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艺术创作中“大众化”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5-06-27 11:40:06 论文编辑:jingju
绪论

 

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反思性、批判性、非理性、多元性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表现在艺术领域就是艺术大众化思潮的兴起。艺术大众化与艺术精英化相对立,它摒弃了西方社会长期以来艺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核心宗旨,主张艺术回归大众阶层,走入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与此同时,艺术大众化的思潮深深影响着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界。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引导下的大众消费文化正在悄然兴起,消费文化给人们带来诱惑也带来了精神焦虑,“新生代”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兴起的。“新生代”艺术将创作视角聚焦于日常生活,运用写实手法表现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具有典型的艺术大众化倾向。其中,1963年出生于辽宁省,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画室的刘小东作为“新生代”艺术代表人物,更是旗帜鲜明地将艺术大众化的思想运用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刘小东早期创作了许多表现日常生活的作品,如《田园牧歌》、《挚友张元》、《吸烟者》、《休息》、《冰冷的浴室》、《醉酒》、《盲人行》、《违章》、《儿子》、《白胖子》、《烧耗子》、《垃圾火》等。之后,刘小东将创作视角转入到对祖国发展的思考,创作了《三峡移民》、《三峡新移民》、《温床一》、《温床二》、《天葬》、《青藏铁路》、《金城小子》等组画作品。
....................
 
一、文献综述

 

(一)艺术大众化思想的研究现状
艺术大众化的思想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国外的学者致力于对艺术大众化思想起源以及其发展过程的探讨。例如,在西方理论界,英国的徳波拉·切利、安吉拉·罗森塔尔、戴维·洛马斯、杰西卡·杜波、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保罗·克劳瑟、金·格兰特、弗莱明;美国的查莉普·史利克、约翰·拉塞尔;法国的雅克·德比奇、艾黎·福尔等艺术批评家都曾撰写过大量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著作和文章,其中涉及艺术大众化思想起源的内容。美国的约翰·拉塞尔在《现代艺术的意义》一书中,对近百年来西方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深入分析和阐述了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从艺术的角度分析了社会文化。
艺术大众化的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激起了中国学者对它研究的欲望,他们先后对艺术大众化思想在中国的形成过程,艺术大众化的路线以及艺术大众化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李心峰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一书中,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艺术大众化理论形成的脉络。王小峰对艺术大众化路线进行了概括总结。吴光宇在《当代艺术的大众化》一文中提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着先天的不足,中国艺术发展链条不完整,缺失中国现代艺术,使中国当代艺术受到西方艺术和流行文化双重冲击,容易迷失方向,走入大众化泥潭。
...............

 

(二)艺术家刘小东的研究现状
对于艺术家刘小东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国内,在国外研究者关注的并不是刘小东本人的艺术创作,只局限于在外文杂志、期刊刊登刘小东的艺术作品,没有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详细解析。他们将重点放在对刘小东艺术作品背后中国社会现状的分析上,透过刘小东的艺术作品,将他们的思想强加在刘小东的身上,认为他的作品影射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老百姓信仰的缺失。(亚历山大·门罗,刘小东:时间的证据,2009.)在国内,刘小东被艺术批评家们给予了“新绘画”、“具体的现实主义”、“直接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多个称谓。关于艺术家刘小东的研究有大量的文献可以参考,概括起来具体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第一,有些研究者着重研究刘小东生平以及其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许多研究者将笔墨聚焦在刘小东生平和艺术风格的解析之中。《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个案研究——刘小东》,易英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刘小东从出生到20世纪末的艺术历程,夹叙夹议地分析了刘小东的艺术风格。《关于刘小东的十一个词》,作者陈淡宁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向读者展现了刘小东的艺术生平,刘小东的艺术创作概括为集结、予求、新生代、生态、纯真、简约、温床、合作、淡定、无价、当红十一个词语。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是一个关于刘小东艺术创作的故事,折射出刘小东对待艺术的态度、个人生活经验等。除此之外,艾未未的“没有立场的立场”、范迪安的“具体的现实主义”、刘丹的“折衷的现实主义”等,都是对刘小东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探讨。
..................

 

第2章刘小东艺术“大众化”的表征...............................15
2.1艺术情感的“大众化”...............................................15
2.2艺术题材的“大众化”...............................................16
2.3表现手法的“大众化”..............................................21
第3章刘小东艺术“大众化”现象的反思....................29
3.1大众化抑或精英化................................................29
3.2自律性抑或商业性.................................................34
...................................
 
第3章刘小东艺术“大众化”现象的反思

 

“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情神生产性质的创造物,所谓对生活的选择、加工、改造,其实就是艺术家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愿望、意志。对生活加以重组、改造。所以天生带有倾向性质的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融入艺术作品的内容而成为内容的重要因素,这是必然的事情。”
因此,艺术家刘小东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将个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他所表现的题材并不是纯粹的、实实在在的、零距离的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同时,题材选取的偏差决定了大众化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的偏离。由此可见,刘小东的“大众化”艺术内含着精英情节,进一步引发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

 

3.1大众化抑或精英化
通过对刘小东艺术“大众化”现象表现的分析,可以清晰发觉无论是他艺术创作的题材,还是他在艺术创作时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向观众呈现的是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隅,具有浓郁的大众化气息。但是,艺术终究是艺术,不可以等同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自我感受,不自觉得折射出艺术家的自身情感。因此,在刘小东的艺术作品中,总是会出现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但这种场景又有着某种陌生感,并不是真实简单的生活场景,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艺术氛围。这种艺术氛围不同于真实的生活场景,给观众带来一种陌生感,同时它又来源于日常生活,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巧妙地实现了生活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置换,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是对传统写实主义艺术绘画手法的突破,不再是照片式的机械复制,原封不动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绘画,是一种创新。
.................
 
结语

 

20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展,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以理性、科学、中心为核心的现代主义思想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世界各地相继萌发并发展起来,它反对现代主义的中心论,强调一种零碎性和平面感的呈现,随即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吻合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大众化艺术。大众化艺术思想以反对现代主义的精英艺术为核心,使得艺术作品的商品性凸显出来,艺术作品的自律性被遮盖起来。20世纪80年代前后,艺术大众化的思想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快速发展起来。
时光飞逝,刘小东作为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艺术的代表人物,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划上了浓郁重彩的一笔。刘小东艺术创作中大众化艺术情感的投射、大众化艺术题材的选取以及大众化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他成为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大众化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典范。刘小东艺术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场景的再现,偶然之中有蕴含着必然,是刘小东对当下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中普通民众无聊、庸碌、无意义生活状态的呈现,是一种有价值的创作。刘小东艺术创作大众化艺术题材的选取决定了他大众化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具体包括电影等新媒体技术尤其是“LOMO”式随性、即拍的构图形式,源于小弗洛伊德又不同于小弗洛伊德式的自由奔放粗砺大笔触的运用,依据题材选取而定的色彩表现以及受中国传统水墨画虚实相生“留白”表现手法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