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课题,受限于自身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的不足,收集的资料还不够完整,分析相关问题的思维存在局限性,缺乏论文理论深度,并且各地的农村人居环境实际情况不一样,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一样,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可能在普适性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一章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步骤,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有效实现农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生态宜居的有效抓手,也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已然成为了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民勤县政府立足区位条件,持续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着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二)人居环境
顾名思义,人居环境就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场所。从全球视角来看,泛指“人类聚居环境”,主要是为达成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从而积极探究与此相关的生活空间环境结构规律和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科学规律,也具备一种相互协调关系①。我国知名学者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人居环境科学是将一切人类聚居形式诸如农村、乡镇、城市等为重点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强调要想研究清楚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联系,就应该坚持整体性原则,将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客观角度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②。结合公共管理学视角和本文研究需要,人居环境具有公共属性,人是其中最关键的核心主体,应正确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相应地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二、理论基础
(一)人居环境理论
人居环境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它是由希腊知名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演变而产生的。他表示有五种基本要素(自然、人类、社会、建筑物、联系网络)构成了人类聚居,其存在的基础是要重点关注各要素之间发生的联系。整个人类聚居环境要按照尺度和层次的不同来密切关注人们生活的空间场所,同时强调人在环境处于核心位置,必须将人类的各项需求作为落脚点。
1993年,我国著名学者吴良镛等人在长期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这一科学理论,他认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区域,指的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表空间,涉及人类、资源、社会发展等多个内容,包括了五大系统:自然、人类、居住、支撑、社会。其中,自然和人类系统是处于基础地位,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支撑和居住系统则是人们长期生活、生产的产物,而社会系统是人与人之间的长期性社会联系①。他认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该理论表明城乡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要融合协调发展,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发展长期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也远远比不上城市,所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综上,对于人居环境,道萨迪亚斯、吴良镛均突出强调以人为核心,人与环境是构成人居环境这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包括维持人类基础生活、生产所需的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包含了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各类社会活动。这两位著名学者研究的思想和理论,既可以引领城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也可以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二章民勤县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一、拐弯村基本情况
拐弯村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坝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民勤县城东北,距离县城26公里,所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籍人口253户、844人,常住户数170户、494人。全村耕地面积2552亩,人均耕地2.5亩,累计搭建有163座日光温室,主要种植人参果、西红柿,其中种植的人参果温室大棚总共有100座,人参果已经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产销链条,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农民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加之今年以来,东坝镇大力夯实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设施农业优势,着力打造东坝镇优质人参果产业园,不断扩大人参果种植面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跟进,使当地的人参果种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拐弯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集中各方力量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治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改善整洁村容村貌,着力将拐弯村打造成为农村人居环境优良、生态文明祥和、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较高的的新型农村社区,2017年该村被评为县级示范村社,2021年入选“千村美丽”示范村。截止2021年,拐弯社区建成住宅楼27栋910套,入住农户182户,社区配套建设齐全,包括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锅炉房、供水站、污水处理站等基本配套设施,计划3年内全乡镇85%以上的农户能够入住新型农村社区,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二、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措施
近年来,民勤县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围绕建设“全域无垃圾示范县”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这一项民生工程。本文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拐弯村以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村为目标,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采取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多项措施,实现了治理成效的提升。
(一)开展农村厕所改造
近年来,民勤县东坝镇拐弯村为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将改建卫生厕所作为主要工作全力推进,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的基本目标。鉴于此,民勤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的相关人员在前往吉林、长春等地调研改厕技术实践经验,几次召开改厕用具专场推介会,对产品样品进行严格评估,并在征求村两委、生产厂家意见的基础之上,到最后制定了《民勤县农户改厕各类标准》。拐弯村适当调整上级改厕要求,并按“拆建改管并举”的总思路,积极落实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第一,科学规划厕所选址。确定“进院入室、方便使用、便于除污”的原则,选择综合造价适宜的改厕类型。首先是明确屋内套建,确保各个时节能够基本正常使用。其次是要原址改建厕所。各农户将原来额旧旱厕进行整体改造,各项举措减轻群众负担。
第二,规范厕具安装基础标准。在农户改厕过程当中坚持科学理念来选择改厕用具,严格监督设施质量,所选卫生间清洁用具达到国家生产质量性要求且符合节水一般标准。
第三章民勤县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0
一、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问卷调查设计........................20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20
(二)问卷设计..............................................21
第四章优化民勤县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32
一、建立健全治理相关机制......................................32
(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32
(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32
结语...........................41
第四章优化民勤县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治理相关机制
(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以及公共属性,且涉及到多个相关主体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较大,仅仅依靠其中任何一方的力量是难以实现治理效果的,因此,要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必须要多方参与,政府应创新治理方式,将企业、村委会、村民各个主体协调统一起来,依据农村实际情况利用各类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多元主体集体联动作用,加速形成对人居环境的强大治理合力。具体来讲,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民生项目,基层政府应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状况优化治理方案,在无法有效地为农民提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时,应当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企业进行参与,针对企业的优势特征,在财政和税收优惠方面出台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到多主体协同共治的过程中来,可以负责农村生活生活垃圾的清运、厕具的维修、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新的盈利机会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是最大的受益群体,基层政府应合理规划宣传工作,发动村干部认真落实宣传文明健康理念,发动村民,提高乡村建设的热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才能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最大程度地改善。总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资源,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全要素整合,满足治理需求。
结语
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以民勤县拐弯村为例,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整理问卷调查数据、访谈结果,对当地村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说明,且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形成了本论文的框架和思路;第二,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核心内涵,并分析了人居环境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第三,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民勤县拐弯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对其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主要论述了村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厕所改建、村容村貌提升四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发现拐弯村在其人居环境治理中仍存在着脏乱差问题、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市场参与机制不完善、村民参与度不高、未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村级自治组织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并分析发现有后期监管不到位、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政府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治理相关机制、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多措并举筹集治理资金、提升村级自治组织治理能力等改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实践途径。总的来说,民勤县拐弯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距离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还是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今后拐弯村应立足本地具体情况,积极借鉴学习同类农村优秀治理的实践经验,巩固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成效,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