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实践证明,“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并非只是单纯的理论化形式主义,在现实中实实在在提高了环境治理水平和能力,重塑了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对研究过程进行了回溯,虽然作者从文献梳理、个案调查、提出模型等角度,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创新展开了有关的研究。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2019年8月,上海率全国之先发布实施了具有上海“环保管家”地方标准性质的文件《第三方环保服务规范》(DB31/T 1179-2019,以下简称《规范》)。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2020年9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在2025年时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上海特征、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因为上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所以原来的管理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环境问题整改专业化、综合化、完整化的需要。因此,在管理方法上,国家做了许多探索和试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运而生,为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方法,推行运用的时间较短,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在当前“放管服”的背景下要尊重市场发展,也由于市场的多元和无序,最后的环境治理未达到预期效果。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着制度资源相对欠缺、各主体间权责不明、协同困难、监管漏洞、治理效果和目标之间差距较大和市场鱼龙混杂等问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政府不可缺位,如何在当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起步阶段和法律法规制度资源相对欠缺的背景下,优化治理过程和提高治理效果的创新实践研究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整理发现,环境领域的第三方治理基本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作为一种环境管理与服务行业供给侧改革新理念、新方案,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还欠缺,第三方服务市场鱼龙混杂,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和第三方之间权责不清协同困难和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问题。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笔者得知AT镇自2017年5月就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直到现在治理效果排名在该区均处于前三的位置。其中治理的过程中人性化部分和非正式制度部分特殊又意义深远,在制度相对缺失的现状下带来了曙光。本研究旨在研究AT镇个案的基础上,笔者探究各个主体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互动关系,挖掘并提炼出其达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预期效果的成功经验,为上海乃至全国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提供一种新的参照范式,以实现结果的最优化。
1.2.2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新做法,引入专业性的第三方参与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国内外学者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已经有一定的研究,研究内容更多地偏重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类型、推行原因、服务内容、困境和解决方法等,大多都是较为宏观的理论论述,而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研究甚少,并且缺乏具体的微观个案分析,更缺乏政府方面的探索,比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中正式制度中的一些人性化部分和非正式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在当前具体制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忽视了其对于优化治理过程的启发作用。由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基于田野调查个案并结合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人性化和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和总结,深入探究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理论上丰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第2章AT镇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田野调查
2.1 AT镇的田野选择
本文选取AT镇作为田野研究点,主要源于学位论文开题初期导师带领笔者参与了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环境治理体系最小单元治理模式示范与评估课题项目,在这期间跟笔者随导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同时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李老师也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走访调研中,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如火如荼的开展,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服务市场存在着鱼龙混杂的问题,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相关主体都迫切要求政府加强管理或者出台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众所周知,规范性的制度化形式的形成和维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偶然发现AT镇积极探索,笔者对AT镇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非正式制度的实践和一些人性化的做法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进一步探索这种非制度性前沿做法的运作逻辑和运行效果,最终确定了上海市AT镇为田野点。
2.1.1进入田野
2021年夏,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基本确定了论文的主题、研究对象和田野地点。经过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李老师的介绍,提前跟AT镇第三方公司的负责人张总和相关工作人员阳老师进行了交谈,表示很欢迎笔者去调研,对他们来讲也是一个提炼工作经验和宣传的方式,并给予了宝贵的资料。有了前期的交谈,成功建立了信任关系,笔者进入田野点的过程比较顺利。首次进入田野点,笔者打车前往路程约四十分钟,负责人非常热情,主动为笔者介绍AT镇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过程,并且认真详细的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第二次调研在第三方公司张总的带领下十分幸运的进入了AT镇政府,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环保办主任以及副主任进行访谈,对AT镇在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非正式制度和人性化的实践深入了解,以及镇政府环保办和第三方公司环境治理的协调与配合工作如何开展的,访谈最后副主任主动提出可以加微信,有事情可以随时联系他。
2.2 AT镇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背景
2.2.1内在需求: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为推动生态环境长效管理,AT镇坚持力度不减、工作不断,一直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美丽AT镇作出努力。但是对于环境环保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仅仅靠政府生态环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足够的人手和强大的专业知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是因为现在环保的就是法律法规太多了,然后更新也很快。昨天我看朋友圈都在刷企业地下水检测是吧?土壤和地下水对吧?又出来很多,然后其实像我们办公室的很多都不是环保的,专业很多文件下来只能一知半解,不能看到它这个文件下来的实质。”
故AT镇在全区率先引入第三方环保公司,探索环保工作新模式。AT镇是一个汽车小镇,所属企业数量众多,约有1000多家,尤其是对涉及生产的排污企业进行管理难度系数很高,并且在环保工作中第三方环保公司不仅需要及时快速的向镇政府环保办反映问题,也需要时时的响应镇政府环保办的的需求。第3章“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34
3.1“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34
3.2“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运行机制..........................35
第4章“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适用建议.....................46
4.1适用要求.................................46
4.1.1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46
4.1.2主体间目标一致.....................................47
结语...............................50
1.研究反思.....................................50
2.研究展望.....................................51
第4章“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适用建议
4.1适用要求
在第三章中,笔者将田野内容与理论进行结合,据此归纳出“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该机制基于AT镇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验,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等,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具有推广的价值和可借鉴的意义。但是该模式的具体运用仍要基于一些条件,因此,本章主要从理论适用和应用建议出发,来阐述“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具体适用。
4.1.1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符合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的特点、高效化要求而诞生的环境治理新模式,市场化特征使之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阶段,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也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趋势,这对解决环境污染难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过分倚重传统污染治理模式,将造成“政府失灵”,而且过分依赖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且在实践中委托方的经费支持不够,致使大多数环保服务单位都面临着启动困难,资金匮乏,税收等问题、微盈利等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环保企业要想取得较大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并最终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从而具备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应有的生存条件。在我国的环保市场中,一些小而全的环境污染治理公司仍然存在。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技术低,只能靠为大企业做配套服务来维持生存。这样的企业在整个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类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旦被淘汰就意味着失业。政府要担负起资金支持的责任,以及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的职责。
结语
1.研究反思
实践证明,“赋能驱动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并非只是单纯的理论化形式主义,在现实中实实在在提高了环境治理水平和能力,重塑了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对研究过程进行了回溯,虽然作者从文献梳理、个案调查、提出模型等角度,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创新展开了有关的研究,但因为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的限制,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首先,从调查方法上,田野调查尚不充分。田野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要亲身经历一段时间的地方生活,然而,因为作者的学生身份,学校还有课程不能长时间的观察参与其中,虽然多次前往调研,但是只是当天往返,没有全程参与。另外,受到身份限时,没有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和镇政府高层领导,未能获取更为详实的资料。
其次,就其适用范围而言,由个别案例得出的结论是不够科学的。笔者选取的案例可能在普遍性上略显不足,以此提炼理论的说服力稍显逊色。上海市AT镇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在政府和第三方的互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因此也更加的因事制宜和因地制宜,上海作为中心特大城市,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因此这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是否有普遍适用性有待考究。
最后,论文的研究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它要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有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准确的归纳和总结。关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其中治理过程内的参与人员庞杂,服务人员众多,笔者进行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也会继续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