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格式范例

发布时间:2012-02-16 13:39:38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代写作业指导书-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 ××× ××××—××××

 


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项目:    给水泵
作业日期:           
批    准: XXX  X年X月X日
审    核: XXX  X年X月X日
编    制: XXX  X年X月X日

2009-12-31修订                                2010-01-01实施

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规范检修行为,确保给水泵修后达到原设计要求。
1.2本作业指导书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上海水泵厂生产的FK5D32LI型水泵标准检修。

3 职责
3.1 工作负责人职责: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对安全和质量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
3.2 监护人职责:按安规要求对检修工的安全进行监护。
3.3 其他工作人员职责:按安规要求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完成工作负责人布置的任务。
3.4 质检员职责:负责项目质量验收、签证。

4 人员资质及配备
4.1 专责检修工1名:具有从事水泵专业五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检修上岗资格证,熟悉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较高的转动机械检修技能的资质或条件。
4.2 检修工3名:具有从事水泵专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检修上岗资格证,了解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转动机械检修技能的资质或条件。
4.3 其他:行车司机和起重工各1名,具有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特种检修上岗资格证的资质或条件。

5 检修内容(或流程)
本给水泵的检修作业内容包括给水泵抽芯包及水泵本身的解体检修。
5.1 给水泵检修的准备工作。
5.2抽出芯包。
5.3芯包解体。
5.4检查、更新和修理及清洗各零部件。
5.5芯包组装。
5.6芯包回装。
5.7小汽轮机与给水泵找中心。
5.8靠背轮检查及装复。
5.9装复各连接管道及仪器仪表。

6 质量标准
6.1导叶紧固蝶形弹簧不变形、无裂纹、所有螺杆无裂纹,螺纹完好、套装松紧适度。
6.2齿轮联轴器齿面啮合均匀,无严重磨损,光洁平整无毛刺。联轴器喷油管清洁畅通。
6.3泵壳表面光洁,无裂纹,无吹蚀,各密封面平整无沟槽。叶轮、导叶轮流道光滑,密封环处无严重磨损,叶轮两端面与轴线垂直,平面光洁平整,无吹蚀。泵轴表面光洁无吹蚀、裂纹、丝扣完好。
6.4轴承清洁、无锈垢杂质、轴瓦、推力瓦块合金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脱胎。
6.5泵轴弯曲度及推力盘瓢偏≤0.02mm。转子小装测量:传动端密封轴套处、各级叶轮密封环处、平衡轴套处、自由端密封轴套处径向晃度均≤0.05mm。
6.6轴径的椭圆度和不柱度应小于0.02MM(要改为mm),轴的径向晃度应小于0.03 mm,轴的弯曲度不大于0.02MM。
6.7叶轮和挡套等套装件的内径与轴的配合间隔,一般为0.03∽0.05MM,最好在0.03MM以内。
6.8平衡盘的端面瓢偏一般不大于0.02MM,表面光洁。
6.9各级叶轮进出口侧密封环径向总间隔(0.49~0.41)mm;轴向间隔4MM。
6.10平衡鼓与平衡轴套径向总间隔(0.49~0.41)mm。
6.11自由端、传动端密封套与衬套径向总间隔(0.48~0.41)mm。自由端、传动端轴承内侧和外侧挡油环径向总间隔(0.41~0.35)mm。自由端、传动端轴承顶部间隔(0.215~0.14)mm。自由端、传动端轴承盖紧力(0.03~0.05)mm。
6.12大盖与末级导叶轴向间隔(1.23~2.27)mm,推力轴承间隔0.4≯0.50MM,转子总窜量8MM。
6.13轴瓦与轴颈接触角30-45℃,接触面积≥75%斑点状均匀分布。主、副推力瓦块及固定环厚度偏差≤0.02mm。推力瓦块接触面≥75%斑点状均匀分布。
6.14泵体膨胀纵向键两侧总间隔各为(0.08~0.10)mm,泵体膨胀纵向键顶部间隔5MM。

7 引用文件
7.1大唐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MW汽轮发电机组检修规程》。
7.2上海电力修造总厂和上海水泵厂生产的调速给水泵组使用说明书和图纸。
7.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11-92。
7.5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生产安全规程》。
7.6大唐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MW汽轮发电机组运行规程》。

8 监视和测量装置汇总表
序号 装置或仪器名称 规格或型号 编号 
1 游标卡尺 0-300mm  
2 游标卡尺 0-150mm  
3 外径千分尺 0-25mm  
4 深度尺 0-300mm  
5 百分表 0-5mm  
6 塞尺   
7 直尺 0-300mm  
8 卷尺 0-3000 mm  

9 设备和工器具汇总表
序号 设备或工器具名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芯包组装工具  套 1 
2 芯包拆装工具  套 1 
3 主螺栓液压拉伸工具  套 1 
4 叶轮火焰加热器  套 1 
5 平衡鼓拆卸工具  套 1 
6 推力盘拆卸工具  套 1 
7 联轴器拆卸工具  套 1 
8 活动扳手 375 把 1 
9 活动扳手 200 把 1 
10 活动扳手 250 把 1 
11 活动扳手 300 把 1 
12 十字螺丝刀 200 把 1 
13 一字螺丝刀 200 把 1 
14 撬棒 500mm 根 2 
15 撬棒 1500mm 根 2 
16 敲击扳手 S=55,50,45mm 把 各2 
17 套筒扳手 轻型 套 1 
18 套筒扳手 重型 套 1 
19 布剪刀 大号 把 1 
20 管子钳 150、200mm 把 各1 
21 铲刀  把 2 
22 皮带冲  套 1 
23 平锉刀 150mm 把 2 
24 榔头 1.5磅 把 1 
25 榔头 8磅 把 1 
26 榔头 12磅 把 1 
27 钢丝钳  把 1 
28 梅花扳手  套 1 
29 火焊工具  套 1 
30 电焊机  台 1 
31 铁柄起子 中号 把 1 
32 铜棒 Ø20X350 根 2 
33 钢丝钳  把 1 


10 备品备件及材料汇总表
序号 材料或备件名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制造厂家 检验结果
1 螺钉 M16×16 个 3  
2 甩油环 FK5D32LI  3  
3 螺钉 M8×10  12  
4 螺钉 M10×90  6  
5 螺钉 M10×110  18  
6 螺钉 M16×40  16  
7 螺钉 M24×65  32  
8 螺钉 M10×70  6  
9 螺钉 M10×20  12  
10 螺钉 M10×100  6  
11 油封环 FK5D32LI  2  
12 销子 5×10  3  
13 销子 A20×60  2  
14 销子 10×22  2  
15 O形圈 φ94.5×3(氟橡胶)  3  氟橡胶
16 O形圈 φ98.5×3.55(内径)  3  氟橡胶Ⅲ-2
17 O形圈 φ145×3.55(内径)  3  氟橡胶Ⅲ-2
18 O形圈 φ260×3.55(内径)  3  氟橡胶Ⅲ-2
19 传动端轴承盖 FK5D32LI 个 1  
20 螺栓 M16×45 个 8  
21 螺栓 M16×60 个 12  
22 螺栓 M16×45 个 8  
23 螺栓 M16×40 个 8  
24 传动端挡水环 FK5D32LI 个 1  
25 螺栓 M12×25 个 16  
26 螺栓 M12×45 个 16  
27 主螺栓 M52×3 个 20  
28 主螺钉 M52×3 个 20  
29 缠绕垫 φ435×φ415×4.5 个 1  
30 缠绕垫 φ566×φ518.5×7.3 个 1  
31 缠绕垫 φ244×φ222×4.5 个 1  
32 泵体密封环 FK5D32LI 个 1  
33 导叶 FK5D32LI 个 4  
34 第一、三级中段 FK5D32LI 个 2  
35 导叶衬环 FK5D32LI 个 4  
36 中段密封环 FK5D32LI 个 4  
37 板簧 FK5D32LI 个 1  
38 平衡座套 FK5D32LI  1  
39 非传动端轴封套 FK5D32LI 个 1  
40 冷却水套 FK5D32LI 个 1  

序号 材料或备件名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制造厂家 检验结果
1 隔板中段组件 FK5D32LI 组 1  
2 通气帽 M16×15 组 1  
3 节流塞 FK5D32LI 个 1  
4 止推轴承组件 FK5D32LI  2  
5 推力盘 FK5D32LI  1  
6 浮环组件 φ110 组 1  
7 键 12×30 个 1  
8 键 12×30 个 2  
9 键 12×40 个 1  
10 键 12×54 个 10  
11 键 25×14 个 2  
12 销子 12×50  4  
13 轴径轴承 FK5D32LI 组 1  
14 销子 6×12 个 5  
15 轴径轴承 FK5D32LI 组 1  
16 非传动端轴套 FK5D32LI 套 1  
17 平衡鼓 FK5D32LI 个 1  
18 螺母 M105×2 个 1  
19 末级导叶 FK5D32LI 个 1  
20 末级中段组件 FK5D32LI 组 1  
21 开口环 FK5D32LI 个 4  
22 抽头中间组件 FK5D32LI 组 1  
23 O形圈 φ266×7  1  氟橡胶Ⅲ-2
24 O形圈 φ277.4×7  1  氟橡胶Ⅲ-2
35 O形圈 φ152×3.55(内径)  2  氟橡胶Ⅲ-2
26 2-4级叶轮 FK5D32LI 个 3  
27 首级叶轮 FK5D32LI 个 1  
28 轴 FK5D32LI 根 1  
29 拉力环 FK5D32LI 个 1  
30 非传动端挡水套 FK5D32LI 个 1  
31 非传动端轴承盖 FK5D32LI 个 1  
32 非传动端轴承体 FK5D32LI 个 1  
33 非传动端轴封盖 FK5D32LI 个 1  
34 螺栓 M20×80 个 8  
35 螺母 M20 个 8  
36 螺钉 M10×20 个 12  
37 螺栓 M20×50 个 8  
38 螺钉 M5×10 个 2  
39 螺栓 M20×40 个 8  
40 螺钉 M10×60 个 6  
41 密封胶  支 10  
42 破布  KG 25  
42 白布  KG 1  
43 缠绕垫 φ145×φ415×4.5 个 1  


11.作业过程
11.1给水泵检修的准备工作。
11.1.1准备有关的工器具、量具、备品备件及有关图纸、记录表格。
11.1.2开工前与运行人员一起到现场检查安措,确知安措到位并通知电气及热工人员拆除有关的接线。
11.2给水泵抽芯包
11.2.1
拆除水泵联轴器防护罩,检查两靠背轮接口处有无记号,如无应打上记号。
11.2.2在抽芯包前,要求测量给水泵与小汽轮机的中心并做好记录。
11.2.3在给水泵筒体二侧轴承和轴密封壳体上拆下所有影响抽芯包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道,并拆下平衡室回水管和轴承的润滑油进出油管道,中间抽头管并取下抽头套管。
11.2.4 注意敝开的管口用布包好或加堵板,以免杂物进入管内。
11.2.5拆下中分拉力环上与外筒体和进水室分别固定的定位销与内六角螺钉,随之卸下拉力环。
11.2.6用8个M16ⅹ70六角螺栓与螺母将“芯包拆装工具”中的支撑板固定在传动端轴承腔端面上,然后装上拆卸管和压板,用拉紧螺栓M20旋入泵轴中心轴孔,用螺母将拆卸管与泵转子之间定位固定。
11.2.7将滚轮保持架组件装到泵座传动端侧并用螺栓固定,安装时应注意台架垂直地置于拆卸管圆周的最低位置下方,调整滚轮支架高度各滚轮的对中度,直到滚轮与拆卸管圆周下方接触且处于中央,然后固定滚轮支架的高度位置。
11.2.8拆下大端盖上的主螺柱护罩,并用专用工具拆下主螺母(要对称的进行拆卸)。
11.2.9用4个固定螺栓M20ⅹ70将芯包托架装到大端盖上,然后将滚轮装置装到托架上,用螺栓和螺母将滑轨支架安装到泵座非传动端侧,调整水平调节螺钉,使滑轨与托架滚轮接触,为了便于调节螺钉的调整,建议在滑轨支架竖直支脚的下部地基上垫上钢板。
11.2.10在大端盖上拧入起盖螺钉,将芯包顶出大筒体,再检查并确保芯包装拆支架上各挡块正确就位后,将芯包拉到第一挡块的位置。
11.2.11装上一级芯包拆卸延长管,翻下第一块挡块,将芯包拉到第二挡块位置;重复进行直到芯包拉到最终挡块的位置。并用起吊工具吊住芯包。
11.2.12从首级拆卸管上旋下第二级拆卸管,然后拆下首级拆卸管与传动端轴承之间的拉紧螺栓M20。
11.2.13吊开芯包并在维修现场用适当的支撑物支撑,拆卸用工具拆卸管及滑轨支架等仍保留在原来位置以等芯包的回装。
11.2.14一定要将筒体内给水泵的进出口管认真封堵好,以免引起其它杂物掉入管道内。
11.3芯包解体
11.3.1解体的准备工作
11.3.1.1在拆卸维修现场分别布置好水平及垂直支承搁架,行力将芯包吊至水平支承架上安放好,拆下吊具及吊耳和吊环,拆下大端盖上的托架和滚轮装置。
11.3.1.2将随机提供的“芯包组装工具”固定在芯包的进水室与端盖之间,调整工具中四根拉杆上的螺母,使得工具中“框架支架”端面与出水端盖的间距为635±0。10MM。并在框架支架上装上吊耳,在大端盖外端面上装上两个M30吊环。
11.3.2拆卸传动端径向轴承和机械密封
11.3.2.1用专用扳手拧松联轴器螺母并拆下(螺母螺纹为右旋的),用随机提供的“联轴器拆卸工具”拆下泵转子上的联轴器法兰,并与膜片,中间联轴节,精密螺栓,传动键等一起妥善存好。
11.3.2.2拆下传动端径向轴承盖和进水室之间的固定螺栓,螺母,然后拆下该轴承盖与轴承体之间的精密螺栓。
11.3.2.3松开轴承压盖上的固定螺钉,分别拆下轴承压盖,上半径向轴瓦,下半径向轴瓦。提出注意的是 ,径向轴承及油封环均是分 件,其上下部及前后正反位置都不能互换,在拆卸时应确认各零件上的对号标志,如不易识别时应重新做好标记。
11.3.2.4拆下传动端轴承体与进水室之间的固定螺栓和螺母,并拆下这个轴承体,在轴上标记好甩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甩油环。
11.3.2.5从轴套上旋出定位螺母,拆下机械密封弹簧座上的内六角固定螺钉8-M16,然后将静环组件整体拉出。这样组件主要包括:弹簧座、弹簧、静环座、静环、静环套等,再从轴槽中取出定位分半卡圈,然后将动环组件整体拉出,这些组件主要包括:轴套、动环套、动环等。
11.3.3拆卸非传动端径向轴承、推力轴承和迷宫密封
11.3.3.1拆下在锁紧在非传动端轴承端盖中心处的双头螺柱M20×100及其螺母,在端盖上回装G3/4〞堵头。然后松开端盖上的螺栓,拆下这个端盖。
11.3.3.2拆下轴承盖与出水端盖,轴承盖与轴承体之间的固定螺栓、螺栓及定位锥销,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螺钉后将轴承吊开,起吊时注意勿碰坏油封环。
11.3.3.3松开径向轴承压盖上的双头螺栓螺母和定位销,分别拆下轴承压盖、上半轴瓦、上半油封环。
11.3.3.4松开推力轴承压盖上的双头螺柱螺母和定位销,拆下这个压盖松开浮环ф90固定弹簧,取下上半浮环,在轴承体中开面的凹槽内取出固定测温电阻导线用的橡胶衬圈,并从轴承体外封线端子上解下该导线;松开推力瓦座调整垫片园周上的夹片螺钉,拆下夹片并仔细地从夹片处将测温导线取出,顺着推力轴瓦座放置好,便于随瓦座一同从推力轴承腔内退出。并拆除付推力瓦座。
11.3.3.5松开推力盘螺母(M64×2左),将推力盘加热至200℃左右即用随机配供的“推力盘拆卸工具”将推力盘拉出。拆取主推力瓦座,拆取方法与付推力瓦座相同,注意妥善保护好测温电阻及导线。 
 11.3.3.6拆下下半油封环和下半径向轴瓦,在轴上做好甩油环位置标记,然后拆下这个甩油环。松开轴承体与出水端盖之间的固定螺栓和螺母,将轴承体拆出,再松开轴承端盖上固定挡板的螺钉,依次拆出挡板和浮环ф100组件;在轴承体半圆糟内拆出下半浮环ф90。     11.3.3.7从轴套上旋出定位螺母,拆下机械密封弹簧座上的内六角固定螺钉8-M16,然后将静环组件整体拉出,再从轴槽中取出定位分半卡圈,然后将动环组件整体拉出。
11.3.4内泵壳解体
11.3.4.1行车吊住泵壳翻身,将轴线水平位置吊至垂直位置且进水室朝下,大端盖在上,小心地搁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高度在800∽1000MM之间,以使传动轴不会触地,且支撑物重心不致过高。注意在翻及搁置内泵壳组件时,始终不能让泵轴来支承芯包重量。
11.3.4.2用吊具垂直吊住大端盖,松开拉杆与大端盖之间的螺母,小心地将大端盖吊离,注意勿碰伤平衡鼓或平衡座套;松开四根拉杆与包组装工具中“框架支架”端面的螺母,将这些拉杆取下。
11.3.4.3弄平平衡鼓尾端止动垫圈的止动舌,用专用板手拆下平衡鼓螺母和正动垫圈,再取下平衡鼓。
11.3.4.4拆下末级导叶与第四级中段之间的把合螺钉并将末级导叶取出,用加热的方法将末级叶轮取出。依次松开中段与前级中段的把合螺钉,加热后取出叶轮,由此周而复始直至将第二级叶轮加热后从轴上取出。
11.3.4.5在轴的非传动端中心孔处旋上M20吊环螺钉,将轴连同首级叶轮一起吊出放平,仔细检查一下首级叶轮,如有冲刷损坏现象时也应加热将该叶轮从轴上取出;如可继续使用,不必从轴上脱出。
11.3.4.6从拆装台架上分别吊下中段隔板和进水室,取下拆装工具“框架支架”归回到芯包组装工具中。
11.4检查、更新和修理及清洗各零部件
11.4.1所有部件拆下之后均应全面清洗或揩拭干净,首先检查有无非正赏常磨损或损坏的痕迹。
11.4.2叶轮和密封环、导叶衬环的检查
11.4.2.1检查叶轮叶片进、出水边和轴孔及叶轮摩擦圈处有无磨损痕迹和变形。
11.4.2.2测量叶轮摩擦圈与密封环,导叶衬环之间的间隔值,标准值为0.40~0.475m。否则更换新的。
质检点(W1)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4.2.3测量导叶衬套与叶轮摩擦圈间隙其标准为0.41~0.49MM。

质检点(W2)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4.2.4测量中段密封环与叶轮摩擦圈间隙其标准为0.40~0.475MM,≯0.82MM

质检点(W3)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4.3轴和轴套
11.4.3.1检查轴有无损坏及变形,并检查其同心度按实际操作时可用径向跳动值来衡量。要求径向跳动值在0.02MM,推力轴承挡肩处端面跳动为0.01MM,测量基准在轴二侧的轴承档处。
质检点(H1) 验收级别( 三 级)
专责人/日期 
C级质检员/日期 
B级质检员/日期 
A级质检员/日期 
11.4.3.2检查轴套有无磨损或损坏,否则进行更换。
11.4.4检查迷宫密封轴套及迷宫密封衬套有无磨损或损坏,测量轴套外径和衬套内径,得到其径向间隔值,若间隔值超过其标准0.41∽0.48MM就应对其进行更换。

质检点(W4)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4.5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检查
11.4.5.1彻底清洗径向轴承并检查有无损坏或磨损痕迹。
11.4.5.2彻底清洗并检查推力轴承瓦块,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推力瓦块上除了巴氏合金钝暗面以外不应有其它可观察得到的磨损,建议当巴氏合金纯暗面超过合金表面积的一半以上,更换新瓦。
11.4.5.3检查推力盘有无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11.4.5.4检查二侧推力瓦座处封油浮环密封圈有无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11.4.6联轴器清洗并仔细检查其有、无损伤否则要对其进行修复或更换。
11.4.7一般检查
11.4.7.1检查所有的双头螺栓、螺母和螺栓有无损坏或缺陷,必要时更换新件。
11.4.7.2所有的接头垫片、金属垫、缠绕垫、O形圈、保护圈等在组装时都应更换新的。
11.4.8转子动平衡
11.4.8.1只要更换叶轮就必须进行转子动平衡其不平量为≯5.5×10-3N•m。

质检点(W5)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芯包组装
11.5.1内泵壳、叶轮组装
11.5.1.1注意在组装过程中一定要把下列参数测量准确,否则要研究处理。
11.5.1.1.1内泵壳衬套和叶轮进口颈部的间隔为0.41∽0.49MM;导叶衬套和叶轮轴颈部间隔为0.41∽0.49MM;平衡鼓和平衡鼓衬套的间隔为0.41∽0.49MM;末级导叶和大端盖间(轴向)间隔为1.23∽2.27MM;内泵壳和叶轮的间隔为4MM;导叶和叶轮的间隔为4MM。

质检点(W6)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1.1装泵主轴水平地支承在支架上,装上首级叶轮键,加热首级叶轮后部轮毂,将其装到轴和键上直到与轴肩紧靠,叶轮加热控制在220∽250℃。
11.5.1.2等轴和首级叶轮冷却后,在非传动端装上轴端吊耳,垂直吊起泵轴放入隔板,使叶轮摩擦圈部分进入隔板的密封环中,而首级叶轮的前盖板坐落在隔板端上,此时去掉泵轴上的吊耳。
11.5.1.3在首级导叶上装上防转定位销,吊起中段内含导叶、密封环等。将其装到首级叶轮上,确保其正确定位在隔板端面上。
11.5.1.4用内六角螺钉6-M10×110将首级中段固定在隔板上,注意螺钉头不能突出于中段端面。
11.5.1.5检查转子的轴向窜动。其方法如下:
11.5.1.5.1将千斤顶置于泵轴的传动端平面下方,在千斤顶与泵轴之间置一颗钢珠或光滑的铜块。
11.5.1.5.2在千斤顶末顶住泵轴时,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中段端面至叶轮后轮毂端面的距离。
11.5.1.5.3将千斤顶往上顶足,再按上述方法测量两者的距离,它们的差值,即为转子的窜动量,其理论值为8MM,实际操作时不应小于7MM,否则要拆开检查。
质检点(W7)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1.5.4装上次级叶轮的定位卡圈和传动键,然后热套装上次叶轮,重复按步骤11.5.1.3∽11.5.1.5装配和检查其他叶轮及转子的轴向窜动。
11.5.1.6将末级导叶用内六角螺钉6-M8×18固定在末级中段端面上。
11.5.1.7在轴上装上平衡鼓键,加热平衡鼓然后将平衡鼓装在轴上,此时应马上装上平衡鼓螺母并将其拧紧,使螺母顶在平衡鼓上。
11.5.1.8当组件冷却后,拧下平衡鼓螺母,放上新的锁紧垫圈,对准平衡鼓螺母就位位置的缺口划线裁剪后,用专用板手迸紧螺母,然后用锁紧垫圈锁住。
11.5.2迷宫密封装复。
11.5.2.1将芯包翻身,成水平状态放置于支架上,拆支吊具。
11.5.2.2将传动端的进水室和密封冷却室内安装迷宫的空腔清理干净。
11.5.2.3换上所有新的“O”型圈。
11.5.2.4装上密封衬套,用螺栓把衬套紧固在进口端盖上。
11.5.2.5装上密封轴套,到位。
11.5.2.6旋紧抛水环螺母和锁紧螺母。
11.5.2.7按11.5.2.2∽11.5.2.6的方法装复非传动端密封组件。
11.5.3传动端轴承组装
11.5.3.1清洗传动端各零部件,对轴承座进行灌煤油检查,观察24h应无泄漏,内部清洁油孔清洁无异物;对轴瓦应进行着色检查正常后方可对其进行组装,否则应进行更换新瓦。
11.5.3.2对下瓦背弧与轴承体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对其要进行红丹粉检查,其接触面积要达到75%以上且斑点均匀,否则要进行修刮处理。

质检点(W8)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3.3在甩油环的密封槽内装上新的O形圈,然后将甩油环装在轴上的划线标记内,注意应使甩油环的挡油端侧向着轴承方向。用紧定螺钉甩油环固定在轴。
11.5.3.4用固定螺栓、螺母及定位销将轴承体定位并固定在进水室端面法兰上,确认主轴轴承段及轴承体均干净无尘之后,稍稍抬起轴,给下部径向轴瓦及托架槽处涂上干净的油,然后将该轴瓦绕轴转下使其到位。注意轴瓦与轴承体中分面要平整,并要注意对好刻度线。
11.5.3.5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轴承体二侧的下部油封环绕轴安装到位,然后轻轻放下轴。
11.5.3.6用涂色法检查瓦与轴颈接触情况:接触应当良好且接触面积要≥75%斑点状要均匀分布。并用塞尺检查轴瓦两侧总间隙0.12~0.209且四角基本相等,否则要进行修刮处理。
 
质检点(W9)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3.7装上上半部径向轴承,注意上下部轴承标记应相符;装上径向轴承压盖,确保防转销正确就位,用定位销和内六角螺钉定位并紧固轴承压盖。
11.5.3.8在传动端轴承盖二侧装上油封环,注意上、下部油封环的对号标记应相符。然后将轴承盖装上轴承体上。
11.5.4非传动端轴承组装
11.5.4.1清洗非传动端各零部件,对轴承座进行灌煤油检查,观察24h应无泄漏,内部清洁油孔清洁无异物;对轴瓦和推力瓦块应进行着色检查正常后方可对其进行组装,否则应进行更换新瓦。
11.5.4.2对下瓦背弧与轴承体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对其要进行红丹粉检查,其接触面积要达到75%以上且斑点均匀,否则要进行修刮处理。

质检点(W10)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4.3主、副推力瓦块厚度偏差及推力瓦固定环厚度差检查,要求其厚度差≤0.02MM否则要对其进行研究处理。

质检点(W11)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4.4在甩油环的密封槽内装上新的O形圈,然后将甩油环装在轴上的划线标记内,注意应使甩油环的挡油端侧向着轴承方向。用紧定螺钉将甩油环固定在轴;在轴上ф89。9H6轴段套上ф90浮环密封组件。
11.5.4.5在轴上装上推力盘键,然后加热推力盘轮毂,并立即将推力盘装到轴上,确上推力盘端面与轴肩抵后,马上拧上螺母,将推力盘顶紧在轴上。当推力盘及轴冷却至室温后,拧下推力盘螺母,放上新的锁紧垫圈再拧上螺母。推力盘表面应光洁,其瓢偏≤0.02mm
并且推力轴承挡肩处端面跳动≤0.01mm。否则要进行研究处理。

质检点(W12)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4.6用涂色法检查主、副推力瓦块与推力盘接触情况,要求接触面积要≥75%斑点状要均匀分布

质检点(W13)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4.7用涂色法检查轴瓦与轴颈接触情况:接触应当良好且接触面积要≥75%斑点状要均匀分布。并用塞尺检查轴瓦两侧总间隙0.12~0.209且四角基本相等,否则要进行修刮处理。
 
质检点(W14)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5.4.8在确认各项数据检查无误后,再用定位销和螺栓将非传动端轴承体定位和固定在出水端面支架上,确认主轴及各轴瓦均干净后再装上非传动端径向轴承及推力轴承。然后初步装复非传动端轴承盖。
11.6芯包回装
11.6.1芯包回装的准备工作
11.6.1.1仔细检查芯包密封面和给水泵筒体密封面应平整、光洁、无径向沟痕;要用标准的平板对密封面进行着色法检查,在圆周方向的接触痕迹应无间断。
11.6.1.2仔细清理芯包表面和筒体内部各部,一定要用面粉团对各部位进行清理干净,并取出各种异物,注意在清理给水泵筒体时一定要防止异物掉入给水泵的进、出口管道内。
11.6.1.3在给水泵芯包和给水泵筒体上安装好不锈钢缠绕垫和不锈钢齿形垫。
11.6.2拆下非传动端轴承端盖上的中心堵头G3/4〞,将双头螺栓M20×100穿过该堵孔拧到轴端的中心孔内,然后装上螺母拧紧使其贴在端盖上,从而消除推力轴承的间隔。注意不需要把螺母拧得太紧,只要能消除间隔即可。用8个M16×70六角螺栓与螺母将“芯包拆装工具”中的支撑板固定在传动端轴承腔端面上,然后装上拆卸管和压板,用拉紧螺栓M20旋入泵轴中心孔,用螺母将拆卸与泵转子之间定位固定。
11.6.2拆下芯包组装工具,在进水室法兰上装上吊耳,在大端盖圆周上部拧入M24吊环,然后装上适当的起吊工具吊住芯包至待装筒体的滑轨架上方,此时将托架及滚轮装置装到大端盖上,小心地放下芯包,使托架滚轮无撞击地的坐到滑轨上。
11.6.3将芯包拆装工具中的拆卸管延长杆全部旋合在一起,然后再将芯包传动端处的第一级拆卸管旋合,将延长杆搁置在滚轮保持架上,必要时可适当调整滚轮支架的高度和位置,使芯包呈轴线水平地靠在保持架上,调整时应注意:由于拆卸管的高度尺寸与进水室有关,而进水室与外筒体之间的间隔很少,当芯包进入筒体时有可能影响或损伤进水室或筒体密封面,因此原则上应以芯包退出筒体时滚轮保持架的高度作为基准,尽量不做调整。
11.6.4松开吊具,拆下吊环与吊耳,将芯包推入筒体,在推入过程中在低压侧遂级拆下伸至滚轮保持架外的各级拆卸管延长杆。在大端盖即将与筒体完全合扰之前,在筒体低压侧装上分半拉力环,并以拉力环销孔为基准调正芯包与筒体在圆周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然后用内六角螺钉将进水室与拉力环贴平,并紧固螺钉。
11.6.5用对称的4个M60×4主螺母将大端盖及芯包完全收入筒体。拆下大端盖上的托架,滚轮装置以及滚轮保持架、滑轨支架、拆卸管等随机拆卸工具,将非传动端轴承端盖中的的吊紧螺栓及螺母拧出卸下,换上G3/4〞管堵。
11.6.6在大端盖上其余16个主螺母全部拧上,然后用液力拉伸器将两两对称布置的主螺柱拉长后,用旋棒旋紧主螺母,但用液力拉伸器拉长主螺柱时应注意需对主螺柱二次加压,第一次加压压力为60MPA;第二次加压压力为75MPA,每次加压后均需将全部螺母顺序地旋紧一次,完毕后在主螺柱上旋上防护罩。
11.6.7将中间抽头套管从筒体的抽头孔中插入,直至第二级中段的抽头孔内。插入时注意一定要将套管内的垫子装好;再装上接管法兰用螺栓将该法兰把紧在筒体上,板手力矩为264N-M。
11.7轴承间隔和紧力测量
11.7.1传动端径向轴承间隔和紧力测量
11.7.1.1拆下紧固传动端轴承盖与进水室之间的螺栓,再拆下轴承盖与轴承体之间的精密螺栓及其螺母。
11.7.1.2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用起盖螺钉顶起轴承盖并小心的将盖吊开,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坏轴承体两侧的油封环。
11.7.1.3小心的拆下上部径向轴承和挡油圈。
11.7.1.4轴瓦顶部间隔测量;A、在轴瓦中分面两侧处放上两块平整的垫子(0.50mm的不锈钢垫子)再在轴径处放上一根铅丝。B、小心的放上轴瓦,将轴承盖装上,再对称的紧固轴承盖中分面螺栓。C、用塞尺检查轴承盖中分面四周,四周间隔应0.03MM不入。D、松开轴承盖螺栓,吊开轴承盖,取下上轴瓦、铅丝和所加的中分面垫子。E、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铅丝的厚度(测量三点),取三点所测数据的平均值,再计算三点的平均值与所加垫子的差值即为轴瓦的顶部间隙,其标准为0.12~0.20MM。如瓦的顶部间隔不符合标准,则要研究处理。

质检点(W15)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7.1.5轴瓦紧力测量:A、首先将轴瓦和轴承盖中分面清理干净。B、在轴承盖中分面处(四个角度方向)放上四块平整的垫子(0.50MM的不锈钢垫子)。装上轴瓦。C、在轴瓦背弧上上高点处(一般在轴瓦的两侧)放上两根铅丝。D、再装上轴承盖,紧固中分面螺栓(对称紧固)。E、用塞尺检查轴承盖中分面四周,四周间隔应均匀。F、松开轴承盖中分面螺栓,吊开轴承盖,取下所加垫子和铅丝。H、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每根铅丝的厚度(每根测取三点),每根取铅丝的最大值,再根据两根铅丝的最大值取其平均值。I、轴瓦用所加垫子的厚度与铅丝的平均值的差,其差值即为轴瓦的紧力。其标准为0∽0.03MM,如不符合标准就要研究处理。

质检点(W16)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7.2非传动端径向轴承间隔和紧力测量
11.7.2.1拆下紧固非传动端轴承盖与出水室之间的螺栓,再拆下轴承盖与轴承体之间的精密螺栓及其螺母。
11.7.2.2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用起盖螺钉顶起轴承盖并小心的将盖吊开,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坏轴承体两侧的油封环。
11.7.2.3小心的拆下上部径向轴承和挡油圈。
11.7.2.4轴瓦顶部间隔测量;根据11.7.1.4相同的方法测取。

质检点(W17)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7.2.5轴瓦紧力测量:根据11.7.1.5相同的方法测取。

质检点(W18)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8转子抬轴量数据测量(包括全抬轴量和半抬轴量测量)
11.8.1转子抬轴量检查一定要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轴径两端同时进行。
11.8.2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分别将轴稍微抬起,然后将下瓦翻出。
11.8.3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分别打两块百分表,表针垂直指向轴径,表座固定在芯包上。
11.8.4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处分别用撬棒用力将轴抬起,注意不要将轴径和轴承体损坏。
11.8.5记下两边百分表的跳动值,分别表示传动端和非传动端轴径处的总抬轴量,其标准为总抬轴量:0.50~0.55MM。如不符标准就要研究处理。

质检点(W19)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8.6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分别将轴稍微抬起,然后将下瓦装入。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分别打两块百分表,表针垂直指向轴径,表座固定在芯包上。再在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处分别用撬棒用力将轴抬起,注意不要将轴径和轴承体损坏。
11.8.7记下两边百分表的跳动值,分别表示传动端和非传动端轴径处的上半抬轴量,其标准为总抬轴量: 0.25~0.30MM(为总抬轴量的55%)。如不符标准就要研究处理。


质检点(W20)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9转子串动量检查及推力瓦间隔测量
11.9.1将推力瓦块和推力盘表面清理干净。
11.9.2将一块百分表固定在给水泵的轴承座上,表针垂直指向轴的某一个合适的平面上,同时要检查传动端和非传动端轴承的油档是否已取出。
11.9.3将推力盘(通过移动转子的位移)贴死推力瓦工作面,然后再将转子往后推直到百分表的指针没有变化为止,这时百分表数字就是转子往后的串动量,标准为3.5MM。重新调整百分表,并将推力瓦取出,再将转子往前撬,直到百分表的数字没有变化为止,这就是转子的总串,标准为8.00MM。总串与往后的串动量的差值就是转子往前的串动量标准为4.0∽4.5MM。

质检点(W21)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9.4将推力瓦装上,把百分表座固定在轴承座上,表针垂直指向推力盘,并撬动转子使推力盘贴死推力瓦的工作瓦块,再重新调整百分表的读数,再向前撬动转子直到百分表的读数没有变化,其向前应为0.0MM。向后撬动转子直到百分表的读数不再变化,其向后应为0.40MM这就是推力瓦的间隔标准为0.4MM。

质检点(W22)
专责人/日期 
质检员/日期 

11.10传动端轴承装复
11.10.1清理轴承体中分面、轴瓦、油档和其它零部件。
11.10.2抬起轴,给下半部径向轴承涂上点油,绕轴转下使其到位,再绕轴转下下半部档油圈使其安装到位,然后放下轴。
11.10.3装上上半径向轴承和上半档油圈,保证上、下部标记相符。
11.10.4装上径向轴承压盖,确保防转销正确就位,用定位销和螺母定位并紧固轴承压盖。最后将其紧固在进口端盖上。
11.11非传动端轴承装复
11.11.1清理轴承体中分面、轴瓦、推力瓦、油档和其它零部件。
11.11.2抬起轴,给下半部径向轴承涂上点油,绕轴转下使其到位,再绕轴转下下半部档油圈使其安装到位,然后放下轴。
11.11.3装上上半径向轴承和上半档油圈,保证上、下部标记相符。
11.11.4将不带定位销的半部撑板放在轴上,使其推力瓦面和推力盘相接触,然后将其转入轴承支架内,放上另半部撑板将整个推力轴承撑板一起绕轴转动,直到定位销正好顶住轴承支架,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另一侧撑板。装温度测点要和装推力瓦块同时进行,并且要求温度测点要完好且要求固定牢固。
11.11.5装上径向轴承压盖,确保防转销正确就位,用定位销和螺母定位并紧固轴承压盖。最后将其紧固在出口端盖上。
11.12给水泵找中心
11.12.1装上联轴器键,并装上半联轴器,旋入联轴器螺母,用专用板手旋紧。
11.12.2在联轴器处手动盘泵,确保泵能旋转自如。
11.12.3用专用找中的表架固定在小机联轴器上,百分表表针垂直指向给水泵联轴器,盘动转子,至少找到两次相同的数据,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给水泵泵壳的位置,将中心值
调整到①上下差:0.00mm,正好对中;②水平差:从汽轮机看给水泵时汽轮机轴端在给水泵轴端的右侧0.06~0.08 mm;③上张口:0.03~0.05mm;④侧张口:0.00 mm⑤测量基准:联轴器Φ184圆周。否则要研究处理。

质检点(H2) 验收级别( 三 级)
专责人/日期 
C级质检员/日期 
B级质检员/日期 
A级质检员/日期 

11.12.4将联轴器和护罩装好,在装复时注意喷油管要对好联轴器又不能和联轴器接触。
11.12.5装上仪表,用新的接头垫圈接上冷却水管,润滑油管以及解体前拆开的所有小口径管道。
11.13试运
11.13.1连接好联轴器,整泵试运,测温测振正常。

12.检修记录
附录1: # 给水泵检修记录。
 
13 技术记录
附录2: # 给水泵泵技术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