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问题探讨——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3-01-19 15:34:1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五是构建人才和科技支撑体系。加紧引进和培养生态环保人才,加快生态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六是构建多元协同生态治理体系。加强培育公众生态价值观,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以及培育环保社会组织,以期优化淮南市政府以及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履行。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存在着众多资源型城市,它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早期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经济,环境问题常被忽视,这些城市长期遵循着“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以不加节制的资源开采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政府的生态职能严重缺位,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一度阻碍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于2013年颁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紧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促使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提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党中央召开多次会议、发布多份报告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着重强调政府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履行职能,与此种种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以及政府有效发挥其生态职能的必要性。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刻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蓝图,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既对地方政府特别是本就生态承载力薄弱、生态环境遗留问题众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资源型城市政府履行生态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与资源型城市当前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契合,为了实现“美丽中国”这一目标,也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格外需要资源型城市政府充分且有效的发挥其生态职能,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

伴随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以开采、加工资源为目的的资源型城镇和社区快速兴起,特别是在美、英、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需求及消耗日益增加,资源型城镇地位凸显,上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有关资源型城镇的研究,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首先是对资源型城市内涵进行研究。资源型城市常被称为Source-based town,Mining town,Resource-dependent community等。Auronsseau(1921)进行城市职能分类,把城市分为六大类,在生产职能这一类别城镇中,率先提出矿业城镇(Mining Towns)。

经过长期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国外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出现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问题。于是,学术界开始对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以及发展阶段进行研究。Innis(1930)认为这种依赖资源产业发展的城市,就像“飓风”般随着资源开采快速发展,又随着资源枯竭快速没落,揭示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Lucas(1971)认为这一类型城市主要经历建设期、发展期、转型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即四阶段发展理论。②Bradbury(1979)指出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逐步出现城市发展缓慢、经济结构扭曲等问题,并于1983年,对四阶段发展理论进行补充,提出衰退和关闭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部分资源型城市内部矛盾凸显,于是开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并且随着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21世纪以来,学者们开始探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试图达成资源开采、区域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目标。Rose(1986)指出资源型城市应该努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改变资源型产业独大的局面,达成两者间的平衡,寻求接续发展。④Auty(1993)提出“资源诅咒”理论,认为资源优势也许是影响经济发展的诅咒,这为后续城市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资源型城市

国内外有关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颇多,虽然界定的角度和侧重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来看差别不大,有从资源角度出发,认为资源型城市就是依靠开采和加工自然资源兴起的城市,也有从产业发展出发,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资源型产业在地区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城市,还有设定评价指标及阈值,满足条件则被认定。2002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将资源型城市定义为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并按资源种类划分为煤炭城市、石油城市、森工城市等。①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从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对此类城市后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将资源型城市定义为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总共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②之后多以此界定资源型城市,因而,本文也沿用此定义对于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并且侧重于研究地级行政区这一级别,本文所研究的安徽省淮南市也包含在内。

通过资源型城市的相关定义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主要特征为资源型产业产值占城市总产值比重较大以及资源型经济在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也因此随着资源不断开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地方经济发展过多依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城市产业结构偏重。(2)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和降低人们生活质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3)社会民生问题突出。资源日益枯竭、资源产品价格波动、政策性关停等都会导致资源型企业职工面临失业,并且资源型城市长期受到“先生产,后生活”政策的影响,使得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资源型城市经济、自然、社会历史遗留问题颇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2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定位分析

资源型城市作为特殊类型城市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资源力量的过程中,侧重于发挥政府经济职能,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而政府的生态职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长期处于缺位状态,以至于出现资源约束、经济发展停滞、生态环境破坏等多种问题,相比于其他城市生态承载力更为薄弱、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更为严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更为突出、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影响也更为深远,有其特殊性。因而,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除了具有一般性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内涵的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内涵更为丰富,任务也更为艰巨,政府生态职能履行的难度也更大,为了适应“十四五”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为了推进资源型城市现实问题的顺利解决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明晰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具体内涵,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现实情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主要界定为如下五个方面:

2.2.1配套生态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者

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是导致资源型城市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紧构建符合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的生态管理体制机制,补齐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建设方面的短板,打造生态服务型政府,是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得以有效履行的前提,也是解决城市实际问题的立根之源。一方面要从思想层面培育政府行政人员的生态行政意识,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维惯性,转变以往等到环境已经被污染了才加以治理的被动式干预,将“生态优先”作为政府的首要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备的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强化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责任的履行,配备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履职合力。

第3章淮南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的现状分析...........................17

3.1淮南市基本概况.............................17

3.2淮南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7

第4章淮南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

4.1淮南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25

4.1.1部门及政府间协同不足,整治工作效果不佳................25

4.1.2执法监管不到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25

第5章完善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的对策建议...................33

5.1强化生态管理体制建设,打造生态服务型政府...................33

5.1.1强化政府行政人员生态行政意识..........................33

5.1.2增进政府内部及政府间协同性............................33

第5章完善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履行的对策建议

5.1强化生态管理体制建设,打造生态服务型政府

5.1.1强化政府行政人员生态行政意识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完善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履行首先要从提升政府行政人员生态行政意识开始,需要不断破除惯性思维,在思想上扶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架天平,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施行政管理行为。首先,要加强政府行政人员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和领悟,领会“两山”理念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处于对立的状态,摒弃“唯GDP”判高低的传统政绩观,真正理解何为“绿色发展”,使得发展理念由“经济优先”转向“生态优先”,对于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并且在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做出一切行政决策之前,都能够充分考虑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损害程度最低的决定,保证政府的行政行为亲生态化,促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同时,明确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是一切工作和行动的初衷,深切考虑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实际需要,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公共产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以及身边确实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将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纳入日常学习会议,时刻紧跟党和国家生态建设战略步伐,不断深化资源型城市政府行政人员生态行政意识,从而逐步缩小与其他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差距。最后,可以通过纪录片、报告会等形式向行政人员剖析当前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让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每名成员都能够意识到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治理信心、主动担负责任、积极开展工作,打造生态服务型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结语

面对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资源型城市政府有其履行生态职能的必要性,本文从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入手,对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具体内涵进行界定,主要担负着建设配套生态管理体制机制、提供针对性生态法规制度、治理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城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任务。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安徽省淮南市为例,探究其政府生态职能履行的具体情况,当前淮南市政府为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加强自身建设、出台法规制度、培育多元化产业结构、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部门及政府间协同不足、执法监管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行政人员生态意识淡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对此在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加强生态管理体制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生态行政意识、增进政府内部及政府间协同性以及完善生态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二是健全针对性的生态法规制度,加大生态执法监管力度。三是完善生态经济发展政策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经济发展规划,并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四是构建多元融资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五是构建人才和科技支撑体系。加紧引进和培养生态环保人才,加快生态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六是构建多元协同生态治理体系。加强培育公众生态价值观,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以及培育环保社会组织,以期优化淮南市政府以及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履行。本人受时间、能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研究不够深入,在问题、原因、对策等方面撰写上尚有不足,但期望此文能对资源型城市政府生态职能的落实有所助益,以有效缓解资源型城市现存生态环境问题,并加速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此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