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特定的视觉形象一经延续而又约定俗成的运用,便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丰厚的内涵,经历数个时代仍被不同的山水画家所青睐的点景人物更是如此。这一特点为我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不再是一味的反传统的态度。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历经“五四”以后被各种反传统思想的的责难之后,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逐渐被重新认识传统,学习传统的科学态度所代替。山水画的点景人物是山水画的“画眼”,是画家借以实现文化理想、内心思想的主要载体。本人希望对传统山水画的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分析和研究,并借助点景人物,来表达对中国山水画的人文内涵的分析、认同与宣扬。这也是选本论题的初衷。
《芥子园画谱》中:“山水中点景人物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无势,全要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视看人。琴须听月,月亦似静耳听琴。于一笔两笔之间,删繁就简,而就至简,天趣宛然,实有数十百笔所不能写出者,而此一两笔忽然而得,方为入微。”①这段话主要论述山水画点景人物的技法和艺术特色。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阐述:“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鱼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
第一章中国传统山水画点景人物概述和流变
在中国山水画中,点景一般都是作为画面中重要的对象进行精心的布置和刻画。点景虽然占据画面面积很小,但画家正是借用这小景小物深化画面主题,烘托画面意境,甚至借助点景人物,抒发情感,寄托情思,表达画家思想和自然观以及世界观。
明代画家沈周的代表作《庐山高图轴》,此图山峦层叠,石头结构纹理复杂,山上林木草被茂盛,云雾缭绕,点景有栈道高人,古寺飞泉,应有尽有。画面下部溪流岸边立着一位谦恭的点景人物。此作品是沈周41岁时所作,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祝寿而作的。他以雄伟瑰丽的庐山来比喻老师的崇高人格,并在画上巧妙地安排一个较小的人物远眺峰间瀑布,此人物其实也是沈周本人的“替身”,从而点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跃然纸上,深化了此作品的主题。画面中人物的渺小,突出了山的高大,也凸显了古代山水画家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点景虽小,但可以传递出大的意象和内涵。不仅可以丰富画面内容,完善画面结构,而且可以深化作品意义和凸显人文内涵。点景对于中国山水画有其独特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
第一节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基本概念和类别点景虽然在中国山水画中非常重要,但自古以来都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和概念。在《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对点景的描述是:“点景是园林传统造景手法之一。以景色命名、题咏的方式对园林内各景观及空间环境的特点进行高度概括,称作点景。
.......................
第二节传统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的流变
在古代美术史中,中国山水画与其他画科(人物、花鸟)相比占绝对优势,据主要地位。但是,山水画的形成和成熟却要晚于人物画。从奴隶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绘画作为生存手段的实用性和迫切性远大于诸如审美等其他方面的意义。统治阶级对于绘画创作的要求是表现统治阶级的生活场景、物质需求、神灵祈愿的内容,这些形式大量出现在宫廷墓室的壁画当中,所以,这就决定了以人物形象为主要表现对象。而且,汉武帝罢黔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占有支配地位。所以,在那时中国绘画受当时儒家思想以及历史原因的影响,担负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因此,绘画作品多是表彰功臣孝子、明君贤后等等题材的人物画作品,而山水画在这方面显然不如人物画,这也是人物画早于山水画发展的主要原因。
东汉中叶以后,阶级矛盾激化,为了巩固世家大族地主的自然经济,思想界出现了主张君主“无为”的门阀专政。于是,带有“清净无为”、“自然虚淡”的老、庄思想便适应了当时的需要。魏晋时期,崇尚老、庄,归于山林成为当时的风气而充斥了整个社会,寄寓山林而又图绘山林景象,于是山水画得到了萌芽和产生。山水画逐渐在此时期成为独立的画科,而人物作为山水的点缀也从这时开始。当时的山水画原作,现在我们很难见得到了,但在敦煌壁画中还保存部分北魏时期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基本上了解当时的山水画的面貌。
......................
第二章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表达..................................11
第一节高逸雅士形象彰显文人士夫气格........................11
第二节市井乡民反映社会风俗.......................................14
第三节达官贵族的奢华安逸..........................................15
第四节渔樵耕读寄予隐逸情怀......................................17
第三章点景人物人文内涵的归因..................................18
第一节中国古典哲学观念在山水画中的图释表达........19
第二节凸显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20
第三节现状和启示........................................................20
第四章结语...................................................................23
..................
第三章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归因
中国古典哲学中,各家学说林林总总,其内涵也不是本文所要论述,姑且不述。但“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认识中国传统山水画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山水文脉精神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准备,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从而在山水画实践上会有更本真的人文关照。
第一节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山水画中的图释表达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对中国人特有文化观念的一种外化表象。从山水画成型时期的道家文化,到释道合流的禅宗思想,加上时时刻刻伴随中国文人的儒学精神,此消彼长,相互消解磨合,从而共构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主旨,也成就了中国山水画的“幽,远,高,古”的审美特质。儒家孔子所提倡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高雅境界,佛家的遵从“心性”“自觉”,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共同作用于山水画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最高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它强调了人的生命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同一,主客的统一。
初始时期的人类社会,由于人们自身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对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对诸如刮风下雨等各种自然现象还不能解释,也不能改变和抗拒,认为是神秘的力量所致。
..................
第四章结语
山水画的点景人物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正是依托这些人文内涵才凸显了点景人物的重要性。但是,点景人物的人文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异化,这种新的变化我们也要正视。
中国哲学的思维模式是主客统一,它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也即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山水画正是在儒、道、释等学说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通过对山水林泉的表现性描绘来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抒发作者对个人精神家园的向往。山水本是客观存在的自然造化,山水画则是画家通过体悟、升华而图绘出来的意象图释,画中山水如可游可居的真山水,能使人在其中任意寄托自己的情感。正如宗炳在所著的《画山水序》中有“山水以形媚道”之说,要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体现出一种精神和气格。
在“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支配下,画家不仅没有征服和改变自然愿望,相反是抱有学习和感恩的情怀。如明代王履说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把华山当成自己的老师,可见对自然造化的学习和尊敬的心态。石涛也说:“黄山是我师,黄山是我友。”可以看出石涛也是极其重视自然造化,他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论点,认为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深入其理,曲尽其态”,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画家和自然和谐地相处。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形体很小,和巍峨高大、开阔宽广的山水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的表述描绘,才突出自然山水造化的伟大。这里面贯穿了画家对自然的谦恭和亲和态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