效益也成为政府主要的绩效指标之一。因此,民众作为理性经济人会根据自身的就业质量来测度政府的就业效益,进而给出对于政府的态度。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8

3.1 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说 ............................ 28

3.1.1 就业质量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 28

3.1.2 就业质量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机理 .................................. 29 

第4章 实证结果分析:直接效应检验 ................................ 35

4.1 就业质量影响民众地方政府信任的直接效应 ............................ 35

4.2 稳健性检验 ........................ 37

第5章 链式中介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 38

5.1 就业质量影响地方政府信任链式中介效应 ................................ 38

5.2 异质性分析 .................. 39

第5章 链式中介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5.1就业质量影响地方政府信任链式中介效应

采用SPSS26中PROCESS4.1的模型6检验获得感和地方政绩评价在综合就业质量和地方政府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在中介模型检验之前,使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通过5000次样本抽样估计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详见表5.1),综合就业质量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信任(P<0.1),综合就业质量显著正向影响获得感(β=0.31,P<0.01)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P<0.01),获得感(P<0.01)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P<0.01)显著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且获得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价(P<0.01),假设2和假设3得到验证。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研究结论

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之下,提升民众的就业质量是政府工作的应有之义,而其中关乎社会稳定的政府信任问题尤其需要重视。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建立OLS模型并使用spss的process验证链式中介作用,从就业质量对地方干部信任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民众个体的就业质量对县(市)区政府信任的影响,假设检验结果见表6.1。研究结果显示,首先,综合就业质量及其分解出的主客观就业质量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信任;在缩小样本数据、更换估计模型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其次,获得感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效应,其中获得感的解释力最强。且存在“综合就业质量—获得感—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地方政府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同时,在控制住以上中介效应后,就业质量的直接影响仍然显著,即就业质量能够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信任。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籍、低学历以及体制外的劳动力就业质量对地方政府信任会呈现出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户口、高学历以及体制内的劳动力就业质量则不会对地方政府信任呈现出显著影响,本文认为这可能也是“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群体异质性。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