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通过对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市场与社会以及国家、市场与社会等多方行动者的互动逻辑与互动方式的深入分析,得出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实现路径。同时,对Y镇美食产业治理经验的描述,为我国各地推动乡镇产业发展、提高治理效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农业发展全面升级、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并且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任务。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进程中,大力提高乡镇产业治理效能意义重大。
中国乡镇产业治理是一项国家、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参与的事业。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和政府不仅将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兴旺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且还就乡村振兴,特别是乡镇产业发展中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出了一系列设想。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形成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出意味着作为市场力量的企业和作为社会力量的非营利性组织理应在乡镇产业治理中拥有更大的作用空间。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乡镇产业治理中基层政府、市场主体与民间社会组织的行为逻辑以及在乡镇产业治理这一场域中的互动机制。通过对兰溪市Y镇美食产业治理实践的个案研究,阐释国家、市场、社会行动者在乡镇产业治理中的互动逻辑与互动方式,进而提出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构建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从产业治理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研究出发,阐释行政治理、市场治理与社群治理在产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缺陷。同时,对互动式治理理论的内涵、组成要素与操作方式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乡镇产业治理的主要模式构建我国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分析框架。
第二,描述乡镇产业治理的案例实践,分析案例中国家、市场与社会行动者的互动逻辑与互动方式。首先,从演化的视角对案例进行描述,理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背后是由哪种机制在主导,并描述多方主体的互动情况。此外,结合实践案例中涌现出的多方主体互动实例,阐释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市场与社会两两互动以及国家、市场与社会三方互动的逻辑与方式。
第三,总结提炼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实现路径。基于对实践案例中多方行动者具体互动逻辑与互动方式的深入分析,提出我国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实现路径。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治理中的国家、市场与社会研究
产业的发展、变迁与治理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核心领域。在既有文献中,产业治理研究呈现出来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产业治理、以行政机制为主导的产业治理以及以社群机制为主导的产业治理,有学者将其总结为市场主义、制度主义与网络主义范式(梁波和王海英,2010)。
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是社会科学领域三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治理中,与之相对应的是行政治理、市场治理与社群治理这三种治理模式(Bowles,2003)。行政治理以行政机制为主导,典型特征是“命令与控制”,通过等级化、自上而下的方式发挥作用;市场治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典型特征是“选择与竞争”,通过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契约交易发挥作用;社群治理以社群机制为主导,典型特征是“信任与监督”,通过成员之间的认诺与遵从发挥作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三种治理模式分别基于不同的机制对产业发展与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2.1.1选择与竞争:市场治理与产业发展
产业出现、发展与升级是由于企业家发现或者创造了特定产业的市场需求,这一过程基本上是由市场机制的运作所推动的(顾昕,2017)。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产业理论以自由竞争、效益最大化和理性假设为基础,将产业的发展视为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资源与要素最优配置的结果(梁波和王海英,2010)。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产业市场的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的培育以及产业选择和政策等方面,应该以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基础,并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通过克服产业发展中的外部性,降低产业发展中的交易成本,以实现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均衡 (Lall,2003;斯蒂格勒,1989;梁波和王海英,2010)。
2.2 互动式治理研究
互动式治理最初由参与式治理发展而来。参与式治理的理念强调,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参与其中(Edelenbos,1999)。Jacob Torfing等人在《互动式治理——超越范式》一书中对互动式治理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将其定义为利益多元的多方行动者通过互动以形成、促进并达成共同目标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动员、交流和利用一系列理念、规则和资源(Torfing et al.,2012)。作为全球公共管理变革浪潮中的第三波发展(顾昕,2019),互动式治理与中国社会治理理念相符,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
2.2.1 互动式治理的组成要素
梳理既有文献后发现,互动式治理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即信念/目标、工具/制度和行动。在个别文献中也有被称为行动者、制度、行动(姜郸,2020),或运行主体、运行制度、运行程序(李紫娟,2017)。虽然提法略有差异,但是其关注的核心却是一致的。第一,意向/目标,利益多元的多方行动者共同确立愿景、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互动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并采取行动,实现共同目标;第二,工具/制度,即多方行动者共享的规范以及共建的制度。多方行动者在一定的制度规范约束下采取行动;第三,行动,即多方行动者运用工具实现目标/意向,通过合作、资源分配和行动计划来实现他们的目标(Kooiman et al., 2005)。三大组成要素主要是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IAD)发展而来,这一框架致力于分析包括规则在内的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政策结果,通过制度方案的设计,增进资源使用者之间的信任与互动。
3 案例描述:Y镇美食产业发展历程 ........................ 21
3.1 初步探索:市场机制开始萌芽 ........................... 21
3.2 多元发展:行政-市场机制相得益彰 ........................... 22
4 案例分析:Y镇美食产业的互动式治理 ................................ 28
4.1 理论分析框架 ............................................. 28
4.2 国家与市场的互动 .............................. 31
5 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实现路径 .............................. 50
5.1 建立互动网络: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关系架构 ....................... 50
5.2 确立互动规则: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制度体系 ....................... 52
5 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实现路径
5.1 建立互动网络: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关系架构
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动态的互动网络。这一网络基于网络化治理工具的运用,重视国家行动者、市场行动者和社会行动者的共同参与,将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群机制整合到一个包含纵向、横向和对角蜿蜒治理的互动网络中。该动态互动网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促进乡镇产业的协同发展。
(1)互动网络构建的关键要素
首先,多方行动者参与。在乡镇产业互动式治理中,互动网络的构建强调多方行动者参与,这些行动者在网络中保持独立自主并平等互动。多方行动者在互动网络中通过面对面互动,凝聚愿景、信念与价值观,构建信任关系,以达成共同努力的目标。
其次,横向、纵向与对角蜿蜒治理。互动式治理模式下,多方行动者构建的互动网络更多表现为横向治理(Torfing et al.,2012;顾昕,2019)。在该过程中,命令与控制不再是国家行动者的唯一特征,而是展现出更多相对平等的理念沟通和协同合作。尽管如此,纵向治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运作,尤其当被治理事务涉及到不同层级的组织机构时。不过纵向治理并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实施,而是更多采用赋能、助推的方法(顾昕,2019)。此外,互动网络不再局限于横向与纵向治理两种方式,而是出现了更多对角治理和蜿蜒治理,即多方行动者在跨越国家、市场与社会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实现动态互动(Torfing et al.,2012)。
6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1)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乡镇产业发展仍然是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乡镇产业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猛,乡镇产业也获得了多元化、实质性的发展。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实施城乡一体化制度,推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助力乡镇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乡镇产业发展被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乡村产业兴旺也被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中的重要环节。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新产业新业态获得有效培育。
我国乡镇产业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大包大揽到多方主体互动协同治理模式的转变。“政权经营者”“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是对乡镇政府早期在地方产业治理中所扮演角色的生动展现。近年来,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以及基层减负的驱动下,乡镇政府以外的市场及社会力量在乡镇产业治理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基层政府也开始有意增强市场力量,同时培育社会力量如行业协会的产生。可以发现,我国乡镇产业治理模式发生重大变比,不再单独以政府为主导,而是逐渐形成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协同互动的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