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案例: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12 11:51:2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文分析出横向府际协作欠缺高度一致的发展共识,横向府际协作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横向府际协作缺失合理的利益协调,横向府际协作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估。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过去城市群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以来,都市圈发展态势迅猛,能够填补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空心化的现象,其对城市群发展、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开始推动比城市群范围更小的都市圈的发展。2019年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的总体要求和多项具体发展建议。不仅如此,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体现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倡导都市圈发展等会议精神。其中,“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以辐射传导能力强的中心城市为基础,提高一小时通勤圈协调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一批高度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圈。综上,在全新的发展态势和政策环境下,中国都市圈迈入政策和实践交融互促且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支持合肥都市圈发展。合肥都市圈不仅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也是安徽省“一圈五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起到了全省经济发展的提拉引擎作用,成为安徽省最有活力、综合实力最强、最具开放性的区域。近年来,合肥都市圈在规划编制、人口、产业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由于其发展历程较短,都市圈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出现了一些困难。而横向间府际有效协作将在合肥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决定着都市圈整体和长远发展。因此,本研究将重点着眼于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关系,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提出有助于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关系有效发展的重要路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都市圈的研究

都市圈理论研究起源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1902年,英国学者霍华德从不同区域角度进行了探析和实践研究,将城市和区域结合为一体,形成了最早的“城市聚合发展”理念①。随后,一些学者以此为基础提出“卫星城”理论构想,同时借以大城市的调整重组验证了其可行性。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进入了平稳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关于都市圈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主要呈现出区域整合与规范整合两条研究路径。一方面,从区域整合层面进行都市圈研究,寻求中心城市与周围区域的整合。一些学者致力于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城市发展阶段经典理论,包括“非均衡理论”“极化涓滴效应”“梯度边缘理论”,认为随着城市和向工业化的迈进,需要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规模进行核算与计量,以便进行辖区规划发展。其中,泰勒(2004)认为,根据都市圈中心城市人口再增加的现象可以提出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循环模式②。另一方面,国外学者从规范整合层面进行都市圈研究,提出生态学、政策学等方面的整体融入。上世纪70年代,日本行政管理厅(1971)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并进行了内涵界定,同时对城市弹性、结构复杂性、城市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延伸③,最早明确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之后,富田和晓(2015)采用人口比例指标,提出了都市圈核心圈层、内圈层和外圈层各类城市功能的离心扩大模式①。Jun M J(2020)通过分析都市圈多中心演化的动力,指出现有就业中心在确定通勤模式方面的作用变化②。综上,国外诸多理论内涵与实际研究的起源较早,也为都市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铺垫。

(2)关于都市圈府际关系的研究

在都市圈理论演变中,府际关系对于都市圈的影响和发展愈发被学术界重视。国外学者认为,府际关系是都市圈发展中的重要关系,涉及到各个领域发展的有效推进。针对都市圈府际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形成了“整体性政府”和“协同性政府”的两种研究路向。在整体性政府研究中,Dommel(1999)认为都市圈中纵向府际关系亦是法律法规的综合体,因此,应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限制推动整体性政府的构建③。随后,挪威学者Tom Christensen(2006)则进一步指出了横向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倡整体性政府的重要性,即通过制度的构建实行跨部门的政府协作进而推动横向政府整体建设,以协调不同层级的政府横纵向关系④。在协同性政府研究中,上世界末Pollit(1988)提出协商和调解的重要性,他提倡合理消除城市相互之间有抵触的政策,从而使得都市圈内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⑤。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阐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都市圈

都市圈的概念来源于“Metropolitan Area”一词,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以大城市为中心,与周边多个城市形成城市圈。在都市圈中,各个城市联系尤为密切,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上个世纪50年代,大都市圈由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①,进而日本学者木内信藏通过调查发现,城市人口的增长与递减与城市圈所处位置有关,并命名为“三地带”理论,从中演变出都市圈的概念②。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通过城市人口的计量又对此概念进一步补充,界定为核心城市规模人口大于一百万,毗邻城市大于四十万不超过一百万,大都市圈之间的资源流通量不得超过总要素量的百分之三十③。

我国学者对都市圈的概念界定大多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张泓宁、陈瑾指出,都市圈需要核心城市之间紧密沟通、频繁互动,形成完整的循环发展格局,这是经济增长和发展规划需求驱动的双向产物④。吴金群、巫诺雅通过研究都市圈的作用补充了他们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域,可以实现资源交换、概念共享和共同发展,并将经济指标作为共同任务的组织形式⑤。种种研究指出,都市圈是由位置相邻的多个城市群体为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而共同发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过程。都市圈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彼此之间的协作程度和共享水平,水平越高则越有利于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既有都市圈概念的研究归纳与分析,本研究对于都市圈的定义为:在较为相邻的城市之间,由一个或多个经济发达、现代交通便利、综合实力强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周边中小城市相互链接而形成的城市群体的都市圈。这些城市在功能作用上形成互补,在地理位置上属于邻近关系,在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产业集群。

2.2理论基础阐释

2.2.1都市圈理论

都市圈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德国古典经济学家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他将空间距离引入经济分析,提出了区位地租理论和农业区位向心圆理论模型。随后日本学者木内信藏研究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与人口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三地带学说”理论,逐渐演化为今天熟知的都市圈理论。该理论具有较高价值,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遵循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理论在相关研究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都市圈理论指出,都市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其形成之日起,单个城市的竞争力就转变为都市圈整体的竞争力④。都市圈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两种异质空间在相邻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推动了集聚扩散效应的产生,都市圈区域内的人口、经济、区域、资源等被充分整合,从而形成整体走向发展。例如本文研究的合肥市,作为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将会对都市圈整体发展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各种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和扩散,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分工协作,使得圈内区域实现规模经济和多样化发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3章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的现状与成效...........................13

3.1合肥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特点...................................13

3.1.1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历程....................................13

3.1.2合肥都市圈的发展现状....................................14

第4章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5

4.1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5

4.1.1横向府际协作主体的执行力不强...........................25

4.1.2横向府际协作制度的驱动力不足...........................26

第5章国内外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经验借鉴.............................31

5.1国内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经验...................................31

5.1.1上海都市圈.................................31

5.1.2南京都市圈................................31

第6章提升合肥都市圈横向府际协作水平的对策

6.1多措并举凝聚横向府际协作发展共识

发展共识是都市圈政府间协调与合作的基础,针对合肥都市圈内政府间缺乏协作发展共识的问题,本部分基于合作共赢价值理念和信任互助思想认识形成府际协同发展的合力,将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合肥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将合作共赢,共商共享,互通交流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横向府际协作的具体项目中,多措并举凝聚横向府际协作发展共识。

6.1.1树立合作共赢价值理念

都市圈的发展需要各个城市的政府间的相互合作、互相信任,需要经常开展协商互动和交流,进而构建共享共赢、互联互通、风险共担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针对合肥都市圈合作共赢价值理念不强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增强合作意识。

其一,设立府际高层联席会议,通过有效的实际性沟通建立合作共赢联系,树立高度一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维。可定期召开合肥都市圈府际高层联席会议,就合肥都市圈府际协作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具体事项达成共识,明确都市圈府际协作秩序构筑逻辑。空间上可采取分地区轮流举办的形式,以增加府际间的互动和交流频率。

其二,进一步完善政府间多方磋商机制,在原有磋商机制基础上构建跨域磋商服务体系,完善多层级对话磋商,合理调度分歧,最大程度上消除协作壁垒,落实都市圈主体地位,形成中央把控、地方参与的多元局面,用健全的协调磋商机制来确保都市圈内各政府的项目合作有序推进,促进政府间合作意识的达成。

第7章结论与展望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都市圈和城市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都市圈和城市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联系表现在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本构成单元和形成前提条件,区别是两者的空间范围和人口规模不同。当前安徽省以都市圈为形态的城镇化格局成熟定型,但城镇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合肥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中小城市、县城及小城镇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城镇化发展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有待继续深化,各城市间协同发展机制尚待完善,横向府际协作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困境,主体的执行力不强、制度的驱动力不足、机制的协调力较弱。

针对以上问题,论文进一步深入剖析其原因,分析出横向府际协作欠缺高度一致的发展共识,横向府际协作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横向府际协作缺失合理的利益协调,横向府际协作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估。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文进行了对策研究,结合合肥都市圈发展实际,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具体为:应多措并举凝聚横向府际协作发展共识,强化横向府际协作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完善横向府际协作利益协调机制,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横向府际协作绩效评估体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合肥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将合作共赢,共商共享,协同治理,互通交流的思想理念贯彻到都市圈每个组成成员中。从战略发展规划到合作项目落到实处,既要提升都市圈发展定位,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还要建立都市圈常态化协同机制,希望本文建议能为其长效发展保驾护航,促进合肥都市圈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合肥都市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