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工业化、城镇化高歌猛进。“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凸显的特殊问题,它的解决,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城镇化背景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他们被称作“农民工”。据统计,“到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6894万人”①。
然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赋予了他们农民的身份,但城市中亦工亦农的生存处境,使他们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同时也遭受着不公的待遇。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多数从事脏、累、险的工作,却几乎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和社会保障,甚至还要饱受城市居民的冷漠与歧视。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却面临重重阻碍。如今,农民工群体内部也正在进行着着新老成员之间的代际更替,老一代农民工逐渐衰老,踏上归乡旅途,接替他们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他们年轻,有文化,对城市更加向往,渴望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当前,农民工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0%左右,总人数超过了一亿②。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一样陷入“进而不入”的僵局,但在他们身上所凸显的问题却更加具有复杂性。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农民市民化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农民向城市农民工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是地域空间、生存环境和职业身份等的转变。第二阶段是城市农民工市民化。
..............
二、文献综述
学界已经对农民工群体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已将农民工流动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各学科视野下的解决方案。学界普遍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尽快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开辟政策通道。他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民身份限制了该群体在城市的发展,缺乏社会保障,生活最低保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权利被剥夺。他们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也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大量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完成了由农民向城市工人的职业转变,但是制度所赋予的临时性身份,使他们在城市中遭受着不平等待遇,各方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无法与城市相融。
目前,还没有以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出现,但对于转型期社会的价值观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张思宁主编的《转型中国之价值冲突与秩序重建》(2011)就系统的研究了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冲突与秩序重建,指出复杂的社会系统会出现“蝴蝶效应”,任何一处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社会要想发展,秩序就必然会经历由混乱到重建的过程,价值冲突也会悄无声息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秩序重建时,唯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消除价值冲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一章城镇化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关系
第一节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一、城镇化
不同学科对城镇化内涵的概括不同,综合来看城镇化是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下降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城镇化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其中也必定包含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从经济学角度开看,城镇化的本质是资源的聚集,这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资源等各种有形、无形资源。通过资源的聚集与有效利用,使城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城镇化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城镇空间上的规模效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口的城镇化,也即农民工的市民化。市民化水平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农业人口不断转向城市,与此同时,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广泛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人类迈向现代化文明的必经之路,更是我国前进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城市和镇的划分标准
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为1993公布的试行标准。主要内容为“县级市的主要人口规模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县,从事非农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人......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从事非农业的人口不低于6万人;少数经济发达且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从事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0万人”①。
.................
第二节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我国实施城乡二元分割管理制度的特殊产物,是“从农民中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的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并具有非城市居民身份的非农化从业人员”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既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进城务工人员的阶级属性,肯定了农民工群体在工人阶级中的重要地位,为农民工身份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即使如此,受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的身份被归为农民。现阶段,农民工群体内部又进行着新老成员之间的代际更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城的农民工已经步入中年,逐渐从城市中退出,而他们的子女,也就是80、90后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开始了他们的“城市梦”。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称呼便由此而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口并在城市务工的80、90后农民工群体,他们的父辈就被称为“老一代农民工”或“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老一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接班人,他们的群体特征与老一代农民工基本相似。
..................
第三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因素.........................31
第一节客观历史背景..................................................................31
一、社会结构变迁.........................................................................31
二、社会整体价值观变迁..............................................................31
第二节现实生活因素....................................................................32
一、制度屏障..................................................................................32
二、生存压力...................................................................................32
三、情感缺失...................................................................................33
第三节群体思想文化因素.............................................................34
一、群体身份认同危机...................................................................34
二、主体价值观多元并存...............................................................35
三、群体自身文化缺失...................................................................35
第四章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伦理思考.........................37
第一节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理性思考.............................37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重塑的新契机......................................37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38
第二节构建适应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要求的合理制度............39
一、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39
二、完善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40
第三节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素质.........................................40
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伦理道德修养.......................................40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境界...............................................41
........................
第四章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伦理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了,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之下,形成了很多视野下的解决方案,重点要解决他们在社会身份方面所表现出的残缺性,可以将解决问题的视角转移到该群体的价值观方面,并展开伦理维度的思考与关怀。
第一节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理性思考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重塑的新契机
城镇化背景下,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迁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也出现了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进而导致了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社会多元价值观格局影响,群体价值观冲突必然普遍存在,其价值选择的对象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价值冲突与价值观变迁,可能造成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迷茫和价值判断失误,造成行为失范等价值危机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带来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价值观念的形成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
新生代农民工对价值的理解认识和判断选择,也必须经历认识、实践和自我矫正的渐进式发展过程,他们的行为取向有积极和消极、落后和先进并存的局面,这也正是摆脱危机实现价值观重建的良好契机。因此,要用辩证观点看待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新生代农民工主流价值观是健康向上的,但不乏一些人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蜕化和堕落的倾向,这种欠缺与不足又包含着价值观重建的有利条件,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
结语
农民工市民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分期、分批逐渐融入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认同远大于对于农村生活的认同。他们有更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就必须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要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待遇和基本的社会保障,为他们的城市融入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社会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既是城镇化的共建者,也是城市发展成果的共享者,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转化成城市市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分化,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剧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变革,处于城乡双隔离的边缘地位,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既表现有积极的一面,也呈现出消极的一面。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社会权益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他们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人格得不到尊重,不能顺利的完成市民化,只能证明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并没有完成人的城镇化,是不彻底的半城镇化。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变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消除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为顺利实现他们的“城市梦”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