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大纲的马克思主张哲学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24 16:12:14 论文编辑:lgg
绪论

 

(一)研究缘起
“Philosophy”(哲学),最早源于西方的古希腊文,“Philosophy”其中包含“爱(philo)”和“智慧(sophia)”,故“哲学”又被称为“爱智之学”。“哲学”一词是由西周翻译的,他是日本著名的启蒙哲学家、西方哲学传播者。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汉语造诣以及对西方哲学的大量研究,将“philosophy”翻译为汉语的“哲学”。“哲学”对我国来说是舶来品,中国本土学术中,并不存在“哲学”这个类别。尽管,“哲学”一词并非中国本土所固有,但其所指含义从中国古书典籍中还是有迹可循的,如《尚书皋陶谟》中就记载了关于“哲”的含义:“知人则哲,能观人,安民则慧,黎民怀之”。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殷朝时期,当时的哲学思想大多与巫术及占卜结合在一起,并且已经显现出中国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正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时,哲学思想发展进入繁荣时期。随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此后,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佛道思想开始在中国大地逐渐的传播和发展。纵观中国哲学发展历程,儒、释、道三足鼎立,三者相互碰撞融合,发展至今已有约三千年的历史。“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哲学的发展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著作中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论六家要旨》、《明儒学案》等,都可谓是中国哲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二)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迄今,张岱年的学术活动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为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为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三为文化建设问题的研讨”。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笔者将近些年国内学者有关张岱年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论著加以综述,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张岱年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以便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张岱年的中国哲学是研究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于张岱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文献著作九十年代初期,清华大学陆续出版了六卷本的《张岱年文集》,其中后两卷收录了张岱年在1978—1989年的主要论著。199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八卷本的《张岱年全集》,全书收录了张岱年近七十年的哲学著作。其中,第一卷收录了张岱年三十至四十年代所写的论文和杂著;第二卷收录了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这本著作对于研究张岱年中国哲学史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四卷收录了张岱年在四十至八十年代所写的专著;第五、六卷收录了张岱年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所发表的论文;第七卷收录了张岱年在1990年至1995年所发表的论文;第八卷收录了张岱年的读书札记、回忆短文和其他学者写的序跋等。199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的《张岱年哲学文选》。学术界普遍认为,张岱年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哲学理论探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和文化问题研究三个方面。
.................
 
一、张岱年的生平与《中国哲学大纲》写作背景

 

1936年,张岱年完成了他的中国哲学史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这本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对后世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者具有深远意义。
张岱年,字季同,别号宇同,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人。张岱年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他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一)张岱年的生平简介
张岱年于1909年5月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张濂为清末翰林。张岱年有二兄:长兄张崧年(张申府),次兄张崇年。长兄崧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张岱年年幼时随母亲在乡村居住,五六岁时进村中私塾接受传统国学教育。1920年4月,因母亲病逝,张岱年随父亲到北京居住。同年秋,由兄长张申府安排,作为插班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1923年暑期,张岱年小学毕业,随即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班。张岱年在读初中二年级时,就对《老子》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独自沉思,“思天地万物之本原,思人生理想之归趋”,也是从那时起“养成了致思之习”。
1926年,张岱年初中毕业,次年考入高中班。高中一年级时,在班主任汪伯烈所授的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影响下,张岱年写了《评韩》一文,汪伯烈对此文十分的赞赏。此后,张岱年又写了《关于列子》一文,发表在1928年3月的《晨报副刊》上,这是张岱年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
 
(二)《中国哲学大纲》写作背景
《中国哲学大纲》对中国哲学各个部分的源流发展分别加以论述,显示了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性,并重点阐释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的确切含义,以及中国哲学理论问题的演变过程。1936年,张岱年写成五十余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这是首部以哲学问题为纲的中国哲学史,本书叙述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哲学的发展演变。
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张岱年提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张岱年在其自传中写道:“1933年至1937年,我24到28岁,岁末‘而立’。然而,这短短的四年在我的人生中却有着莫大的意义”。
在这四年期间,张岱年参与了很多主要的哲学讨论,并发表了有关文章,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他所撰写的《中国哲学大纲》。在《中国哲学大纲》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究中国哲学的人生论,并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念应用于中国哲学之中。当然,《中国哲学大纲》的成功出版,离不开张岱年自身的哲学功底,更离不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1.张岱年写作《中国哲学大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
二十世纪初期,民族正值危亡之际,学者纷纷加入救国图存的队伍,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之一。
....................
 
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观点运用于人生论中.......................20
(一)总结中国哲学中有为思想的发展过程.....................................20
(二)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解读有为人生哲学................................21
1.创造性........................................................................................22
2.能动性........................................................................................22
3.历史性........................................................................................23
4.客观物质性...............................................................................23
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观点运用于中国哲学之中........25
(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5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28
....................

 

五、用统一于实践的辩证法与唯物论分析中国哲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中国哲学研讨的问题之一,张岱年认为,关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论述始于孔子。在张岱年看来,孔子关于方法论的论述,可谓是其后哲学家所论述的方法论的萌芽。张岱年认为,孔子以后各哲学家的哲学方法论,大致分为六种,即:验行、体道、析物、体物或穷理、尽心、两一或辩证。张岱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对中国哲学中固有的方法论进行了重新整理,他认为中国哲学中的方法论大体可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立双方的辨证方法、一般与个别的方法等三个方面。

 

(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张岱年认为,孔子之哲学方法是中国哲学方法论之始,是后世哲学家所得方法论之蓝图,因此简述孔子的哲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张岱年指出:“孔子的哲学方法之核心是‘一以贯之’,而颇注重‘博学于文’”。①也就是说,孔子之哲学方法的第一原则是一以贯之,第二原则是博学于文。张岱年认为,在孔子哲学方法中,“多学而识或博学而文是学的工夫,一以贯之则是思的工夫多达到的”②,孔子是主张学思兼重的。在张岱年看来:孔子的哲学方法中所说的一以贯之,即是直觉法的渊源;多学而识,即是析物法的本始;由此看来,孔子所主张的兼重学思,即可谓体物或穷理之萌芽。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所讲的学与思,可被看作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方法论中所谓的体物或穷理,是指“又对物的考察以获得对于宇宙根本原理之直觉,兼重直觉与思辨”。
........................
 
结语:张岱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贡献

 

张岱年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所从事的上述三方面的研究。首先,张岱年在哲学理论方面进行了独辟蹊径的探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张岱年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寻找融合之路,他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运用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法,使之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优秀思想进行综合,创造出一种符合哲学发展,适应现代中国所需要的新综合哲学。
其次,张岱年在研究中国哲学史方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彰显了中国哲学的唯物主义论传统,阐发中国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张岱年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并不主张全盘西化,更也不赞同固步自封。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挖掘潜在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梳理各个哲学家思想发展之脉络,初步创建了独特的中国哲学史框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后,张岱年在文化建设问题方面,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其核心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结合。
张岱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文化综合创新的理论基础;而文化综合创新论的重点则在于综合: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近代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进行综合;二是对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优秀文化思想进行综合。..........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